APP下载

湖南地方猪养殖的发展趋势

2015-07-10武深树

湖南畜牧兽医 2015年2期
关键词:围子宁乡猪种

武深树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湖南 长沙410006)

1 湖南的主要地方猪种

湖南地方猪种主要有宁乡猪、沙子岭猪、湘西黑猪、大围子猪、黔邵花猪5 个地方品种。

1.1 宁乡猪。又称宁乡土花猪,产于湖南省宁乡县流沙河、草冲一带,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推荐品种。 全国除西藏、台湾外,全国各地均有引进宁乡猪,省内则几乎遍及各地,尤以益阳、桃江、安化、涟源、湘乡、黔阳、邵阳等地引入较多。

宁乡猪属偏脂肪型猪种,具有繁殖率高、早熟易肥、肉质松疏、耐粗饲等特点,其性情温顺,适应性强,肉质细嫩、肉味鲜美。 体型中等,头中等大小,额部有形状和深浅不一的横行皱纹,耳较小、下垂,颈粗短,有垂肉,背腰宽,背线多凹陷,肋骨拱曲,腹大下垂拖地,耐寒性差,四肢粗短,大腿欠丰满,多卧系,撒蹄,俗称“ 猴子脚板”,被毛为黑白花。依毛色不同有“ 乌云盖雪”、“ 大黑花”、“ 烂布花”三类型;依头型差异,有“ 狮子头”、“ 福字头”、“ 阉鸡头”三种。

图1 宁乡猪

图2 沙子岭猪

图3 湘西黑猪

1.2 沙子岭猪。原产于湘潭,主要分布于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以及衡阳县和常宁市,此外,湘中、湘东、湘南和湘西一部分地区也有分布,是湖南省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优良地方猪种,至今已有4 000 多年的家养历史。

沙子岭猪是肉脂兼用型地方猪种,是华中两头乌猪的主要类群。 沙子岭猪头短宽,额部皱纹多呈菱形,皱纹粗深者称“ 狮子头”,头长直额纹浅细者称“ 万字头”或“ 油嘴筒”;耳中等大、下垂。背腰多稍凹,四肢较结实,但常年圈养者多见卧系叉蹄。毛色为“ 两头乌,中间白”,即头、颈和臀、尾为黑色,黑白交界处有2~3cm 宽的黑皮着生白毛,称“ 晕带”,躯干、四肢为白色,额上有一小撮白毛,称“ 笔苞花”或“ 白星”,有的白毛延至鼻端称“ 破头花”,有的尾尖有白毛, 少数猪躯干上有1~2 块不定型的黑斑,称“ 腰花”或“ 点花猪”,头尾黑毛区较小,黑色区常以两额角为中心联于头顶,称“ 点头墨尾”。

1.3 湘西黑猪。产于湖南省沅江中下游两岸。其主要繁殖中心为泸溪县的浦市镇、浦阳和长坪,沅陵县的大合坪、七甲溪、火场以及桃源县的车湖垸、茅草街、枫树、陬市和三叉港等地。 湘西黑猪分布于古丈、大庸、辰溪等县,并销往邻近的慈利、石门、常德和临澧等地。

湘西黑猪主要包括浦市黑猪(又称铁骨猪)、桃源黑猪(又称延泉黑猪)和大合坪黑猪三大类群。 湘西黑猪体质结实,背腰平直,腹不拖地,四肢健壮,适应性强,耐粗放饲养管理,肥育猪屠宰率较高,后期脂肪沉积能力强。是适于山区饲养的优良地方猪种。湘西黑猪头中等大小,有长头型和短头型之分,额部有深浅不一的“ 介”字形或“ 八”字形皱纹,耳下垂。中躯稍长,背腰较宽平,腹大不拖地,臀略倾斜。四肢粗壮,卧系少。 被毛黑色,偶在躯体末端出现白斑。

图4 大围子猪

图5 黔邵花猪

1.4 大围子猪。原产于湖南省长沙市郊的大托铺和长沙县的南托(大托铺和南托在过去通称大围子),其中以新港、桂井、大托、兴隆、南托、三兴、洋塘、杨桥等地为中心产区,广泛分布于长沙、湘潭、衡东等地。

大围子猪具有早熟易肥,而且繁殖力较高。 体型中等,头较清秀,耳中等大、下垂呈八字形,俗称“ 蝴蝶耳”。头分长头和短头两型,长头型俗称“ 阉鸡头”,额较窄,皱纹较浅,嘴筒圆而较细;短头型俗称“ 寿字头”,额较宽,皱纹较深,嘴筒粗而稍扁,脸稍凹,颈长短适中,胸宽而深,背腰宽、微凹,腹大略下垂,臀部宽而稍倾斜,十字部略高于髻甲,形成了前高后低的体态。大腿较丰满,飞节上部皮肤有皱褶。全身被毛黑色,仅四肢下端为白色,群众称“ 四脚踏雪”或“ 寸子花”。

