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撤县改市的文化助推——以湖南省攸县为例

2015-07-08

文教资料 2015年7期
关键词:攸县建设文化

李 响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课部,湖南 长沙 410004)

一、城市化的内涵及意义

城市化建设是我国当前一件大事,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作为国家行政区域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撤县改市对加快城市化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城市化是一种经济社会现象,表现为农村人口、资金、技术等向城市转移和积聚,包括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城市自身功能规模和设施逐步完善,以及城市体系的形成等。

城市化的目的和实质是通过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经济、政治、社会、科教文卫等方面管理水平的提高及人口产业的集中形成城市发展带和城市发展圈,充分发挥城市发展辐射力。以城市发展拉动周边地区发展,以城市发展拉动广大农村发展,最终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二、攸县撤县改市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撤县改市设立的县级市对城市化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1997年撤县改市一度被喊停。

2014 年10月,湖南省政府印发的《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纲要》)提出了城镇化的主要目标。《实施纲要》还指出,可根据城镇发展需要,适时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支持攸县等撤县改市。此次湖南省《实施纲要》的出台,标志着湖南省已从顶层设计上支持撤县改市工作。

国家设市标准仍依据1993年发布的文件,要求主要有3条: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12万;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10亿元,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100元;城区公共基础设施较完善,其中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65%,道路铺装率不低于60%,有较好的排水系统。

照此标准,攸县各项指标均早已超过要求。攸县县委出具的报告显示,截至到2013年底,该县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口占就业总人口82.8%;综合实力连续8年居全省十强,2013年实现GDP282亿元,财政收入24.5亿元;城乡自来水普及率达96.1%,城市燃气普及率达92%,广播电视普及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均为100%。

三、攸县推进文化创新的现状

攸县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因县境有攸水得名为攸县。南北朝期间曾改名为攸水,唐复置为攸县,元贞元年(1295),攸县人口逾万户,按当时制度规定升格为州,称为攸州。明洪武二年(1369),又改攸州为攸县,属长沙府管辖。

近年来,攸县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始终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并重”的战略方针,调整观念,创新方式,文化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一)攸县文化发展的优势

1.政策依托

2007 年年初,攸县县委宣传部牵头,联合文体局、广电局等相关部门,围绕攸县文化发展现状、文化体制改革、和谐文化建设等课题,多次深入基层,广泛调查研究,掌握一手资料,形成初步方案。2010年4月,县委、县政府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并下发了《关于“乡村大舞台”文化服务点建设的通知》,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县建设100个“乡村大舞台”文化服务点,并将其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

2.财政支持

近三年来,攸县采取政府投入和市场运作方式,共投资2.5亿多元,整合远程教育、农民健身、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等部门项目,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县的立体式文化阵地网络。其中,县财政投入500多万元以奖代拨资金,带动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乡村大舞台”文化服务点1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7个;争取项目和市场运作投资1.3亿元,建成城乡数字电视及远程教育站点286个、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站点412个,并启动农村民生广播、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政府为主投资超过1亿元,建设酒埠江地质博物馆、攸县文化园、东山书院、文体休闲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及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等公共文化设施50多处。

3.文化开发

尧文化成为攸县文化大餐。尧帝是我国第一位有文献流传的古帝王,《尚书·尧典》等书籍均有记载。2000年,湖南工业大学人文社科系教授刘俊男根据众多古文献记载,写成《华夏上古史研究》,认为尧帝生于、都于、葬于攸县。刘俊男教授介绍说,《帝王世纪》一书曰:“帝尧……母曰庆都,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棱……都平阳。”据他考证,此“丹陵”即攸县皇图岭镇的丹棱村,此“平阳”即攸县的坪(平)阳庙乡。此论断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2011年黄少如等15个农民自掏腰包300万建造尧帝宫。2003年8月,湖南省宗教局授予“湖南省正式宗教活动场所”匾牌。2007年8月11日,国内考古界、先秦史研究界的13位知名专家聚焦株洲,经过论证,一致认为刘俊男关于“尧帝生于、都于、葬于攸县”之说有理有据。

4.形式创新

近年来,攸县组织策划央视正大综艺栏目走进国家级4A酒埠江风景区活动,邀请知名艺术家、歌唱家演出。组织“百人理论宣讲团”下基层宣讲,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活动,开设《成长ABC》、《法制时空》、《科教兴县》等电视栏目,让先进文化进入千家万户。同时,采取“政府主导、部门主办、企业冠名、群众参与”的办法,组织“健康生活、生活健康”等系列大型群众文体活动,推动群众文化蓬勃发展。

5.考核激励

攸县建立文化建设预安销号制度,按季、按月对文化工作量化指标,采取预先集中安排、层层落实,按完成情况逐项销号的办法,实行绩酬挂钩,调动宣传文化干部的积极性。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对“好日子赛歌会”冠军、攸县精神演讲赛获奖者和法治文化建设书画、摄影活动、家文化教育系列活动、香干文化艺术节的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奖励,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攸县文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取得的成绩令人高兴。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与攸县撤县改市发展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等存在一定差距。

(二)攸县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文化人才相对短缺

要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实现由资源大县向文化强市的历史性跨越,需要进一步建立配套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但该县文化人才队伍中,专业队伍年龄偏大,真正科班出身、高学历领军人才较少。

2.文化产业相对薄弱

对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规模以上企业缺乏,集约程度不高,核心产业体量偏小,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新企业。

四、攸县推进文化建设的对策

实践证明,加强文化建设是推进攸县撤县改市的必由之路。依靠文化创新,发挥文化的软实力,推进攸县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强化政策引导

完善文化创新扶持政策,予以持续稳定财政支持,支持开展文化创新,支持文化企业提升。根据上级精神并结合攸县文化工作实际,建立和完善文化建设配套政策。研究完善发展攸县农村文化产业优惠扶持政策,增加文化事业单位的编制数,适应攸县文化的实际工作需要。

(二)强化平台建设

面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和开发利用,整合文化资源,开展服务示范。充分各类文化交流渠道,构建网络化交流服务平台。同时,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强化文化执法科技手段,营造文化诚信经营市场秩序。注重部门联动,协调好宣传部、县科协、县财政局、县统计局等单位,统筹解决问题,为攸县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强化人才队伍

加强人才队伍,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薪酬激励和物质激励,依托攸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研究中心,为文化创新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四)强化氛围营造

加强文化发展宣传、普及和教育工作,在攸县形成支持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对出台的政策要进行解读和宣传,并把政策送到企业车间、送进乡村田埂。要择优评选一批文化领军型企业并予以奖励扶持,营造重视文化、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增加乡村大舞台等相关文化设施建设,繁荣乡村文化并逐步转化为市民文化。同时,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源变成文化优势并上升提炼成文化享有。

[1]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4-2020年)[M].2014,(10).

[2]杜建人.日本城市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3]县域城市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的初探———以杭州临安为例[J].2014,(12).

猜你喜欢

攸县建设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攸县:创新教育 打印未来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湖南省首届生态文明论坛在攸县召开
身在煤海不“染“ 黑——攸县煤炭局2014年上半年勤廉工作侧记
土地改革与农村社会转型——以1949年至1952年湖南省攸县为个案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