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开展公民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5-07-08徐晓琳
徐晓琳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分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7)
职业学校开展公民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
徐晓琳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分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7)
本文从调查问卷入手,总结职业学校学生公民素养所呈现的特点,从学生自身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等角度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职业学校开展公民素养教育的途径。
职业学校 公民素养教育 调查研究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公民素养对于经济腾飞与社会转型的重要意义凸显,国家对公民素养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再次明确将“公民素质明显提高”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之一,提高公民素养已经成为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我国现有的公民素养教育存在单一化、学科化、教条化的倾向,严重脱离社会生活。职业学校学生因家庭环境、成长过程、专业背景等因素导致公民素养缺失,呈现某些特殊性,如科学文化素养、法律意识等相对而言更薄弱。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学校开展公民素养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这样的现实,笔者对我校学生的公民素养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为我校2010年高职护理1班、2011年高职药学1班、2012年高职中药2班、2013高职康复治疗技术班四个专业四个年级四个班级学生。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总共收回问卷900份,其中有效问卷864份。该问卷为封闭式问卷,我们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政治法律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素养等方面分别设计一些问题。
一、学生公民素养情况
根据思想道德素养、政治法律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的调查问卷的分析,我校学生公民素养情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整体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趋势。但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下,学生在思想道德素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个人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上倾向于自我化、实效化和短期化,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的价值实现方式。例如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及个人的责任感,有一定的道德认知水平,但普遍缺乏管理自己、约束自己的能力,其自身的自律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
2.职业学校学生在政治思想上比较稳定也很健康,其政治鉴别的能力在不断增强,政治取向上趋于务实,但政治知识储备不足、政治信念淡薄和政治行为方式泛化;他们掌握一些基本性和常识性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程序的认知不足,对具有一定专业性和深度的法律知识的认识尚为欠缺,对一些事件或现象缺乏基本的法律判断。
3.职业学校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普遍较低。由于就读于职业学校,他们的注意力往往局限于狭隘的职业圈内,从而限制全面发展。
4.职业学校学生对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认知,但对该职业缺少期待感和责任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缺乏切合实际的规划,职业目标不明确。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上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职业学校学生在公民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从学生自身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等角度出发,认真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职业学校的学生多为十五六岁的初中毕业生,入校后他们面对的是全新的学习与生活,需要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和人际交往上进行全面的调整与转变,而一些学生由于在过去精力都主要放在学习上,造成生活依赖性强,缺乏独立自主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而且由于职业学校教育的特性,学生的学习缺少家长和老师的监管主要靠自觉完成,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孤独感、自卑感,造成对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等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教育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在此背景下学习成绩与考试分数是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的主要依据,这直接造成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校为升学率,将公民素养教育变成无关紧要的教学内容。职业学校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由于学校过于注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公民素养的培养。
古语“子不教,父之过”,道出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一些父母不顾孩子的身心特点,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重视对孩子文化知识学习,忽略对他们的道德素养、自理能力、自律能力、接人待物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中考失利,父母往往会表现出失望或是放任自由的情绪,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他们极其容易产生厌学、懒惰、不思进取、随意敷衍等行为,导致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偏差,在日常交际、处理问题、看待世界等问题上表现出错误的认知和错误的行为。
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社会中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和现象导致社会环境的教育功能不断弱化,严重影响学生公民素养的形成。再加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的垃圾文化和西方不正确的思想理念冲击着学生思想,容易使其误入歧途。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课余时间充裕,学校约束力减少,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培养
鉴于职业学校的特点,职业学校开展公民素质教育,不仅涉及更多学科之间的资源整合,而且涉及除学校、家庭之外更多的社会资源的利用,更涉及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推行学校公民素养教育,广泛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各种资源、各种环境、各种时机,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
1.发挥各门课程优势,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教育途径的单一性是我国教育特有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培养学生公民素养的最有效的办法是拓展学校的教育途径,更多地通过隐性课程途径进行养成教育,这既是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式的教育,又没有增加学生的负担,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例如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学读本的静态和动态分析,提炼出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精髓(包括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爱国心,热烈的忧民情,发人深省的人生理念,卓然不群的人格高标),引发学生感情的共鸣,从而将他们的精神不断引向光明和崇高。这样做既实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又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自觉完成了对社会行为规范的认知与理解,完成了自身素养的提高。此外,语文课程还采用“项目活动”的形式在完成基础训练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设置文化专题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沟通与交流的训练,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针对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开设“企业文化”这一专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工协作,完成资料采集、分析和处理,形成专题研究报告,教师进行点评,启迪学生对所学专业领域深入了解,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
2.学校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业学校的学生课余时间充裕,喜欢参加各种学校活动,可以将学校各项活动与公民素养教育结合起来,有效开展公民素养教育。
例如我校新生入校的第一二周为专业认知周,学生将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深入医院、药厂、药店直观感受职业生活,这样做容易让他们发现自身专业修养的不足、知识结构的缺陷、性格品德的差距和观念认识的误区。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深化了对职业岗位的认识,提高了职业认知,还培养了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有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从而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又如我校护理专业从一年级开始就利用课余时间开设淑女教育系列讲座。学生通过聆听国学精讲、艺术欣赏、礼仪形体等主题的讲座,丰富文化知识,拓宽文化视野,塑造良好的气质和形象,从而更好地显示出护士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生品位。
3.利用各方资源,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社会是人类共同组成的团体,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与发展。只有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才能使公民切身体会和运用公民知识和公民实践技能,才能更好地培养公民素养。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使其在社会实践中公学习公民知识、践行公民技能,提高公民素养。
家庭成为教育的最初场所,伴随孩子的成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交往教育、婚恋教育等诸多内容,这些教育内容在亲情作用下效果显著。父母的教育程度、职业、政治态度、道德状况将对孩子早期的公民意识和行为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效果;家庭生活的参与决策将使孩子成年后积极参与社会各种事务和活动;家庭成员之间的民主平等交流方式,将有利于孩子民主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这样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性格、思想状况等有较深入的了解,可以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进行教育,从而大大提高公民素养教育的有效性。
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公民素养教育必须整合各方资源,协调各方力量,以学校教育为主,采用多种多样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思想道德意思、法律意识、人文思想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公民素养。
[1]李宪奇.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建构与应用[J].中国科技论坛,2008(07).
[2]成有信.公民·公民素养·公民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5).
[3]徐海林.新世纪视野下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目标特点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20).
[4]李芳.当前我国高校公民素质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013年连云港市职业教育学会 “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zjxh-201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