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作文模式化教学的现状及其解决措施

2015-07-08秦悦菡

文教资料 2015年7期
关键词:模式化文章作文

秦悦菡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37)

高中作文模式化教学的现状及其解决措施

秦悦菡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37)

近年来以提高高考作文分数为目的的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严重制约学生写作想象力和写作热情。如今高中作文教学进入模式化困境之中,本文就其现状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高中作文 模式化教学 措施

一、高中作文模式化教学的现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作文提出了明确要求:书面表达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材,合理安排结构。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实际上高中学生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出现了思想苍白、语言匮乏、结构相似、模式化、脸谱化等各种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强调写作模板,忽略学生真实情感表达等问题。

(一)教师作文教学模式化的原因

很多教师要求学生作文时明确规定,作文的字数在800~1000之间,不得少于800;文章段落以8段为最佳,分段过多容易显得文章琐碎,分段过少,会让阅卷老师产生不愿意读下去的感觉;文章首段最好多运用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最好运用题记等新颖的文章形式……笔者曾在暑假期间对小学至高中90名学生进行过采访,发现自小学起,教师作文模式化教学就已经出现。其中接近中考、高考时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模式化写作现象愈演愈烈。

1.教学目的扭曲导致作文教学模式化。

不得不说,如今应试教育依旧雄踞天下,老师们只能跟随高考指挥棒决定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作文在语文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因此,作文好坏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高低。为了让更多学生不在作文上偏失过大,教师在具体作文教学过程中会要求学生写一些中规中矩的保险作文。这样的作文在考场上既不会给阅卷老师带来很新鲜的感觉,又不会掉在二类作文之下,可以拿个保险分。正是这样的“谨慎”思想,无形之中把学生带上了写作的歪路。

学生在老师思想的带领下,变得“唯分是图”,不愿意甚至不敢在作文中掺杂任何自己的情感,只是按照老师的意愿中规中矩地写一些模板作文,于是学生意识不到作文最初的意图。强烈的“功利性”已经让作文失去了原有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底蕴。

2.教学理念的僵化导致作文教学模式化。

如今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偏重于作文形式和写作技巧讲解,而不注重内容丰富性。如如何写好作文开头,可以有开门见山式、名言警句式、悬念式、排比式等几种,而结尾处又可以有展望高呼式、水到渠成式、排比式等。而文中所列例子,翻来覆去总是几个固定的名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屈原、越王勾践等。这种写作方式一出现,很容易给学生一种错觉,写好作文只要掌握作文技巧,写几个优美的句子,有个好的开头和结尾就万事大吉了。这样的作文丝毫没有个人情感融入其中,读起来平淡寡味。

并且,“作文教学现状大体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行其是。作文教学进程缺乏连贯性、系统性,或者让学生自悟体验,使作文处于放任状态;或者一味强调‘多读多写’,对学生进行持久乏味的‘攻坚训练’。片面地将作文教学的自由性演绎成作文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削弱写作主体对作文的兴趣。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学期学年都没有系统、完整的计划,仅凭主观想象随意安排,从不深入钻研作文教学规律,也不考虑写作主体的实际情况,对每次作文训练更没有具体的‘质’和‘量’的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上的‘不作为’,使写作主体的作文能力处于野生状态,除个别天资聪颖、好读杂书的学生能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成长外,绝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都在这种放任自流中徘徊不前,茫然不知所措”[1]。

3.教师较低的写作素养导致作文教学模式化。

日常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自身写作水平很高,不管是阅读课还是写作课,教师都会在无意中表现出对作文的喜爱和才情,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积极作文、爱上作文、运用作文,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而“眼高手低”的现象却是如今大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出现的状态。“没时间写”只是“不愿意写”和“不会写”的代名词。大部分教师只有顶着检查压力时才会写一两篇教学总结,并不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

(二)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进行模式化写作的原因

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可谓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模式化痕迹十分突出,体现不出个人的思想感情。并且内容空洞、语言匮乏现象愈演愈烈,作文不再承载中学生应有的真情实感和张扬的个性。

1.谈写色变、态度消极,懒惰心理。

很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会咬笔杆、唉声叹气。暑假期间,笔者曾做过一个小范围调查,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二年级的90名学生中,85%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选择查看作文书或从网上照搬。只有不到10%的学生愿意自己写作文并且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绝大多数学生都缺乏写作热情,缺乏灵感,缺乏想象力,依赖于作文书和网络。

