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文四读法:一种语文课堂模式的设计与要求

2015-07-07陈玮

陈玮

摘要:针对在散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够的问题,笔者提出了散文四读法,力求通过四种方式的读来带动学生学习散文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即时需求;高中散文教学;四读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41-1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现代散文向来是让师生都头疼的一个学习内容。散文,既没有小说那样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诗歌那样动人的韵调节律;它所写的,常常是作者平日生活中的琐碎见闻,点滴感思,构思不拘一格,行文又信笔而书。学生在预习时就反映对这些课文毫无感觉,而在课堂上,说的浅了,不如不说,说的过深,学生又不买账,往往看见的情况是,教师在上面讲的一头兴起,学生在下面估摸着还有几分钟下课。面对这一窘状,我想着能不能做一些尝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的学习知识。

散文重在读,从读中可以慢慢体悟作者的情感,所以在散文教学中,我设计了“四读法”,即自读、泛读、精读、悟读,以四个步骤的“读”来带动学生的散文学习的积极性,力求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

一、课前的自读

课前设计学案,以问题驱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目的是让他们必须先预习文本,扫除最基本的字音问题,在阅读后能够对文本产生一个基本印象,这样才能回答学案中的问题,同时基于预习后的文本印象,学生可以勾画出一些自认为重要或是看不懂的句子留待上课讨论。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散文有一个基本的定位。如记叙类散文,重在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类散文,主要是抒发作者主观情感,偏重情感;而议论性的散文,则是发表议论为主,偏重理智,说理。

二、课堂上的泛读

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快速阅读,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对于文章的脉络有初步的了解,文章的主线有明确的认识。如写景散文,要能明确哪些是直接写景的段落,哪些是抒情的段落;抒情类散文则要把叙事部分和抒情部分区别开来;议论性散文则要能弄清哪些是谈论的事,哪些是由此引发的说理。为文章后面的精读做好准备。

三、关键文本处的精读

将学案上的问题细化,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关注某一节或是几节,反复感知、研究、讨论并学习一些隐藏在文本中的知识,针对散文这一文本的特点,教给学生方法来分析、鉴赏,适当地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如常用修辞、表现手法的运用和作用,以期待能够学以致用。同时解决学生课前预习留下的疑难或是探究文本的精彩句子,不局限学生的思维,鼓励发扬他们进行个性解读。

四、课后的悟读

强调学生自己的体悟。散文中我们感触的都是作者的情感,但是不同的读者在看过后是否会引发他个体的一些感触?由于学生个体经历的不同、观察度和内心敏感度都有所差异,同样的一番景象会看出不一样的感受,所以在课堂的最后设计一个关于文本的开放性问题,一方面可以检验课堂学习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希望他们能以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心声,自己的感悟。

按照这样的模式,我教授了一篇外国散文《铃兰花》,文本内容并不难,但是正因为如此,学生会把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小男孩起初害怕“地狱”,后为了母亲克服恐惧,在“地狱”摘来铃兰花这一故事。简单的文本就要往深里挖,所以我把重点放在文本主旨的理解和题目的解读两方面。

散文的教学最终不仅仅是让学生读懂文本而已,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有属于自己的感触想法,所以授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发散思维,我设置了两个题目:1.文章的最后四节有人认为是多余的,应该删去,你觉得呢?这个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关键在于能否利用文本中的细节来佐证以自圆其说;2.写一段父母为儿子克服内心恐惧的对话,要求符合人物身份,不超过300字。这个题目则是考察学生在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能否合理运用想象,注意上下文的衔接来写话,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四读法”将一篇散文由粗至细,由浅入深的解析、在聚合,通过问题的驱动,让学生在不知觉中就有了学习的需求,在课堂上自然会跟随教师的脚步,在知识中遨游。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散文的“四读法”中,教师的课前设计非常重要,这关系到整篇文本的重点,面对一片空白的学生,教师要做的是先给出范本,让学生照着学,等到熟练后,再“学以致用”,等学生能够自己根据不同类型的散文设计出不同的重点,到这时,这一知识点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而有了这样的尝试,学生也会明白,现代散文并不是枯燥无聊也不是深奥难懂的,只要掌握了方式方法,按步骤来走,解析再难的文本也是手到擒来,况且一旦深入到文本,学生还会发现一篇散文就是一个奇特的世界,既能感知不同的花花世界,又能习得知识,何乐而不为?

当然销售商品和教师传授知识毕竟不同,商品只要卖出,交易即结束。而知识的习得和掌握需要时间来验证。所以可以定期开展散文学习的相关活动,例如摘抄赏析、朗诵或是续写等等,针对活动也可以进行实时评价,自评、互评、小组评,而且不限于学生参加,教师也可参与其中,以师生共同的方式来不断促进并巩固知识的习得,总之这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要让学生将散文的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去,时时处处做学习的有心人。

总之,散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构成,只有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解读和鉴赏这些文学作品,培养和提升他们的审美趣味,才能真正体现出语文学科对人文的归属。而作为教师,最成功的就是能够时时处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想学、要学,让他们真正做到像高尔基曾说过的“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