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省际间电力产业能源效率研究

2015-07-09程雯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能源效率技术效率

程雯

摘 要:电力产业的能源效率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总体的能源战略和环境问题。通过利用DEA方法研究发现,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之间的电力产业能源效率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同时,效率水平和东中西部的地域关系不大;大部分省市的规模效率的可提升空间较大;各省电力产业都要重点加强减少煤炭的消耗,才能进一步提高电力产业的能源效率。

关键词:能源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电力产生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加大,而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我国的煤炭、电力、天然气、石油等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形势。加上环境和生态问题的迫切需要,能源结构亟须进行调整。电力产业是能源的大户,目前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电网的建立,都为我国能源工业注入了新鲜血液,电力能源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研究电力产业的能源效率问题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二、我国各省电力产业能源效率分析

(一)构建指标体系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使用DEA模型进行研究,选取4个投入指标: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h)、发电厂用电率(%)、发电标准煤耗(g/kWh)、用电标准煤耗(g/kWh);两个产出指标:发电量(亿/kWh)、用电量(亿/kWh)。时间为2003—2010年,共八年的数据。由于西藏、重庆和宁西回族自治区的数据不完整,香港、台湾和澳门的数据不可获得性,因此在研究省际之间的能源效率时,本文最终选取我国28个省和直辖市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中国电力年鉴》。使用软件为MAXDEA。

(二)能源效率分析

将我国28个省市区八年间的电力产业的能源效率平均值做排序(如下页图1所示),我国各个省市区电力产业之间的评价效率值具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广东省是效率值最高的一个省,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都为1。海南省的效率在所有研究的省市中是最低的,技术效率只有0.053。剩下的部分省市按照效率水平的相近度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山东省、江苏省和湖北省,不论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都处在较高的水平上。第二类,山西省、湖北省、四川省、内蒙古、河南省和浙江省,处于次等效率的水平,效率基本上在0.6左右,属于中等水平效率的省份。第三类,天津市、新疆、青海省、江西省、北京市、吉林省、甘肃省、陕西省、黑龙江省、广西、安徽省、上海市、湖南省、贵州省、辽宁省、云南省和福建省的效率是比较低的,属于低效率的省份,基本上在0.2~0.4左右。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各省市之间的电力产业的能源效率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从下页图1中的数据还可以看出,一个省市区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间的差距不是很大,这与我国电力产业的整体状况是相吻合的。

从下页表1中技术效率上看,2002年电力产业进行改革之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黑龙江省、上海市、吉林省、江西省、海南省和新疆的技术效率变化不大。剩下的省市的技术效率在八年间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效率提升幅度都在10%以上,基本上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内蒙古、湖北省、贵州省和云南省上升幅度最大,基本上翻了两番。广州省的技术效率在各省市中历年都是最高值,但是江苏省和湖北省经过一至三年的发展,技术效率也达到了DEA有效,其中山东省在2009年技术效率达到1,但是2010年略有下降。综合来看,我国大部分省市电力产业的能源效率在改革之后都有所改善,只是提高幅度有所不同。

从纯技术效率来看,下页表1中表明,我国各省市的纯技术效率都处在非常高的水平上,其中除了贵州省、河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山西省、陕西省、天津市和新疆这几个省市出现过纯技术效率值低于0.9的情况外,其余省市每年的纯技术效率值都保持在0.9以上,很多省市的纯技术效率值都可以达到1。这与全国的纯技术效率水平是相吻合的,说明我国电力产业在技术应用方面的效率已经很高,纯技术的改进空间不大。从规模效率来看,由于技术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规模效率值,因此其电力产业的技术效率绝大部分取决于规模效率。通过计算得出各省市的规模效率值和技术效率值之间的差距非常小。本文选取的28个省市的电力产业在2003—2010年间,规模报酬都保持递增的状态。

(三)投影分析

考虑到分析的实用性和数据量的大小,本文投影分析仅选取2010年的数据进行研究(见表2),大多数省市的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和发电厂用电率存在松弛变量值不为0的情况较少,而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中,基本上都存在发电标准煤耗和供电标准煤耗的松弛变量不为0的情况,说明影响我国各省市电力产业能源效率的主要原因是对煤炭(下转83页)(上接51页)能源的利用率较低。产出指标中主要是用电量的松弛变量不为0的情况比较多,说明我国在用电方面存在不少浪费情况,对电力能源的利用效率有待加强。第51页表2中,对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调整之后的投影值,作为各省市电力产业发展的目标具有借鉴作用。

三、结论

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2003—2010年,各个省市电力产业的能源效率不断提高,说明我国的电力改革工作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2)我国区域各省市电力产业的能源效率差距较大。按照效率水平的高低可以将本文研究的28个省市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高效率水平省份:广东、山东、江苏和湖北;第二类,中等效率水平省市:山西、湖北、四川、内蒙古、河南和浙江;第三类,低效率水平省市:天津、新疆、青海、江西、北京、吉林、甘肃、陕西、黑龙江、广西、安徽、上海、湖南、贵州、辽宁、云南和福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省市的效率水平都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3)我国电力产业能源效率较低的省市,在地域上没有传统的东部、中部、西部的划分。(4)煤耗是导致电力产业能源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国今后将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放在重要位置,从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不断改进。同时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也有利于我国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减少污染。

参考文献:

[1]  王俊松,贺灿飞.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中国能源利用效率[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2).

[2]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6).

[3]  Jin-Li Hu,Shih-Chuan Wang.Total-faetor energy effieieney of regions in China Energy Policy,2006.

猜你喜欢

能源效率技术效率
中国省际能源效率测算与比较
带式输送机的能源效率研究
新能源汽车环境影响及能源效率探索
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的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
结构转型能源效率对低碳经济的异质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