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对中国很重要不能搞大跃进
2015-07-09
土地是财富之母,而对中国而言,土地也是稳定社会的根基。中央领导对于土地的保护可谓非常重视,习总书记说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土地,土地流转不能搞大跃进,李总理说要按照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求,规范有序探索和推进土地流转。
这些年来,土地是财富之母的体现非常明显:房价和地价都在不断攀升,使得土地成为最重要的摇钱树。开发商如无土地储备,相当于饭店无米。中国土地市场的垄断性质,导致土地供应具有很强的稀缺性,无论是人为制造的稀缺性,还是自然具有的稀缺性,都不断抬升土地的价值。
地方政府企图通过土地抵押壮大地方融资平台,土地优惠的政策也是各地招商的法宝。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这一杠杆形成了庞大的土地财政系统。这个系统的根基是地方政府通过拆迁和圈地形成垄断供应,在这一运行体系中,土地增值的分配大部分倾向于地方,而被拆迁人和被圈地者利益则往往被低估。通过土地财政这一巨大的系统,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群体成功绑架了金融系统,甚至绑架了中国经济。
土地的巨大财富效应体现在一座座新兴城市不断涌现,城乡面貌改变非常大。在这一土地城镇化的运动过程中,人们不断发现土地作为财富这一属性的不同价值。然而,这一巨大的财富效应形成一个巨大社会分化效应:一部分买房者与一部分未买房者,买房者通过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很好的获得了社会财富,未购房者则在房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损失惨重,财富分化不断扩大。
土地的暴富效应也导致了社会矛盾不断显性化,一些地方以新农村建设之名强迫农民上楼,兴建墓园,导致诸多的冲突,还有些地方的圈地显失公平,农民在圈地运动中分配到的财富很少,但却失去了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的土地资源。当然,也有一部分农民在城镇化的运动中获得了巨额财富,正如城市也有居民在拆迁运动中获得巨额财富一样。
由于土地所获得的财富远远超过了资本和劳动,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导向发生了扭曲。一方面,有些开发商宁愿不开发,将土地闲置进行土地增值的金融游戏,另一方面,大量实业转向房地产开发领域,例如央企房产化运动以及宁买一栋房,不开一座厂,都生动地体现了这种财富分配扭曲效应。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所得收入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使得房地产在经济生活占据中心位置。
土地流转当然目的是为了增进经济效率,但在经济效率与社会稳定之间却有一个微妙的平衡,土地流转会出现两种效应:一种是加剧土地的集中,另一种是集中会甩出去一部分农民。集中效应增进社会财富的效度也是有限度的,失地农民能不能及时找到新工作,也是有疑问的。因此,在涉及土地变革问题,对中国社会来说是要非常谨慎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