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使农村文化建设在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方面发挥突出作用

2015-07-09马秀娟李放滔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农村文化

马秀娟+李放滔

摘 要:新疆经济社会尚欠发达,经济上的不足自然导致文化发展的滞后,自治区大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南疆偏远地区农村文化匮乏的现象相对突出。研究南疆地区在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背景,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文化;抵御;宗教极端思想;麦盖提县

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与内地发达省区相比,目前新疆经济社会尚欠发达,经济上的不足,自然导致文化发展的滞后,自治区大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南疆偏远地区农村文化匮乏的现象相对突出。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当前中央对新疆工作的指导主线,是全面加快新疆各项事业取得长远发展的最根本保证。新疆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在特殊的地域环境、政治环境中,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相互支撑、互为条件。在加快新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村文化建设对社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而且对不断提升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日益突出。在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创造物质条件的同时,文化建设也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必然离不开现代文化的引领。本文的研究重点旨在研究南疆地区在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快速发展相比相对滞后

虽然南疆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日益扩大,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有相对滞后倾向,农村社会的向心力、凝聚力逐渐减弱。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与内地发达城市相比,存在自身的滞后性和闭塞性,加之其开展所需要的政策、资金、人力支持等均不到位,导致其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处于艰难阶段。同时,在南疆地区,因受到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广大农民在进行价值选择和判断时,出现了精神失落、公德缺失、是非观念模糊等不容忽视的问题,维吾尔族优良的民间文化传统逐渐弱化,不但影响到维吾尔民俗的延续,还影响到南疆地区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对维护南疆地区社会稳定尤为重要

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只有顺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才智,才能够帮助农民增加文化知识、增进致富技能、增强经营本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尤其是南疆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和不断完善健全需引起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在当前宗教氛围较为浓郁的南疆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发展缓慢,多数村级农村文化设施濒临瘫痪。在南疆地区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的意识形态领域突破口,提升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工作效能,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政策规定,将农村文化建设成效纳入县、乡年终绩效考核机制,规范各项考核制度,才能有助于将意识形态领域的这场硬仗打好、打漂亮。

三、利用各种形式全面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事业有序发展

笔者在麦盖提县巴扎结米乡阔什艾肯村住村工作期间,针对麦盖提县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通过近一年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得出:需从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等层面不断完善农村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监督管理力度;扎实推进麦盖提县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等结论。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群众众多,农村文化发展呈现出维吾尔族民族性强的特点,结合当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深入研究南疆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有效推行相关对策来推进南疆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从而使农村文化建设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

按照结构合理、均衡发展、运行高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全县10个乡镇文化站和133个村(社区)文化室全部完成新建和改扩建,平均面积达到190平方米。在不断完善县文化馆、图书馆的基础上,投入4  480万元,建设了刀郎文化传承演艺中心、刀郎文化展览馆、刀郎农民画展馆等一批展示刀郎文化元素的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坚持建、管、用并重,提升服务水平,提高设施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设施的效应,让各族群众共享便捷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实施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开放,开办舞蹈、音乐、美术培训班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培训班。

(二)积极推动文化惠民工程

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村电影放映、“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和优秀影片进课堂、进单位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实施“万村千乡文化产品惠民行动”,广泛开展“军民共建美好精神家园”活动,让老百姓听有声音、看有图像、说有地方,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目前,麦盖提全县广播电视声音图像实现了全覆盖,建成了村委会图书阅览室116个,覆盖率超过90%以上。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乡(镇)文化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

(三)利用好“三民”活动工作载体

高度关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利用“三民”活动工作载体,更好地发挥文化惠民作用,切实引导农村文化建设走上正轨。在完成自治区党委“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三民活动的工作任务前提下,以“访民情 惠民生 聚民心”活动为契机,通过创办“文化夜校”这个载体,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向农民更好地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宗教政策和宗教管理有关规定;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向农民传授致富技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有效发挥思想文化阵地的作用,加强对农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科学改造,使他们明辨是非、善恶,防止宗教信仰异化的出现。授课内容设置可以多样化,涵盖政治类、语言类、法律类、农民实用知识类、基础文化类、教育类、保健类、文化知识类等类型。工作组可以“文化夜校”为平台,让广大村民从现代文化夜校学习中吸取文化营养,收获知识技能。让村民文化素养明显提升,思想道德和守法意识、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意识明显增强。能够培养出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民致富能手。不断增强周边村民致富能力,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从而达到创办“文化夜校”的目的。通过 “文化夜校”办学实践,使广大农民思想文化素质有明显提升,道德和守法意识、抵御极端宗教意识明显增强,一大批农民致富能手和小商品经营的带头人脱颖而出,使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收入有明显增长,真正达到“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的目的。

(四)高度关注民间文艺的传承和发扬

注重对民间文化人才的培养,积极鼓励基层文化能人、民间艺人、文化带头人、文化志愿者、草根达人植根泥土,自办文化,开展各类寓教于乐的群众文化活动,千方百计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农村民间艺术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其承载和传承主体是艺术家,许多民间艺术往往因人而存,如果人绝则艺亡,传承就会断脉。因此,必须重视民间艺术的开发,重视民间艺人的作用,把他们培养成农民文化骨干,帮助他们提高业务素质,必定能够多方面促进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搜集整理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保护工作。注重挖掘乡土文化,让传统文化生辉。使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乡村都拥有自己特定的文化符号和标识。同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挖掘、整理和传播工作,做好全国、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

在新疆南部边远地区,社会稳定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和发展的大前提,伴随着宗教极端势力在南疆农村的不断渗透,必须采取多种手段、方式进行扭转,否则农村党组织、文化阵地会轻易摧毁。所以只有农村文化建设的正常化、常态化健康、有序发展,南疆地区意识形态领域攻坚战才会有思想保障。在南疆地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农村文化建设的管理者及实施者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地抓好农村文化建设,势必会使当前南疆地区的农村文化建设扎实有效地推进,为意识形态领域文化阵地保卫战固本强基。

猜你喜欢

农村文化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 助力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