1.5 黔邵花猪。产于湖南省雪峰山西南部,云贵高原的延伸地带,沅水上有及支流芜水、巫水等流域。其繁殖中心为新晃县的凉伞、扶罗、隶属、贡溪和溆浦县的龙潭、温水、戈竹坪、横板桥以及绥宁县的东山、鹅公、朝仪等地。

黔邵花猪具有适应性强, 适用粗放饲养和管理、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其肉质鲜嫩、香脆、甜润、肥而不腻。黔邵花猪体型中等偏小,头较窄长,嘴鼻长直,耳中等大、向两侧倾垂,颈较细长,背腰平直或微凹,多为单脊,胸较浅窄,肋骨不太开张,腹较大,但少见下垂拖地,四肢结实,后肢有部分卧系。

2 地方猪养殖的发展变迁

湖南地方猪种养殖历史悠久。 据考古发现,有商周时代的青铜猪尊,有汉代陶猪圈、陶豕以及唐代的石豕,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中有关于豕的殉葬品记录和20 只陶豕。 清光绪《 湖南通志》详细记载了宋代以来湖南各地的生猪史实。

由于地势、气候、饲养习惯和种源不同,湖南不同区域逐渐成为不同品种猪的繁殖中心,形成宁乡猪、沙子岭猪、大围子猪、湘西黑猪、黔邵花猪五大地方品种, 而且地方猪种的毛色和体型都有分别。就毛色而言,西北部以澧水流域为中心及洞庭湖滨至辰溪以下的沅水下游多为黑色;湘中、湘东一带,湘、资两水流域及沅江流域的芷江、新晃县以南,除少数地区略有黑毛猪外,差不多都是白多黑少的花猪;湘南各县的猪,除桂阳与资兴一带有黑色的外,几乎都是黑、白混杂的。 从体型来说,湘西猪多腿高、嘴长;湘中、湘东猪多体短、背宽、腿矮、嘴短。新中国成立前及建国初期,黑色猪在湖南占相当大的比重,分布范围较广。 以后随着各地养猪生产的迅速发展,养猪业在地区分布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黑猪生产速度不及花猪,其分布范围日趋缩小,花猪分布日渐扩大。 现除湘西地区黑猪仍占优势外,其他地区则少见。

1937年, 中国平民教育促进会引进波中猪在衡山县与当地猪种杂交。 从此,湖南完全以地方猪种养殖的生猪养殖历史被打破。 1941年,湖南省从江西引进约克夏4 头、坦母斯2 头对地方猪种进行杂交改良,地方猪种杂交改良区域逐步推广。 新中国成立后, 湖南大力推广地方猪种杂交改良,1953~1976年先后引入国外良种约克夏、 大白、长白猪等4 000 多头进行大规模地方猪种“ 杂交改良”运动。 1980年以后,又引进长白、杜洛克、汉普夏等品种对地方猪进行改良。

经过多次杂交冲击,湖南地方猪种饲养区域迅速缩小,饲养量迅速减少,宁乡猪、大围子、沙子岭猪相继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3年, 农业部专家对地方猪种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发现湖南大部分地方猪种陷入濒危困境,宁乡花猪只有7 头公猪,7 个血统,母猪只有数万头;沙子岭猪只有3 万头,且主要集中在湘潭市的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的边远山村。

2006年,农业部将宁乡猪列入《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9年宁乡猪原种场获“ 国家级宁乡猪保种场”、宁乡猪保护区获“ 国家级宁乡猪保护区”。宁乡猪的资源稀缺性及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的独特品质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宁乡猪发展重新得到重视。 2010年,《 宁乡花猪保护与综合开发》被列为宁乡县人大一号议案,并成为全年唯一一件交由县政府办理的议案,由此宁乡县确立了“ 科学定位、规划先行,品牌先导、项目支撑;龙头驱动、辐射带动”的宁乡猪产业发展思路,提出“ 实行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模式,以公司为龙头,科技为依托,通过加大投入与开发力度,形成“ 保种、选育、养殖、屠宰、加工、流通”的完整产业链,实现‘ 五年五十万,十年过百亿’(即通过5~10年努力,全县宁乡花猪养殖总量达50 万头,年产值超过100 亿元)的发展目标。 ”随后,沙子岭猪、湘西黑猪、大围子猪、黔邵花猪的保护与产业化开发均提了当地政府的议事日程,湖南地方猪种产业迎来新的发展。 据湖南省畜牧部门统计, 湖南有28 家地方猪种保护与开发企业,地方猪种存栏12.11 万头,其中能繁母猪15 186 头,年出栏24.59 万头。

