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课堂遭遇节外生枝……
2015-07-07钟骏峰
钟骏峰
摘要: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的学科知识是不断生成的,学生的问题也是不断生成的,在新的生成问题的解决中又会生成新的知识,这是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并有效引导之。
关键词:反思;倾听;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18-1
片断:《祁黄羊》
师:同学们,学习完这篇课文,你发现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
……
生:老师,我觉得祁黄羊虚伪,因为在《吕氏春秋·去私》中说:“晋悼公作皇帝的时候,有一个叫南阳的地方缺一个官。悼公问祁黄羊:‘你看谁可以当这个县官?祁黄羊说:‘解狐这个人不错,他当这个县官合适。悼公很吃惊,他问祁黄羊:‘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荐他?祁黄羊答道:‘您问的是谁能当县官,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平公认为祁黄羊说得很对,就派解狐去南阳作县官。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里缺一个中军尉,你看谁能担当这个职务?祁黄羊说:‘只有午儿能担当。平公又觉得奇怪,‘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祁午确实是我的儿子,可您问的是谁能去当军尉,而不是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悼公很满意祁黄羊的回答,于是又派祁午当了军尉。祁黄羊是举荐解狐,但解狐只是当了南阳的县令,而举荐自己儿子当了中军尉,官职比县令大多了,祁黄羊却得到了别人的夸奖,所以,这种人是假公济私的。”
师(一时语塞):你的知识真丰富,咱们下课再来讨论《吕氏春秋·去私》。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做事出以公心的祁黄羊,如果你是解狐或祁午,听到他的举荐,你会想到什么?说什么?
……
启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预设的,更是动态生成的,像上述案例中所发生的“节外生枝”事件,在我们如今的课堂上是屡见不鲜。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的学科知识是不断生成的,学生的问题也是不断生成的,在新的生成问题的解决中又会生成新的知识。这是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的。对于这些“生成”的问题,我们既不能一味否定,全盘抹杀,也不能置之不理、一笑了之。关键在于如何更有效地解决这些“生成”,这就要靠教师的“预设”。
反思:叶澜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所以,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由此可见,课堂预设是为了动态生成而预设,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是复杂的,学生也是有差异的,教师在预设时不必无止境地,也是无法穷尽课堂中动态生成的问题的。这要靠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掌握情况来预设课堂、解决生成的问题。只有预设地巧妙,才能还一个生成精彩的课堂。
一、善于学习,提高能力
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与研究,多读一些书籍,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功底和理论学识修养,课前能再次翻看教材,充分考虑到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及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课外阅读和资料;另一方面要提高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的能力。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应对自己班级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应该了若指掌,对于学生的思想状态应该准确地把握,对于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事前的准备,即使课堂中出现了问题也应该用主动的态度去应对,防止被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当堂解决的就当堂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实事求是地让学生解决,这丝毫不影响教师的形象,不能一味地非要将学生拖到自己预设的教学流程上来,这样,反而让学生生成更多的问题。
二、善于倾听,有效调控
我们常说,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享用对方的经验和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们教师应该认真地倾听,这不仅仅可让学生感受到尊重,更是潜移默化地熏陶其他的学生也要养成这种习惯。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发言也能抓住学生言语中稍纵即逝的“破绽”或“闪光点”来引导学生或是生成精彩。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言语,对于那些“节外生枝”的问题当堂没有办法解决的,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加以探索;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出现的生成问题,教师一定要及时地纠正,不能简单地以诸如“你的想法挺好的”、“挺有创意的”一句一带而过,应该以正视听,例如“骗到肉是狐狸聪明”的说法教师应指出错误;对于那些有价值的生成,才值得我们好好探究,做足文章后将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善于引导,自疑自答
其实,对于学生生成的问题只是学生在认识上的一些模糊,他们生成的问题大都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大都是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查找资料就可以让他们自己解决的。而对于一些对课堂教学有价值的生成问题,我们不妨通过引导,进一步地放大,通过巧妙地点拨引导,反而会直达教学目标,成为解决教学重难点的一条有效、简捷的途径。上述《祁黄羊》中生5的问题笔者也在教学中遇到过,在听完学生发言后,笔者问他:“祁黄羊是怎么回答悼公的?”学生找到了“想了想”、“郑重”,接着,我们探究“想”:祁黄羊到底想了什么?有的学生说:“他将朝廷中每一个人都想过了,通过比较选择了解狐,所以他做事出以公心。”有的学生说:“他郑重,也就是说别人想到的他也可能想到了,他作出这样的决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以他也是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学生也认识到祁黄羊还是做事出以公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