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药效经济学对比分析
2015-07-09张世恒刘伶
张世恒 刘伶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3组,泼尼松组70例,丙种球蛋白组70例,泼尼松联合丙种球蛋白(IVIG)组(简称联合组)60例,对比三组不同治疗方案下的药效经济学效益。结果:泼尼松组、丙种球蛋白组、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8%、84.3%、100%,联合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种球蛋白联合泼尼松组住院费用远远高于泼尼松组及丙种球蛋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较轻、中度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可单一使用丙种球蛋白或泼尼松龙进行治疗,对于重度、极重患者可给予泼尼松联合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在临床ITP治疗时,应进行多方面考虑,既要考察疗效,也要兼顾经济性。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方案;药效经济学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P)是由于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或内脏出血的一类易出血性疾病[1],主要分为原发性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于TP在诊断及治疗方案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尤其是在药物的选择方面差异较大[2],为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药效性、安全性、经济性,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0例TP患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08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TP患儿20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3组,其中泼尼松组70例,男40例,女30例,年龄0.2~9.1岁,平均年龄(5.9±1.2)岁;丙种球蛋白(IVIG)组70例,男39例,女31例,年龄0.1~10.3岁,平均年龄(6.4±1.0)岁;泼尼松联合丙种球蛋白组(简称联合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0.4~8.9岁,平均年龄(6.0±1.3)岁,三组患儿在性别、年龄、ALL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第一组泼尼松片口服2mg/( kg·d);第二组,IVIG给药量为1g/( kg·d),连用2天;第三组,IVIG给药量为0.4g/( kg·d),血小板>20×109/L停药,最大应用5天,同时联合泼尼松片口服2mg/( kg·d)。统计三组有效治疗患儿例数及住院期间费用等,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 疗效准则
显效: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无出血症状;有效:血小板浓度升高,在50~100×109/ L水平;无效:血小板水平、出血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日趋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泼尼松组与丙种球蛋白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8%、8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泼尼松联合丙种球蛋白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与泼尼松组与丙种球蛋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费用主要包括床位费、诊查费、治疗费、检验费用等,费用对比显示,联合组远远高于泼尼松组及丙种球蛋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目前我国以泼尼松和IVIG治疗方案为主进行TP治疗[3],TP主要以血小板减少为临床特点,血小板的减少可引发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衰退,导致易出血,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常发于小儿时期,其发病机制、病因尚不明确[3-5]。随着现代医疗条件的改善,医疗成本日益增高,为减轻患者负担,同时为了避免医疗浪费,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建议对于较轻、中度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患者可单一使用泼尼松龙进行治疗,对于重度、极重患者可给予泼尼松联合IVIG进行治疗,在临床ITP治疗时,应进行多方面考虑,既要考察疗效,也要兼顾经济性。
参考文献
[1]潘竑旭.婴幼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对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8:72-73.
[2]黎素清.22例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8:1303-1304.
[3]郭彩丽,张瑞芳.98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1,2:182-183,187.
[4]查东晓.8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136-137.
[5]李德峰.α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注射液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8: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