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促进视角下的医学生创业教育

2015-07-08郭琪

文教资料 2015年7期
关键词:医学生大学生课程

郭琪

(蚌埠医学院 学生工作处,安徽 蚌埠 233030)

就业促进视角下的医学生创业教育

郭琪

(蚌埠医学院 学生工作处,安徽 蚌埠 233030)

随着高等医学院校不断扩招,医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日趋增大。由于诸多传统因素的影响,医学高等院校的创业与创业教育遭遇了很多问题,发展滞后。本文对创业概念的认知、创业动机及态度、创业教育环境、专业与创业等展开问卷调查,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获得有关医学生创业教育的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从而了解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态度,摸清学生有关创业及创业教育的真实想法,认识大学生创业的心理需求,掌握医学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环境与现状,进而为我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提出建议。

医学生 就业促进 创业教育

随着90年代末期医学院校扩招,医学生的总量急剧上升,目前全国医学类毕业生已超过110万人,而且增长趋势还在继续。根据麦肯锡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中,医学排名第一,总的来说,医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医学生的就业市场因此重新洗牌,医生再也不是传统的“铁饭碗”,医学专业毕业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挑战,甚至经受高于其他专业的就业压力。在强大就业压力面前,鼓励医学生创业呼声越来越高。由于专业限制及创业意识缺乏,医学生的创业热情不高,因此创业教育对医学生显得尤为重要。特别2008年1月1日施行就业促进法,更给医学生的创业教育带来新的任务和契机。

一、就业促进与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最初的表述有enterprise education,意思是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或冒险精神、开拓精神等,后来随着创业教育内涵的发展,倾向于使用英文enterprise education来表达,译做创业教育、企业家教育或者企业家精神教育,也称“第三本护照教育”。

创业教育首先起源于哈佛大学,在1947年开设了第一个学院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到如今已经经过60多年的发展了,在这个过程中,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是关于创业教育的定义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创业教育最开始在商业学校里实施,因此早期创业教育的内涵和目标就是培养企业家,帮助他们开创或启动一个企业。创业教育仅是为那些即将创办企业的人服务的,指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及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等而对少数人进行的教育。

1998年清华大学在国内管理学院中率先为MBA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其中包括8门课程,一些大学争相效仿,各高校定位时大多取广义的创业教育,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 “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由此可以看出,促进就业是我国大多数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出发点。

尽管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创业教育的内涵不断发展,所以创业教育有了更为广泛的新意义,特别2008年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后,创业教育的就业促进目的更加明显,这也为医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契机。

二、就业促进视角下医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其实无论是就创业教育本身意义而言,还是从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目前全国就业形势出发,创业教育都应该而且必须大做文章,对医学生来说更是一门必修课。

首先,一方面对于所有大学生来说,不管是创业,还是不创业,都应该接受创业教育。因为如今任何工作都需要创造力。创新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对于毕业后计划自己创业的大学生而言,这种教育培训更是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是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的战略目标和重点,致力于高素质医学人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科研技能的培养等,医学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使用首当其冲就是教育创新。因此,对医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刻不容缓。

其次,各项就业促进政策为医学生创业提供了温床。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教办[2010]3号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建医学生基层就业新格局新医改方案的提出,三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医学生创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最后、目前医学生就业形势呼唤创业教育。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调查了31个省(市、区)的3079所高校或分部、分院,调查抽样数达到44.4万人,统计分析得出2009年大学生失业率最高前十,让人意外的是,本科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占了3个。中医学失业率排在第一位,毕业半年后有30%的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传统就业较好的口腔医学就业率也不尽如人意,失业率达29%,临床医学的失业率也有24%。据福瑞医生网统计(结合卫生部最新数据),2009年医学类毕业生(中专以上至研究生)大约108万人。数量剧增带来了“就业”的恐慌。在“疏导”、“分流”医学生就业压力的呼唤声中,社会越来越多地给予创业大学生各种支持,医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方式。

三、医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各大医学院校普遍开展了创业教育,但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把创业教育简单理解为 “创业知识教育”或“创业技能教育”。创业教育开展得不够深入,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式及考核标准等没有统一要求,没有形成权威的教材体系。

