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将艺术考察教学贯穿始终

2015-07-08黄国和

文教资料 2015年7期
关键词:理论艺术专业

黄国和

(衡阳师范学院 美术系,湖南 衡阳 421002)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将艺术考察教学贯穿始终

黄国和

(衡阳师范学院 美术系,湖南 衡阳 421002)

目前艺术考察课程偏重于理论性课题的研究,通常在人才培养的中后期阶段集中进行,时间过于集中,同时,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没有有效兼顾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分散与集中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考察值得深入探讨,以期找到克服集中考察之不足的科学合理的艺术考察的方法与途径。

视觉传达 艺术考察 人才培养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注重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以知识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手段实现到创新性与实用性的培养目标。不论是知识的积累、理论的获取,还是实践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艺术考察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并且应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

一、艺术考察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艺术考察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非常重要,有利于课堂教学知识的消化,密切与社会的联系,了解专业发展趋势与需求变化等。教育部为此颁发了专门的文件,对艺术考察课程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各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都依据文件精神,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开设了艺术考察课程。然而,在对一部分高校进行调查后发现,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艺术考察课程存在开课时间集中、课时量少、缺乏有效指导等不足,这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必须始终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是不合拍的。

开课时间集中指的是目前我国各高等艺术院校的艺术考察课程的安排,基本上都集中在大三、大四这一人才培养的中后期。这种时间安排有一定的合理性,便于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后,通过艺术考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促进理论的消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另一合理性体现在时间集中,便于组织与指导。考察教学与课堂教学相比,灵活性更强,自由度更高,如果不集中进行,组织与指导的难度就会相当大,考察目标、任务、路线、收获总结等在分散的时间段中进行容易因为组织难度大而使考察流于形式,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集中进行的不合理性很明显,最显著的是在一个集中的较短的时间段内能解决的实际问题是有限的。大多数高校艺术考察课程在制订考察方案时都将考察任务集中在某一领域中的某一具体课题。比如说雕塑艺术考察,将考察对象设计为洛阳龙门石窟的石雕佛教造像、山西平遥双林寺的彩塑佛像、西安兵马俑的陶塑造像。通过这一专题考察着重解决课本知识经常提及的经典雕塑作品而无法身临其境作更深入的研究这一问题,专注的是雕塑的艺术风格、造型方法、时代背景等方面的考察与研究。如果在考察过程中,兼顾佛教艺术考察,则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将其中的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考察,使得两个考察任务的完成都会大打折扣。

集中时间进行考察虽然看起来有三到五周左右的时间,但相对四年的本科人才培养来说是非常短的,通过一次考察解决一个或少数几个问题显然是无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一般的艺术考察主要解决理论性的问题,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没有有效兼顾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分散与集中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考察就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以期找到克服集中考察之不足的科学合理的艺术考察的方法与途径。

二、将艺术考察贯穿培养全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艺术考察贯穿培养全过程,必须注意考察时间与考察内容的科学合理安排,既要有集中时间段的考察解决人才培养中的大问题,又要注意分散考察解决各个学习阶段中遇到的小问题。既要注重考察的理论研究性,又要兼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践应用性。

集中在某一时间段进行艺术考察,是目前大多数艺术考察课程的普遍模式,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的中后期,通过三至五周不等的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对一个与专业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考察,掌握考察的一般方法,利于终身学习与研究。比如民间艺术考察,我们可以在贵州对民间染织艺术主题开展考察,从染织艺术的起源、发展、分类、与民俗的关系、今后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与分析研究。通过考察,学生不但对蜡染、扎染等民间艺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民族服饰和民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有了培养前期所积累起来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考察,对原有知识进行了有效消化,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全面的锻炼,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分散考察是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就某一课程中要解决的某一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考察,通常为半天到一周时间不等。比如书籍设计课程,要深刻理解书籍装帧的各种形式、印刷工艺等知识,仅靠理论讲述和图片展示显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安排一个上午的时间去书店或者书城等场所进行专项考察。这种短时间的考察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来讲,大多数课程都有必要。比如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等课程,理论上的认识和图片效果与身临其境的感受是有很大区别的,通过短时间的考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既要有理论基础,又要有实践动手能力,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准绳,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的掌握程度。比如书籍设计的流程与印刷工艺的相关知识,通过几周时间的训练和一个上午的考察,学生基本上都已经掌握了,但还没有真正动手操作,这时,在课程的最后阶段就可以安排半天左右的时间去印刷厂或者校企合作基地的设计公司参观考察,并将自己的作品制作成成品。这样,学生通过这种实践形式的考察不但熟悉了书籍设计的全部流程,还对印刷工艺有了感性认识,达到了对书籍设计课程的预期教学效果。

当然,理论考察也是不能忽略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注重创意,创意灵感的来源以综合知识的储备和理论的掌握为基础,书本知识是有限的,社会才是一个广阔的课堂,有无穷的知识值得研究和探讨,当我们对一项事物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后,设计才不至于浮于表面,而是经得起推敲和考究的有内涵的艺术作品。试想如果一个对中国传统家具艺术没有研究的人,在设计一个汉代主题的室内场景的时候出现了一把明代的椅子,是会闹出笑话的,即便作品的形式非常漂亮也会贻笑大方。

实践性的考察适合短时间进行,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老师的指导必须到位。理论考察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适合集中进行,老师的指导更多的是宏观的引领,注重考察方法的传授。实践性的考察既可以在人才培养的前期结合课程进行,又可以在人才培养的后期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理论性的考察更适合在人才培养的后期,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了较多的知识积累之后进行,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考察的效果将会更全面和深入,考察成效将会更出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才培养的过程既是读万卷书的过程,又是行万里路的过程。读万卷书好比学校教育,行万里路好比考察等社会教育,这一过程不是相互孤立的各种教学阶段的组合,而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一个系统的又是同时进行的培养过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因其与市场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融合关系,更应该将艺术考察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培养的学生能顺利走入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1]张作斌.艺术专业“艺术考察”课程的设置与实施[J].黑河学刊,2012,(5).

[2]许玉兰.艺术考察中的感知与体验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3,(11).

[3]陈静敏.环艺专业艺术考察教学[J].文艺争鸣,2010,(8).

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艺术考察课程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理论艺术专业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纸的艺术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