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金融风险中的信用溃败难题

2015-07-09

上海企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温州银行业金融机构

温州经济基本触底,坏帐主要由金融机构承担。温州银行业硬着陆的过程,显示中国一旦出现局部金融危机,情况将会如何演变。6月16日,《香港商报》发布关于温州金融的深度报道,经一轮市场下挫后,有意规避风险却深陷泥潭的银行业陷入深度风险。2011年,温州流动性迅速消失,已错过救助最佳时机,去杠杆变成现实,到目前为止超过万家企业大面积洗牌,银行业基本确认的损失总额高达1600亿。

地方政府是地方企业的守护者,希望银行不要抽贷,继续对经济输血,这个定位不能说错误。问题在于,地方政府没有甄别出诚信企业与非诚信企业,没有建立地方信用档案,一味要求金融机构输血,为市场埋下难以消失的隐患。

温州金融风暴初起之时,地方政府没有选择以地方担保进行再贷款,而是由地方政府介入防止抽贷,以避免企业如多米诺骨牌般倒塌。地方政府的选择是理性的,他们不愿意冒着经济失速下滑的风险,为民间企业背债,承担兜底之责。

金融机构成为风险主要承担者,这并非金融机构所愿。政府与银行受到道德谴责。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2008年市场融资环境宽松,银行追着企业贷款,导致企业大范围扩展业务;到了2009年后,突然收紧银根,很多企业的投资步伐刹不住车,政府有责任在当前扶持中小企业。

银行试图降低风险,银行分支机构想尽方法收回贷款,甚至向企业表示一旦有了过桥资金就发放第二笔贷款。笔者还记得当时制造企业的愤怒,企业主向民间借高利贷支付过桥资金,却发现银行再也不发贷款,企业立马陷入断粮窘境。企业与金融机构欺骗与反欺骗、游击与反游击风行一时。

胳膊拧不过大腿,最终主要还是由金融机构扛起了大鼎。2011和2012年危机最严重的阶段,银行业继续输血使温州地区贷款增量保持在1500亿规模,温州市政府组建15亿的应急转贷基金,浙江省政府没有分担损失,贡献流动性最多的银行业成为企业呆账的唯一承担者。另外,温州有1800多家各式色各样的小型放贷机构,和高负债运行但躲过危机的企业一道,成为金融系统血管壁上最微小但是最薄弱的节点,随时可能溃破并演绎新一轮危情。

银行成为最终的买单者,原因是倒逼机制,如果银行不继续输血,情况将不可收拾。质押贷款中的质押品将一文不值,互保将使温州基于亲友担保关系的贷款链火烧连营。根据据国家统计局科研所数据质量研究室主任余根钱的《温州房价下跌的启示》一文,2014年5月份温州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2010年下跌21.7%,是70个城市中唯一跌破2010年价格的城市,比2011年最高水平下跌22.5%。据中国百城住宅价格指数统计,温州市住宅价格的最高水平出现在2011年6月,每平米为16239元,到今年5月份下跌至14201元,下跌幅度为12.6%。温州市区的房价下跌幅度更大,跌幅超过30%。到今年5月,温州房价暂时终止了下滑趋势,在国内城市中依然排名靠前。endprint

猜你喜欢

温州银行业金融机构
好玩的温州乐园
全球银行业AI的商业价值将创新高
银保监会上半年开出14.3亿元罚单
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
给银行业打气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