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

2015-07-09刘延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22期
关键词:临床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

刘延春

【摘 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其血管结构及血流情况等,统计56例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生情况,分析其超声特点。结果:56例患者共检测出76条血管发生动脉硬化性闭塞,病变血管均可见内中膜增厚,部分存在节段性狭窄、斑块等,共12条血管发生闭塞。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将下肢动脉内部结构清晰、直观的显现出来,提高下肢动脉闭塞位置、范围判断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着较高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诊断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周围血管疾病的一种,通常采用动脉造影进行诊断,但该方法属创伤性检查,且检查费用较高,故患者接受度较低。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属无创检查,且可重复、检查费用少,故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研究以5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11例,年龄在51~87岁,平均年龄63.3岁。

1.2 方法

采用日本日立公司EUB8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选择频率在7-12MHz的线阵探头及频率在3-6MHz的凸阵探头。检查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先用线阵探头扫查股动脉、股浅动脉、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再让患者取俯卧位,扫查腘动脉及胫后动脉;扫查顺序自近由远,所有患者均进行双侧肢体对比检查。如患者身材肥胖或肢体粗壮而导致声波衰减,管腔结构的探查及多普勒血流显示会受到影响,则采用凸阵探头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血管结构及血流情况,利用二维超声观察血管内膜光滑程度、是否有斑块、斑块的情况及回声特点、是否存在管腔闭塞、闭塞的部位及范围等;管腔血流情况采用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检测血流峰值速度,观察血流频谱形态,血流是否通畅,是否充盈、缺损等。

2 结果

2.1 本组研究对象检查结果

本组共计56例研究对象,共检测出76条血管发生动脉硬化性闭塞,病变血管均可见内中膜增厚,部分存在节段性狭窄、斑块等,共12条血管发生闭塞。具体见表1。

2.2 超声特点

通过超声检查可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通常有下肢动脉内中膜增厚的表现,动脉内壁有强回声斑块,形态及大小不等,部分后方伴声影或内壁附着低回声血栓、斑块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管腔血流束变细、变窄,血流信号表现为杂色;如完全闭塞则无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狭窄处峰值速度加快,频带增宽,舒张期反身波峰速缓慢或消失;可见单相或二相频谱形态,无正常动脉三相波形;闭塞段动脉管腔内无法引出多普勒频谱。

3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老年退行性病变,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的局部表现,主要症状表现为肢体发冷、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严重者会导致肢端溃疡或坏疽。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由于病变早期动脉内膜受到血浆脂质白渗透及血脂沉积,动脉内膜增生,动脉管壁失去弹性,管壁增厚、变硬,逐渐形成斑块,管腔缩小、狭窄或闭塞,导致肢体血管发生供血障碍。目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因还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等等。临床上以动脉造影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方法属有创检查,且费用较高,其偏重于解剖方面的诊断,主要是显示管腔情况,而不是斑块本身,而且不能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仅靠症状表现作为诊断依据,则易发生漏诊,或对病变程度判断不准确。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将整条血管硬化斑块存在的部位、病变范围等较为准确的显示出来,根据斑块的回声特点分析其构成成分,并定量血管的狭窄程度,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可知,二维超声对回声减低的斑块或血栓的管腔内缘界限不易显示出来,从而影响到测量的精确度;虽然彩色血流显像可将残留管腔内径的面积直接显示出来,对狭窄的范围做出准确判断,但易出现彩色外溢或充盈不足,从而影响到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因此彩色血流显像仅能将血流信息定性的显示出来,无法定量显示。与二维图像及彩色血流显像相比,多普勒频谱可以将管腔的狭窄程度准确的反映出来,不过其是根据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将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推断出来,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且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操作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个人的临床经验等会对检查结果产生直接影响;此外,仪器自身的性能、患者的自身条件等也会影响到检查结果,比如肥胖患者的下肢血管检查较为困难,其血管位置比较深,降低了二维图像及血流显示能力,必须选择合适的探头频率,才能获得最佳的显示效果。

总之,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将下肢动脉管腔的现状及发展变化客观的反映出来,具有无伤、可重复、成本低的优势,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查长松,赵玉华,黄月红,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慢性动脉栓塞性疾病手术前后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1,11(3):200.

[2]庄磊,王伟娟.血流剪切力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6):889-891.

[3]林江,王建华,严福华,等.全身MR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初探[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426-430.

[4]刘崎,陆建平,田建明,等.腹主动脉瘤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的临床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1102-1107.

[5]陈永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4,13(9):235-236.

猜你喜欢

临床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
彩超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2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高频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病变性质鉴别诊断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探究内镜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病的诊断价值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椎动脉狭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诊断研究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