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沙区大棚桃栽培土壤改良早熟丰产技术
2015-07-09梁国栋冯新生
梁国栋 冯新生
[中图分类号] S6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117-01
豫北地区有着大面积的黄河故道沙区,风沙、干旱等特殊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建立规模化经营的日光温室,进行果树保护地栽培,可提高沙区果树种植的综合效益,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1 豫北沙区立地条件
豫北沙区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2585.2h,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4℃,绝对最低气温-23.5℃,绝对最高气温42.2℃。年平均降水量626.4mm,无霜期210d。
2 桃树栽培存在的问题
豫北沙区土壤为风沙土。风沙土土壤粒径大,土壤孔隙度高,非毛管孔隙多,毛管孔隙少,毛细管作用弱,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由此导致风沙土壤保水性差、蓄水力弱,不耐旱,土温变化较快;沙质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很低、分解快、且易随水分流失、积累下来的比较少,由此导致土壤保肥性差,各种养分都比较贫乏。因此,风沙土保水保肥性差、土壤贫瘠是沙区大棚桃栽培的主要问题和难题,解决沙土保水保肥性差的问题,成为沙区大棚桃栽培获得高效益的基础和关键。大棚桃果可以提早成熟、上市, 对于豫北沙区特殊的土壤条件,采取措施对土壤进行改良以提高沙土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肥力,是大棚桃丰产的基础和关键。
3 土壤整地改良技术
采用挖深条沟覆膜保水保肥技术和三层土三层肥土壤改良技术相结合的整地改良措施,具体做法步骤为(图1):
3.1 场地确定后,按设计的大棚规格进行建造,然后整平地面,按设计株行距放线。
3.2 按栽植行挖定植沟,定植沟宽度为100cm,深度为80cm,表土与底土分放。
3.3 沿定植沟底铺设抗老化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宽度为140cm,铺设时薄膜中心线与沟底中心线重合,每侧宽出20cm与沟侧壁贴紧。
图1:地膜保水示意图
3.4 按“三层土三层肥”的原则回填土。先在沟底薄膜上回填一层表土,然后填入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再次回填一层表土,依次回填。有机肥用量按每公顷施优质腐熟厩肥105m3~120m3或充分腐熟鸡粪75m3~90m3。
3.5 全部回填后浇水、自然沉实,底土撒开或作埂风化。
4 结论及分析
4.1 挖深条沟覆膜技术
4.1.1 结论
表1:地膜保水技术桃树树体长势对比表
由表1可以明显看出,在相同树种、相同的栽植时间和栽植技术、相同的栽后管理条件下,采用了地膜保水技术后,桃树的树体明显较大、树势强壮、结果短枝较多。早期快速的营养生长是桃树早产和丰产的前提和基础。
表2:地膜保水技术保水肥效果
单位:次/年、元/667m2/年
由表2可以看出,采用挖深条沟覆膜技术可以减少浇水和施肥次数
4.1.2 分析
采用在栽植行挖条沟铺设地膜技术可有效切断土壤中根系分布层与深层土联系,阻止水分过快下渗,起到良好的保水作用,同时防止养分随水分的流失而流失,起到良好的保肥作用。防止沙土的水肥流失,不仅可以保证桃树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供应充足,达到丰产目的,而且可以减少浇水和施肥的次数,减少资源和人工投入,起到节能增效的作用。该技术操作简单,投入小,效果显著,一次投入可长期使用。
4.2 土壤改良技术
“三层土三层肥”的土壤改良技术,可有效改善沙土的土壤结构,减少非毛管孔隙,增加毛细管孔隙,形成稳固的团粒结构。有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土壤,土层中有大小两种孔隙,团粒内部有许多小孔隙——毛细管孔隙,可以贮藏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好象一个小水库和一个养分贮藏库;团粒之间有大孔隙,可以通过空气。这种结构的土壤,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热状况、改良耕性和有利于桃树根系伸展。
5 早产丰产技术
大棚桃栽培的效益除了与产量有关外,也和成熟、上市时间密切相关,上市时间决定了果实的价格。大棚桃果可以提早成熟、上市,除了选择早熟品种外,还需要解决土壤肥力、温度、湿度和光照等问题。
5.1 充分利用桃树幼树生长快,结果早的特性,加强管理,实现当年定植,当年成花,当年扣棚,第二年春天结果收益,从定植到果实成熟仅需14个月。
5.2 适当提早扣棚时间,扣棚初期采取人工降温,以保证完全的自然休眠,可以在白天覆膜盖草苫,阻隔阳光射入棚内,使棚内温度处在7.2℃以下,晚上揭开草帘子通风续冷,持续15d~20d,然后转入升温,白天逐步加大揭帘面积,使桃树慢慢适应进入正常升温阶段。
5.3 加强管理。通过地膜覆盖、人工加温、人工延长光照时间、控制灌水、通风换气等一系列措施控制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可使日光温室桃树在4月下旬上市,大棚桃可在5月中旬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