缺乏大学生创业理论和实践教程,只把创业课程当做就业指导课程的一部分,没有将创业课程学分化、正规化。没有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各专业中,难以发挥创业教育的整体作用。或过于重视创业技能训练和创业知识传授,形式缺少新意。大多数医学院校创业教育方法机械呆板,仍然沿用传统的“讲授—接受”教学模式,致使创业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不到位,没有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和形成规范化的教育体制。教育整体投入不够,师资队伍创业整体素质低,系统培训机制尚未建立,都需要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机制和制度加以保证。

三是创业教育仅局限在学校内,与医疗部门、药企联系不够,缺少创业成功典型经验的实践指导,使创业教育缺乏真实性和实践性,急需构建学校与社会联系的创业教育联合体系,弥补学校创业理论教育的不足。

四是创业教育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政府引导创业教育力度不够,社会各界包括学生家长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有限,仍未形成全社会重视创业教育的环境,需要构建创业教育的保障机制和良好条件。

另外,创业教育缺乏后续支持,在“创业热”的背景下,许多医学院校仅限于开设创业课程,没有对大学生创业进行后续指导。一项对大学生创业的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希望得到系列创业活动的指导,而不是简单地学习几十个学时的课程。

四、医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

医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不能仅靠某一个学生、某一位老师的力量,应该发动全体学生,学生、学校两方面双管齐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具体实施途径如下。

(一)学生方面

首先要转变就业观念。现在的医学毕业生只把就业眼光拘泥于大城市或者沿海城市的三甲医院,拘泥于专业对口,因此禁锢他们的创业激情,同时阻碍创业教育在医学生中的开展。好多医学生不愿意甚至抵触创业教育,觉得创业教育对他们而言毫无用途,因此对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毫无兴趣,使创业教育课程形同虚设。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转变医学生的就业观念。要求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机会是非常多的,如可以面向农村、中小卫生医疗机构和非公有制卫生医疗机构就业、面向小城镇卫生医疗机构就业、面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业、面向医疗保障部门和卫生执法监督部门就业、面向基础医学研究和相关医学领域就业、面向世界就业、就学延缓就业、创业代替就业等,这些都是可供选择的方向。其次要激发创业意识现今的大学生都是“90后”,不少从小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什么都是家长提前安排好的,内心创业意识已被埋没。特别医学生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在人格特征上更有明显的依附性,缺乏自主意识。因此,唤醒医学生的创业意识是创业教育的又一重要内容。

(二)学校方面

1.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没有或者很少开设创业课程,这显然无法体现创业教育的核心宗旨和基本要求。要改变这一滞后现象,必须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相关课程有机整合和整体优化的课群建设,将创新、创造、创业教育贯穿整个大学阶段的教学之中。还可以单独开设创业课程,系统介绍创业理论、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案例等,增加跨专业、跨科学课程,加强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为大学生成功创业奠定基础。

2.构建创业教育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对塑造学生的性格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创业教育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如学校要制定鼓励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并形成创业制度,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欲望;设立创业基金,提供经费上的支持;设立专门机构,为学生创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开展各项活动,如创业设计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和创业精神;也可以请一些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做创业报告,使在校大学生更直观地接触创业的真实案例,让医学生觉得创业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让学生敢于创业、乐于创业,充分激发广大医学生的创业热情。

3.搭建医学生创业的实践平台

实践教学环节是创业教育的重要步骤,医学院校应将创业教育从单一课堂教学活动扩展到学生自学活动、科学研究活动和各企事业现场实践中,在生产实习、专业劳动和研究设计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医学院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医学义诊活动、社区服务、结对扶贫、模拟创业等形式的挂职锻炼,全方位扩充原有专业实习定向范围,使他们将在学校学到的书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运用到实际课题中,增强创业能力。

[1]木志荣.上海发布城市大学生创业指数[N].中国教育报,2007.11.07(2).

[2]李俊.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8,(6):32.

[3]斯蒂芬·P·罗宾斯著,玛丽·库尔特著.孙健敏,黄卫伟,王风彬等译.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8—80.

[4]赵彩瑞.创业教育,敢问路在何方[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2).

[5]王琳.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依托构建高校创业教育新模式[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0).

[6]刘建佳.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0).

[7]何丽.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构建和路径抉择[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4).

[8]李海波,朱中超.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

[9]熊礼杭.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7,(11).

[10]李国建.关于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4,(4).

课题:《医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意义研究》,编号:Byky12 115sk。

猜你喜欢

医学生大学生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