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探析

2015-07-09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张长厚

中国商论 2015年27期
关键词:探析

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 张长厚

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探析

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 张长厚

摘要: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主要包括货币流通的性质和货币流通规律两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对我国货币流通的发展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规律 探析

1 货币流通的性质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形态不断地转化为货币形态,而货币形态又不断地转化为商品形态,如此循环、反复。商品的形态变化(即W—G—W)是一个循环,经过这一循环,商品退出流通领域而进入消费领域,但商品的循环排斥货币的循环。

商品循环的结果是货币不断地离开它的起点,而不是回到它的起点。一旦为买而卖的过程完成,货币就会离开它原来的所有者。“因此,商品流通直接赋予货币的运动形式,就是货币不断地离开起点,从一个商品占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占有者手里,或者说,就是货币流通。”

在商品流通中,当货币作为购买手段实现商品价值时,它就把商品从其出售者手中转移到其购买者手中;同时,它自己却从其购买者手中转移到其出售者手中,以便再与其他商品重复相同的过程。这种作为购买手段与流通中的各种商品变换位置的货币运动,就形成了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并且是服务于商品流通的。

由此可见,没有商品流通就没有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表现,而商品流通则是货币流通的基础。但从表面现象来看,似乎商品流通决定于货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结果。这种假象主要是由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造成的。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出售之后就立即退出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而货币却不然,它仍然停留在流通领域中,继续在买者和卖者之间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这就容易使人感觉到货币流通是主动的,而商品流通却是被动的。“因此,虽然货币运动只是商品流通的表现,但看起来商品流通反而只是货币运动的结果。”

2 货币流通规律

在简单的商品流通中,当商品从卖者手里转到买者手里时,就退出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而货币却不断地停留在流通领域,充当流通手段和媒介,进行着不同商品的交换。那么,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领域到底需要多少货币呢?这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一定时期内待售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共同决定商品流通领域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可用公式表示为: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到,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总量,既取决于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又取决于待售的商品价格总额。这种货币流通速度决定着同一单位货币能够实现商品价格总额的大部分,而商品价格总额又决定于待出售商品的价格水平及其数量。假设每一种待出售商品的价格都是既定的,那么商品价格总额就决定于待售的商品总量。假设待出售的商品总量是既定的,那么商品价格总额的变动就取决于商品价格的变动。

在商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贵金属货币材料(金、银)本身的价值按反方向变动,即如果贵金属货币材料的价值提高,则商品价格相应地降低;如果贵金属货币材料的价值降低,则商品价格相应地提高。这样就会相应地引起商品价格总额的减少或增加,而随着商品价格总额的减少或增加,商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会按相同的比例减少或增加。货币流通速度也即同量货币在一定时期内流通的次数,它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是成反比变动的。

因此,货币的流通速度、待销售的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水平共同决定着流通中的货币量。流通中的货币量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而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如上所述,在一定时期内,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总量决定于货币的流通速度、待实现的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水平等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能按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比例发生变动,所以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以及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总量,也有多种多样的组合。“各种因素的变动可以互相抵消,所以尽管这些因素不断变动,但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以及流通的货币量可以依然不变。因此,特别是考察一个较长的时期,我们就会发现:在每一国家中流通的货币量的平均水平比我们根据表面现象所预料的要稳定得多。”

考虑到货币充当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流通量公式还需要作相应的修正。在货币充当支付手段的情况下,一方面,货币不仅用于媒介进行商品交换,而且还用于清偿债务、支付工资、交纳税款等;另一方面,在进行商品买卖时,也不必都需要动用货币,由于随着商业信用关系的发展,大量的商品买卖采取赊销的办法,一连串的债权债务又可以相互抵消。这样,就会使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发生变化。因此,上述货币流通量公式应修正为:

公式表明,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赊销的商品价格总额和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成反比,而与到期支付总额成正比。即使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与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都是一定的,由于货币充当支付手段的职能,在一定时期内流通的货币总量和流通的商品总量是不会一致的。这是因为有些商品早已退出流通领域,而代表这些商品的货币却在流通;有些商品正处于流通领域中,而它们的货币等价物却要在将来才进入流通;每日产生的债务与当日到期的支付,在数量上也不均衡。

以上所述是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当金属货币被纸币代替以充当流通手段之后,纸币的流通仍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这是因为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且强行通用的价值符号,它本身没有价值,它仅能代表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这一规律简单说来就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纸币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出来的。

纸币是货币符号,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无论发行多少货币,它只能代表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则单位纸币代表的贵金属货币量就会减少,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这就是通货膨胀;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少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就可能导致通货紧缩,引起物价下降;如果纸币的发行量相当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那么纸币就同贵金属货币具有相等的购买力,就可保持物价稳定。

假定某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为100亿元,若纸币的发行量也是100亿元,那么1元纸币正好代表1元贵金属货币;若纸币的发行量增加到200亿元,则1元纸币只能代表0.5元贵金属货币。这时,若其他条件不变,物价将会上涨一倍。这种通货膨胀实际上是剥削阶级掠夺社会财富的工具。

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中产生了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主要包括期票、汇票等商业票据和银行券、支票等银行票据。它们都是在流通中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信用工具。信用货币的流通加速了商品流通,节省了流通费用和流通中的货币量。

这是因为,一方面,商业票据的流通加快了商品流通和资本周转速度,从而节省了商品保管、簿记等商业费用。另一方面,银行券的发行和流通,扩大了银行非现金结算的范围,从而减少了流通中的货币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魏埙.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3]逄锦聚,等.政治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9(c)-152-03

作者简介:张长厚(1970-),男,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探析
探析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音乐剧《人鬼情未了》排演探析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CFG桩在工程中的应用探析
传统养生和现代健身相结合的思考探析
自杀参与行为可罚性之探析
魏晋清谈探析
月山八极拳传承探析
VR阅读探析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