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行为干预
2015-07-09阿力木·热西提纪爱华
阿力木·热西提 纪爱华
【摘 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250例,进行阶段教育和随机性教育,健康宣传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运动、药物、胰岛素注射、自我检测、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250例患者中,坚持饮食治疗203例,坚持运动锻炼186例,用药依从244例,有良好的生活方式198例。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行为干预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种疾病,仅次于肿瘤、冠心病、脑血管病[1]。在我国患病率已达2%~3.6%,有糖尿病人约2000万人[2]。单靠药物难以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在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健康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5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并对其实施全程的健康教育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50例,其中男120例,女130例,年龄14~75岁。
1.2 教育方式
主要分为阶段教育和随机性教育,前者包括入院、住院、出院教育三个阶段。具体措施有口头讲解,演示与回复演示,为患者提供适于各层次糖尿病患者阅读的相关资料,举办患者座谈会现身说法和讲座。
1.3 健康宣传教育内容
1.3.1 糖尿病基础知识 糖尿病病因,诱因,临床症状及常见并发症,治疗原则及药物副作用等;饮食、休息、运动、心理与疾病的关系,监测血糖及尿糖的意义及正常值和波动范围。体重及饮食的计算法。低血糖预防措施与处理原则。血糖尿糖检测的方法,胰岛素注射方法等理论知识。
1.3.2 饮食干预 适当的节制饮食,可减轻症状,延缓并发症。其饮食治疗原则:①多餐,规律进食,入院后根据标准体质、热量标准来计算患者饮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②控制总热量,进食要定时定量;③最好选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增加肠道蠕动,减少消化吸收;④合理搭配膳食结构,选择含糖分较少的白菜、萝卜、芹菜等蔬菜,不宜多食含糖量高的水果如香蕉、西瓜、梨等。
1.3.3 运动干预 适当锻炼能改善血糖代谢,调节脂质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体育锻炼能增强心肺功能,减少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心血管并发症,而且可以减少降糖物或胰岛素的用量。根据血糖和并发症情况制定强度,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合适的运动从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
1.3.4 药物干预 详细讲解降糖药物的药理作用,副作用,以及如何正确服药。嘱咐患者按时、严格按剂量服药。本研究中采取餐前半小时服磺脲类药物,餐时服拜糖平,而餐后服双胍类药物。对降糖药出现的皮疹、胃肠道症状,向患者交代清楚。如出现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脉速、饥饿感等是低血糖反应,应立即口服葡萄糖。
1.3.5 胰岛素注射 胰岛素注射方法指导内容包括现场示范:部位选择在手臂的上部或外部,大腿外侧,臀部脐周、2cm以外,部位左右对称,左右轮换。采用多部位皮下轮流注射,能有效防止局部脂肪营养不良,避免感染。严格皮肤和注射药瓶的消毒,最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胰岛素放冰箱冷藏保存。
1.3.6 自我检测 血糖、尿糖测试时间为早晨空腹,三餐前或三餐后2h,掌握正常值。
1.3.7 心理护理 各种不良情况和精神压力会加重糖尿病症状。患者紧张焦虑时给予关心理解和体贴。指导患者应对各种应激,促进病情稳定。
1.3.8 出院指导 内容包括:①注意个人卫生,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防风寒。因病人已出现感染,故要保持全身及局部清洁,特别侧重于下肢,口腔等的卫生。②要提高患者的防护能力和治疗信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③少食多餐,合理安排膳食结构。多食纤维食物,少食含高胆固醇的食物,禁食纯糖,烹调宜用植物油,不吸烟,不喝酒等。④根据自身体力、病情、年龄及有无并发症,可适当进行体育运动。例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听音乐等,可松弛身心,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⑤不随意增减药物剂量。预防和识别低血糖反应、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反应。发生低血糖时,可自行进食饼干,馒头等食物,口服含糖饮料等。⑥选择售后好的血糖仪,教会试用方法。⑦出院后护理。包括定期检查血糖,肾功能等。若出现“三多一少”,且症状加重,及时就诊。
2 结果
至出院2个月后回访为止,健康教育实施组病例中坚持饮食治疗203例,坚持运动锻炼186例,用药依从244例,有良好的生活方式198例。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内分泌病,与遗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毒素、精神等因素有关。而良好的遵医行为与生活方式,可以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康复,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3]。
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增进了糖尿病的了解,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能更有效地控制代谢异常,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心理干预的实施,树立了患者对待糖尿病正确的态度,能为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4]。为糖尿病的治疗与护理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与依据。
参考文献
[1]朱建红,林伟芳.社区糖尿病患者防治知识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4,1:97-99.
[2]居孝春,乔长安,高金彬,徐朝松,李炳飞.2012年汉留镇居民空腹血糖水平及糖尿病患病率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14,1:56-58.
[3]张启新.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综述)[J].继续医学教育,2012,3:59-62.
[4]付阿丹,鲁桂鸣,杨静,刘芹.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28:3268-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