很多学生写作文的目的就是应付老师、应付考试,自身没有写作欲望和需求,只是在外界压力之下,不得以才完成任务。“他们认为不管出什么作文题目、写什么文体,总可以写出一点文字,总可以得到一些分数;如果自己在考试前背几篇范文,临时拼凑800字,写一篇‘保险文章’,捞个及格准没问题。于是平时作文辅导爱听不听,作文训练爱理不理,写作时能不写就不写,讲评时看看分数就束之高阁,从不修改,更不反思。字里行间看不到欢快感情的欣然流动、率真个性的畅然宣泄,本应活力四射、青春阳光的作品却带上矫情、世俗、虚伪的面具,流露出厌世、浮躁、茫然的消极心理—写作主体对作文教学的冷漠和消极,己经成为作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重要原因”[2]。

2.生活感悟匮乏。

很多人都认为学生的生活圈子较小,生活感悟匮乏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其实不然,随着当今时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网络、人际、娱乐等方面的迅速发展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迅速、及时的体验。另外,家庭和学校是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在家庭中与父母、亲友交往;在学校中与老师、同学交往,学生每天参加的活动、每天接受的知识、每天做的一件件小事都是生活,都可以作为触发点刺激他们敏感的神经。所以,学生并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对生活的审美观察,生活洞察力不够,思想认识不深刻,也就写不出内涵深刻的作文。

例如:

屈原成就了楚辞的悲壮;李清照成就了宋词的细腻婉约;李世民成就了唐的繁盛;毛泽东成就了新中国的独立坚强……历史总要由人来定格,历史也必须由人来定格。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子,忠心为国的你,注定受到小人的嫉妒与诬陷。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被蛇谪的你不甘啊,不甘!空有一腔抱负却无法实现,纵有满怀激情也无力回天。只得将满腔激愤寄予手中的那支笔。你注定坎河悲苦,楚辞也注定悲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历尽千难万险而夺得皇位的你注定是一个明君。“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直率的指责与劝谏并未将你激怒。相反,你的宽容大度让你重用了魏征。从此,唐的繁盛便无法阻挡。你注定开明大度,盛世繁华也注定来临。

……

这是一个学生写的《我是世界》中的句子。文章第一段运用了排比句,接下来对每一句话都进行了词语和诗句的堆砌,看似繁花似锦,实则寡淡无味。其中并未出现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只是一味地堆砌辞藻。

从学生作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学生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用一颗敏感的心体会和感受再熟悉不过的生活。

3.阅读积累少,借鉴少。

在《高考作文应当是当代中学生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背景是语文高考阅卷组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漆永祥访谈》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曾做过调查,问孩子们完整地读过几部长篇小说,一半同学连一部都没有读完,除了背诵高考规定的不足50篇古诗文外,只记得零星的几句‘名人名言’与绝妙好词。”在如今网络时代,看起来学生的知识面很宽,却是肤浅无根,华而不实,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学生平时不注重素材积累、语言积累,对作文重视度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没有时间读书更不用说用心感悟生活、体验社会了。这样的学生在考试时遇到作文便无计可施、无话可说,只能东扯西拉,前言不搭后语,凑够字数,而没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另外就是“读整本书”的思想。叶圣陶先生曾经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改订》中说过:“学生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在中学阶段虽然只能读有限的几本书,但是那几本书是真正专心去读的,这就养成了读书能力;凭这能力,可以随时随地读其他书及单篇短章。并且,经常拿在手里的是整本书,不是几百言几千言的单篇短章,这么习惯了,遇见其他书也就不至于忘而却步。还有,读整本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还可以练习速读。如此说来,改用整本书作为教材,对于‘养成读书习惯’,似乎有效得多。”[3]因此,多读书,多读整本书不仅对学生阅读能力有很大提高,还对学生意识品质养成具有积极的作用。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大量阅读的学生一定是一个有灵性、有深厚文化底蕴、有成熟思想的人,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文质兼美的。

除了以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原因之外,还有高中语文写作教材编写无序、阅读教材和写作教材不匹配、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困难及高考对作文教学的影响等因素。

二、高中作文模式化教学的应对策略

想要走出“学生难写,教师难教”的困境,必须落实建设性应对策略。笔者主要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呈现。

(一)教师层面

1.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丰富人文素养。

针对以上所说的教师扭曲的教学理念导致学生向分数看齐,无视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增强自身理论修养。只有“教之前的拥有”存在了,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就会明白自己的认识是如何产生的,然后才能循循善诱引领学生的认识走向成熟。

2.加强自身写作素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首先应具有良好的写作基础,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正如朱绍禹先生在《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所说的“指导学生说话,必须自己善于口头表达;指导学生阅读,必须自己善于读;指导学生写作,必须自己善于写。唯有自身善说善读善写,方能善教说读写”[4]。只有一个经常写作、会写作的老师才能明白文章在具体设置过程中会出现的困难,才能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进行准确指导;并且对如何运用语言、结构使文章气势波澜壮阔、纵横捭阖有切身体会。又如《关于语文教学若干问题的南京宣言》强调的:每位语文教师工作之余要多读书,努力增加积累;要多总结,及时进行反思。提高学历固然重要,但提高文化素养则是一辈子的事。徒有语文专业知识而缺乏文化修养的人,很难真正教好语文。我们应该争取做一个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5],因此,加强教师自身写作素养是提高写作教学质量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3.加强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沟通。

