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昌吉市六工镇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5-07-09韩燕马瑛韩珊珊韩明芳马文芳马军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韩燕+马瑛+韩珊珊+韩明芳+马文芳+马军

摘 要:伴随经济发展,农村居民点已难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也不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昌吉市六工镇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民整理;Logistic模型;昌吉市六工镇

引言

近年来,昌吉市六工镇依托其区域优势取得较大发展。但由于农村居民点存在的问题,限制了昌吉市六工镇的进一步发展。加之城市化进程加快与人口不断增加,我国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农村居民点整理成为解决人地矛盾的必要途径。

一、昌吉市六工镇农村居民点现状

昌吉市六工镇下辖8个行政村,人口近2万人,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人均占地面积大,用地效率低;功能分区不明显;“空心户”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严重[1];村庄布局分散,土地集约度低等问题。

二、昌吉市六工镇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影响因素评价模型的构建

1.Logistic模型的建立。根据二元Logistic模型的定义,文中因变量的量化取值是1个,为农户参与愿意。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影响因素有12个,分别是:X1,X2,…,X12。其中,π代表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概率;β0表示截距项,β1,…,β12分别表示相应影响因子的回归系数。可构建模型:

π=■

2.变量选择。因变量反映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愿,并且将因变量定义为二元定性变量,愿意定义为1,不愿意定义为0。自变量包括年龄X1、性别X2、族别X3、受教育程度X4、居住时间X5、收入来源X6、存款情况X7;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了解程度X8、农户认为农村居民点整理与其关系的密切度X9、农户对现在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X10、农户对离开现居住地的意愿X11、农户接受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意愿X12。

3.运行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选择二元Logistic分回归析,将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愿作为因变量输入“因变量”框中,将选择的12个变量输入“协变量”框中,运用“进入(Enter)”方法进行回归运算,

三、模型结果分析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对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起显著影响的有5个变量:X7存款数额(sig=0.025)、X8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了解程度(sig=0.009)、X10农户对现居住地满意度(sig=0.000)、X11农户离开现居住地的意愿(sig=0.032)及X12农户接受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sig=0.006)。其中X7存款数额,X8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了解程度对于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呈正影响;X10农户对现居住地满意度、X11农户离开现居住地的意愿、X12农户接受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对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呈负影响。

1.农户的存款数额对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愿呈正向影响,显著性P值为0.025,在5%水平下显著。由此我们可知,农户存款数额越多,对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越积极。

2.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了解程度与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呈正相关关系。显著性P值为0.009,在1%水平下显著。表示对于农村居民点整理越了解的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认识就越全面,也越容易接受农村居民点整理。

3.农户对现居住地满意度与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愿呈负相关关系,且在众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显著性P值为0.000,在1%水平下显著。表明农户对现居住地越满意,越不愿意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对现居住地越不满意的农户对于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积极性越高。

4.农户离开现居住地的意愿与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呈负相关关系,显著性P值为0.032,在5%水平(下转56页)(上接39页)下显著。表明农村居民点整理涉及离开现居住地时,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愿显示为不积极。

5.农户接受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与农村居民点整理呈负相关关系,显著性值P值为0.006,在1%水平下显著。农户对于农村居民点整理搬迁距离敏感。

四、对策建议

1.拓宽农村居民点整理筹资渠道。农村居民点整理花费巨大,靠农户参与只是杯水车薪。政府应加大在整理专项资金上的支持,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的投资,根据本地区的特色招商引资。通过企业的加入筹措资金也可以加快农村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通过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等方式拓宽农村居民点整理资金筹集渠道[2],减少农民损失,鼓励农民积极参与。

2.全面加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宣传力度。宣传不只是针对农民进行应全面展开:(1)加强对农户的宣传力度;(2)加大现代媒介的宣传频率[3];(3)加强对村干部的宣传;(4)加大对具体工作人员的宣传。通过对整理工作中各环节的宣传,端正参与者思想意识排除工作阻力。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农村农宅结构功能布局。农民对现居住地越不满意,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愿越强烈,所以政府在确定整理方案时应考虑农民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参与热情。合理规划农村功能用地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农村基础服务设施的作用,提高农户生产生活水平。对新建农宅进行科学设计,减少农宅占地面积,增加农宅的使用功能,从而提高宅基地的利用率。

4.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充实农民业余生活。农村农民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年老多病收入低,农村的土地和房子是他们生活的极大保障[4]。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尤为重要,以此减少农民后顾之忧,弱化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在农民农闲期间组织集体娱乐活动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农民进行刺绣、手工、烹饪等实用性技术培训,拓宽农民交际圈以在搬迁后更快融入新环境。

5.注重公众参与、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工作方便其建议与要求的提出,政府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农户的真实想法,双方观点的磨合可以使政府在不脱离政策目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考虑当地农户的实际问题,制定出最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户模式[5],也体现出效率和公平。与此同时,也能使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有更深入客观的了解,减少抵触情绪,有助于当地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论

昌吉市六工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三级重点建设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对于缩小城乡之间生产生活水平差距的诉求越来越强烈。本文在对六工镇农村居民点现状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入户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愿进行调查,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样本的统计分析和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户存款数额、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了解程度、农户对现居住地满意度、农户离开现居住地的意愿及农户接受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拓宽农村居民点整理筹资渠道、全面加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宣传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农村农宅结构功能布局、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充实农民业余生活、注重公众参与。

参考文献:

[1]  王明乐.昌吉州农村居民点整理浅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4).

[2]  张风丽.新疆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  陈倩.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辽阳市为例[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0.

[4]  荀秋杨.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研究——以南通市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  赵海军.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影响因素分析——以邢江区为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