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绿色教育教学机制探析

2015-07-10楚帅王叶王晶

亚太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进程智力

楚帅 王叶 王晶

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绿色教育教学机制探析

楚帅 王叶 王晶

绿色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是摒弃传统教育弊端,强调一切有利于受教育者培养创新精神、强化创新意识、树立创新指向、引发创新动机、提升创新智力、提高创新个体品质、增长创新才干的教育模式。它倡导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重视理性与非理性、智力与非智力、逻辑与直觉统一的教育原则,坚持理论课程群与实践课程的统一。

创新;创新思维能力;绿色教育

绿色教育(education of the green)是一种摒弃传统教育弊端,力求减少或杜绝缺失,又面向未来的、积极的教育方式。它力求克服传统教育中单一的教学模式、死板僵化的教学方法、陈旧落后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它吸收了自然教育(education of the nature)、创新教育(education of the creation)、未来教育(education of the future)和积极教育(education of the positive)中的合理成分于一身,强调一切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创新指向、培养创新精神、强化创新意识、揭示创新发明机制、引发创新发明动机和坚定创新发明信心、提升创新智力、提高创新发明个性品质、启发创新活动和增长创新才干的教育,它强调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和自身的不断完善,重视理性与非理性、智力与非智力、逻辑与直觉、认识与情感意志、科学与艺术等的结合,实施德、智、体、美、劳和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协调、自由发展的整体性教育。

绿色教育“扬弃”了法国思想家卢梭(1712~1778)自然教育的观点,主张教育者应尊重学生的自然本性,按照自然指引的道路、自然发展的次序来对待学生,提倡先要锻炼其身体,再发展其智力、品质,提倡热爱、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反对一切无视学生特点和要求,把学生当作受动者来看待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

在多种教学实践活动中,学校教育是学生个体发展的最佳途径。与国外教育基础教育相比,我国的基础教育基础扎实,但是,一进入高等教育阶段,教学效果明显欠佳,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相对较低,追其原因主要是守旧的教学机制、落后的教学手段是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因素。如何建立改善这种状况呢?

一、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新的教学机制

通过调查研究及结合西方教育先进成果,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机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新的教学机制要以培养智商、情商统一、提升动手能力为主。传统教育机制的弊端就是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教学目的就是考高分,学生只注重分数,而不及其它,“高分低能”是这一教学机制的结果。研究表明,要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把学生智商和情商统一起来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将能力教育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2)新的教学机制要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升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新的教学机制,即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分析和研究,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培训,把学习成绩当作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而不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标准。

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要求合理的教学原则

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智力提升的终极目的。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参考发达国家教育的研究成果,我们将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原则概括为以下四点∶(1)心理依据原则。即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把教学内容的安排同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实现受教育者个体的充分发展。如若教材的内在体系同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规律一致,他们就会对这种“心理化教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自觉地掌握教材内容。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发展轨迹在各个年龄段是不同的,只有当学校教学内容、结构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符合受教育者心理活动规律时,教学才容易被学生接受,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提升和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在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同时发展自身的认知能力。(2)智力发展原则。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作为教师(教学环节中的主体)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智力、能力培养价值,再结合学生的情商培养价值,遵循学生能力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案,以促使学生智力的普遍发展。(3)优化性原则。即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换取尽可能多的产出,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987),其思想主要是要求教师在全面考虑教学原则、方式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选择一整套教育方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在学习时间不多,甚至学习时间缩短的条件下,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4)不平衡原则。由于个体智力的差异,心理状态的差异,基础的差异及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能力差异,解决问题的智力和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不同类型的个体要采取不同的教育原则。

三、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要求合理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就是教学进程。传统观念把教学进程看作是单一的教师“教”的进程,学生的“学”处于从属地位;而合理的教学进程应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在教学进程中贯穿“教”与“学”双主体的作用。所谓的“教”,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去影响学生,教师决定着整个教学活动,其主体意识和主导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教”的进程主要包括:明确目标,了解学生,分析教材,设计课程,进行教学和评估反馈等步骤。“学”的过程主要包括:明确目的,激发动机,感知材料,理解知识,记忆保持,获得经验,迁移运用,评估反馈等环节,其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特点。学生主动性发挥的程度决定着学习的水平,所以说在“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学进程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要准确把握“双主体”的角色互换,通过教与学的相互联系、互相交替,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共同目的。教师要始终重视“教”与“学”的双重进程。当然,在系统的、整体的教学进程中,要始终重视“教”与“学”的双重进程,重视“双主体”的角色互换,切实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目的。

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设置系统的课程群

创新思维是以占有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就学生群体而言,在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谁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广,其所产生想象、设想的可能性就越大。专业课的学习往往使学生更善于演绎、推理,而缺乏直觉的、非逻辑的想象力,人文课程(文学、音乐、艺术等)由于思维特征上的纵观、直觉和想象的特点,填补了这方面的缺失,尤其是音乐、艺术在培养人的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非主干课程能提升人的批判、反思及创新能力,对大学阶段的学生开设文学、音乐、艺术及思维学、逻辑学、现象学等等非专业课程,对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大学阶段开设边缘学科、前沿学科、横断学科的知识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操作能力。音乐、艺术课程群、数理化、计算机应用课程群、专业英语、通识教育课程群、文献检索、古诗赏析、科技论文写作、应用文创作课程群、方法论课程群等等都有利于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当然,在开设课程群的同时,还应开设一些实践课程群。在实践活动中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动手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1]钱学森.开展思维科学的研究[J].大自然探索.1985(7)43-44

[2]王跃新.创造性思维学.吉林人民出版社[M].2010:8.149-150.

[3]刘庆生.谈谈科学研究中的创新思维[J].中国科学基金.1999(2)109-110.

(作者单位:楚帅/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王叶/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王晶/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楚帅,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思维方法论;王叶,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讲师,研究方向:创新思维方法论:王晶,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创新思维方法论。通讯作者:王跃新,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进程智力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智力闯关
欢乐智力谷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与反思
Linux僵死进程的产生与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