“写作的基础是阅读,阅读奠基了写作,可见写作和阅读息息相关。写作的‘根’在阅读,写作只是‘根’上抽出的‘枝叶’。阅读是写作的前提,离开阅读,写作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大量阅读作为基础,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要真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必须以阅读为先导。‘劳于读书’才可‘逸于作文’”[6]。如欧阳修、司马光等名家在反复诵读《左传》的基础上大量阅读名著才形成对不同知识的感知,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文章。鲁迅曾说自己的小说写作全来源于阅读的百来篇外国小说。《阅读学原理》中说:“通过阅读,读者的知识经验扩充了,这是自我在量度上的增加;读者观点认识改变了,这是自我在本质上的提高;读者的思想情感升华了,这是自我在价值上的飞跃;读者的方法技术迁移了,这是自我在能力上的练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高自身阅读素养,“教之前的拥有”会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语句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思想可以在无形之中传染给学生,让学生养成多读书、多练笔的好习惯。

4.充分利用网络加强写作教学。

如今科技愈加发达,学生掌握各种知识的途径愈来愈多。网络已经替代作文书成为学生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应利用网络加强写作教学,对网络资源进行重新整理提炼,使其适合现阶段作文写作,调动学生积极性。“堵不如疏”,利用网络教学,让学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深入了解某个历史事件,还能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得以提升。

(二)学生层面

1.树立正确的作文观,端正态度。

大多数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作文,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作文价值观。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作文是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需要有思想内涵。为了调动学生创作内驱力,教师可以尝试树立学生的“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是读者的欣赏愿望、阅读趣味和评价对写作主体表达和发表的影响和制约因素。在作文教学中倡导的“读者意识”是在学生写作过程中让学生以假想的读者为阅读对象进行写作。当学生树立了读者意识时,写作文时会假想一个读者阅读他的文章,这时,写作就会变得很不一样。例如,学生假想的读者是同学,那么语言就会平等、真诚,如果读者是自己,那么语言会真实、随心。“读者意识”是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同时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作文观。在表达真情实感的同时,要注意到读者的感受,不能为了凑字数而东拉西扯、随意拼接。

2.养成阅读习惯,学做模仿、记录和摘抄。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习很多作文中可以用到的东西,在借鉴中提高,在模仿中创新。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文章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特点,也可从中汲取写作方式。另外,大量阅读可开拓学生的眼界,明白事理、积累丰富的素材。针对阅读过程中的名篇名句,可以进行摘抄背诵。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韩军老师曾经说过,学生一定在大量背诵课文、美文、诗词和精短散文的基础上才能从容作文。一旦阅读甚至背诵了大量文章之后,自然而然会形成语感,而这种语感对学生作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观察和体验生活,养成日记、周记的习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谓学生的“活水”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人都在生活,生活无所不在,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独特的生存空间中,因此,对于写作,不存在生活是否丰富的问题,不存在因为生活贫乏而写不出文章的问题。有人认为写不出文章是因为生活底子薄,应努力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开拓生活面,这种观点显然是值得推敲的。因为,若要论生活的丰富,恐怕没有一位作家比得上乞丐、流浪汉,也没见几位乞丐、流浪汉写出什么好作品,倒是有不少幽居书斋、深居简出的作家佳作颇丰。”[7]见多识广的乞丐、流浪汉不如幽居书斋的作家,原因就是他们只看到了生活的表面,并没有真正领会生活的内涵。因此,学生在生活过程中积累小事,并就小事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只是泛泛而谈。

有的学生生活中有很多体会,也读过一些书,但写作文的时候通常脑袋里一团浆糊,分不清你我。这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记录和书写习惯。有时可能对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情很有感触,但是没有及时记录,时间久了,感触就淡忘了,对自己的作文起不到什么促进作用。相反,如果学生能从生活中吸取养料,将自己的经验、感触及时记录,形成日记或生活随笔。那么自己的思想就会随时随地地记录下来,既是练笔,又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素材。

三、结语

作文是思想的流露,是情感的表达,能够反映出写作主体拥有的气质、文化、情感和知识储备。写作教学是一个发展人、培育人的过程,因此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时教师应该时刻考虑高中生这一写作主体的发展,并运用各种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方式促进其写作能力提高,使作文模式化教学走出困境。

[1][2][7]蔡雄辉.高中作文教学策略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7.

[3]李怀源.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4]朱绍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关于语文教学若干问题的南京宣言[J].语文教学通讯,2008(1).

[6]王梅宏.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建设型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模式化文章作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模式化”报道背后捉“活鱼”——浅析如何从政务活动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
玉米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