宁乡猪在宁乡县有1 个国家级保种场和1 个国家级保护区。 2012年, 保种场现存栏基础母猪1066 头,种公猪20 头,10 个家系血缘。宁乡县沙龙公司和宁乡花猪公司从事宁乡猪保种繁育、养殖生产和加工销售。 沙龙公司存栏原种宁乡猪3 218头,其中母猪1 066 头,年出栏宁乡猪19 000 头。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县发展宁乡猪生猪养殖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20 余家、5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70 家, 从事生猪销售的经纪人200 多人,肉类食品加工企业近10 家和1 家生猪电子交易市场。 2010年“ 流沙河”商标荣获湖南省著名商标,2012年“ 流沙河”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宁乡花猪”获得国家证明商标和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沙子岭猪有湘潭市沙子岭猪资源场和永州市沙子岭猪(东安猪)资源场,均为省级资源场,共存栏沙子岭母猪2113 头, 种公猪56 头,12 个血统。湘潭市已划定湘潭县云湖桥、石鼓和花石三个乡镇为沙子岭猪保护区。 沙子岭猪的开发利用起步较晚,主要有恒惠公司和飞龙牧业公司,还有两家规模较小的企业,分别是沙子岭土猪公司和白云沙子岭猪合作社。 2012年,该4 家企业共存栏沙子岭猪21 511 头, 其中母猪2 734 头,年出栏48 200 头。“ 沙子岭猪” 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2011年,飞龙牧业公司与中南大学联合建立了沙子岭猪供体培育基地,经实验研究从分子层面揭示沙子岭猪可作为异种移植治疗糖尿病,得到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临床验证。

湘西黑猪的桃源黑猪、大合坪黑猪和浦市铁骨猪3 个类群,每个类群都建有资源场,其中桃源黑猪和大合坪黑猪资源场属国家级保种场;新化县湘西黑猪资源场和泸溪县浦市铁骨猪资源场属省级保种场。 2012年,4 个资源场共存栏湘西黑猪16 890 头,能繁母猪2 569 头,出栏33 900 头。 以湘西黑猪(桃源黑猪)为基础素材,引入国外猪种杜洛克猪经杂交选育而自主培育的湘村黑猪,是一种应用型新品种。 2012年,湖南省有10 家湘西黑猪保护与开发企业,共存栏湘西黑猪(含湘村黑猪)74 736头,其中母猪7 915 头,出栏13 7840 头。

大围子猪在长沙县有省级资源场和在建扩繁场各1 个,2012年存栏大围子母猪1 200 头, 公猪45 头,含13 个血统。 2013年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黔邵花猪在通道县有1 个省级资源场,2012年存栏黔邵花猪母猪300 头, 公猪15 头,15 个血统。 通道县划定了陇城、播阳、牙屯堡等10 乡镇为保护区,绥宁县划定了东山、朝仪、鹅公、在市乡等4 个乡镇为保护区。 黔邵花猪最大的保种与开发企业是利民公司,年出栏黔邵花猪5 400 头。

3 地方猪养殖的发展趋势

3.1 从地方猪的种质特性看, 地方猪种作为重要猪种种质资源,将越来越得到保护与利用。 外来瘦肉型猪虽然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利用效率高,但存在在繁殖性能差、抗病力低、对饲养条件要求高、对环境适应差等问题。而地方猪的繁殖能力强、搞病力强、适应性强、肉质风味独特,部分地方猪还存在某些特异性状,既是很好的育种基因,也是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繁殖力方面,宁乡猪乳头数6 ~7 对, 成年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3 头左右。 搞病力方面,地方猪种的抗逆性明显高于外来瘦肉型猪,其猪病感染率、发病率较低。 适应性方面,地方猪耐粗食,农村的野生猪菜、红薯、米糠、蔬菜、荞麦等都可饲喂,且生熟都吃。 特异性状方面,宁乡猪、沙子岭猪的猪肉基本不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 其猪肉中脂肪成分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高。沙子岭猪的种群中有93.5%的个体缺失env-C 基因,该基因的缺失,有利于异种移植成功;该猪的白细胞抗原SLA-DRA 和SLA-DRB 与人类相应的DRA、DRB 相比, 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3%和83%,使沙子岭猪可作为异种(人)移植胰岛素研究的重要试验猪种。

3.2 从猪肉消费市场特点看, 猪肉消费始终是肉类消费主体,地方猪的猪肉在未来消费市场有较大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全面发展,肉类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猪肉在肉类产量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11年与1980年相比, 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逐渐下降,但猪肉所占的比重仍最大,占肉类消费总量的60%以上,猪肉始终是肉类消费的主体。 据刘超等对北京城区的消费者进行调研发现,猪肉消费费基本趋于饱和,消费理念由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居民在选购猪肉时,最看重的是猪肉质量,其次是猪肉价格、猪肉部位和品牌等。可见,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猪肉消费观念随之发生变化,猪肉消费市场将向多样化、优质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生猪品种的多样化,“ 杜长大”杂交猪将依然占据猪肉消费的主导品种,但是传统肉猪、驯化野猪等品种也将逐步获得一定的消费空间,地方猪养殖将有较大发展潜力。

猜你喜欢

围子宁乡猪种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强化四种能力 奋力争创五好园区
可视化中国地方猪种地理分布图
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
吹响“冲锋号” 按下“快进键”——宁乡经开区深入开展“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大竞赛活动
国外猪种大量引进导致本土猪种濒临灭绝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以玉山黑猪为例)
hey,你缺抱枕吗?
hey,你缺抱枕吗?
奔跑吧,少年们
隔壁的隔壁的“懵系”少女(第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