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开自有期

2015-07-07戴挺

关键词:家校联系机会主义表扬

戴挺

摘要:在一次偶然事件中,笔者将错就错把“坏孩子铭羽”当成“好孩子明宇”,结果出人意料,铭羽神逆袭,回归好孩子真面目。自此,笔者领悟每一朵花都值得等待,教师要遵循道法,抓准时机,等待花开。

关键词:错爱;标签;表扬;家校联系;机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G62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13-2

【事件回顾】:谈一场“错爱”,等一季花开

笔者要上一节关于“孩子与父母沟通”课题的公开课,遂邀请优秀学生马铭羽的妈妈跟孩子说几句心里话,马妈妈欣然接受。采集到马妈妈的电话录音后,笔者突然意识到犯了低级错误:因笔者这学期新接任这两个班的品德课,误把五3班上课经常不带书,趴在桌上睡大觉,不做作业不发言的“坏小子”马铭羽当成了五2班的榜样人物夏明宇,真可谓“错爱”一场!

在反复细听马妈妈对孩子的录音告白后,得知马铭羽在家里完全是另一面做派——热情、善良、孝顺、懂事……笔者意识到自己也是在他身上残忍贴“坏孩子”标签的人之一,否则不会忽视他的存在。经过深刻的反省后,笔者决定将这场“错爱”谈下去。

录音后的第二天,马铭羽竟然昂首挺胸端坐着,眼神流露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和企盼。定然是马妈妈泄露了“天机”。笔者趁机表扬了他,之后,他更是在“竞选市长”的环节中脱颖而出,从不发言的马铭羽竟然第一个挑战“施政演说”!教室里掌声雷动,马铭羽竟然得到了43票(全班共45人)。当他把自己的名字和得票数大大地写在黑板上时,那已经遗失很久的自信和自尊统统地找了回来。

公开课那天,马铭羽出人意料表现神勇,接二连三地在静默中突围,笔者一次次表扬了他。走到“家长真情告白”这个环节时,扩音器里传出马铭羽妈妈清晰的声音,所有的目光投向马铭羽,有羡慕的,欣赏的,友好的,惊讶的……这些目光如一场春雨,细细地滋润着他。在这场无声的仪式中他趴下的萎靡颓废的信心,彻底苏醒了。

上完课的第二天,笔者给马妈妈发了条短信,真真实实地表扬了马铭羽,告诉她孩子在公开课上的出色表现令所有老师刮目相看。他实在是个大方勇敢有思想的男孩。一会儿,马妈妈回信表示非常感谢老师的鼓励,他们一定会努力做个好家长。

公开课之后的马铭羽,教科书忘带的故事没有再发生。他能和同学一起讨论话题,能积极地发表观点,还能制造点笑话和同学一起哄堂大笑。

【思考探究】:循自然道法,花开自有期

笔者联想到了自家庭院外的几株山茶树。秋天的时候,枝上就结了花苞,但在秋风萧瑟中没有等来它的开放。到立冬时,它的花苞已经膨胀,但在清冽的寒气中依然没盼来盛放。直到二三月,承蒙阳光雨露、土壤肥料的滋润,山茶花终于绽开,并且越开越旺,一树艳丽。

马铭羽,山茶花,万物生灵,皆归属自然道法。每一个生命,都是自然的恩赐,都值得等待。作为老师,除了等待还要施以日常细久的浇灌,再洒点阳光,再给些养料。

纵观历史,牛顿偶然地被一个苹果砸出来了“万有引力”。而“谈一场‘错爱,等来一季花开”的故事也同样带着偶然性。让我们不妨在这个偶然的故事里,寻找藏匿其中的“定律”吧。

第一条定律:撕掉“坏标签”是“好孩子”回归真面目的妙方。

一贯以来,我们都会在文章里两袖清风地写道:我们尊重每个孩子,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孩子。我们曾经做到过,那是孩子们第一天跨入小学的校门,以一年级小朋友的身份和我们对视的时候,因为一无所知,我们真的做到了公平公正。那时候他们都是好孩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个性差异慢慢显现,“标签”不知觉地贴到了孩子身上。这个是“三好学生”,这个是“品学兼优”,那两个学生则一塌糊涂,一无是处。对于后一类的学生,刚开始我们称之为“差生”,后来觉得“差生”受歧视的意思太过直白,又改成“后进生”,这个坏标签贴得文雅了些,“潜力生”则是坏标签中的精品,掩盖歧视的技术可谓达到登峰造极。

丢掉这些文字游戏吧,再怎么修饰也掩盖不了歧视的本质。马铭羽就是深受坏标签其害的典型。不漂亮的成绩和作业成为了最强最粘的胶,老师的灰心放弃,加上同学的推波助澜,让一个好孩子被牢牢地贴上了“后进生”的坏标签。最可怕的是在众口铄金中他逐渐丧失对这个标签的排斥,直至最后自我认同——我就是个蹩脚生。自卑、对抗、叛逆、自暴自弃是破罐子破摔心理产生的毒副作用,如同我初见马铭羽时的状况。

撕掉坏标签,就是给每个“好孩子”回归本真的机会。摧垮一个孩子的信念很容易,重新塑造起来则很难很难。也许,标签贴得太牢固,需要花很大很大的力气揭掉,也许一个神奇的电话就能改变。

思维一旦盖棺定论,就很难推翻。撕掉坏标签,是对惯性思维模式的挑战。只有我们怀着初见孩子时的初心,信奉性本善的天理,才能慢慢抚平那些“好孩子”的伤口,给我们一个救赎的机会。

第二条定律:家校互动通畅是全面立体了解学生的唯一途径。

马铭羽故事的起因源于一个电话,是这个电话让我真正走近他的生活以及彻底改变成见;也是这个电话让她妈妈坚定信念看到希望;还是这个电话,让马铭羽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爱护,感受到老师并不高高在上,而是能与其妈妈聊聊孩子身高体重等闲话的“自家人”。仅仅一个电话,威力就这么强大!

随着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应运而生“家校路路通”这样的沟通平台,家庭学校的联系本应该更快捷畅通了。事实上,这条“家校路路通”成了老师布置作业,发布通知的“单行道”,家校联络并不畅通。

有时候,家长也会接到老师的电话,但往往是报忧不报喜的“负能量电话”,马妈妈也印证了这一点。可以想见家长接到电话时的惊恐和无奈,家长最大的心愿大概是永远不要接到老师的电话,以证孩子一切安好。

最彻底最真实的家校互动还属家访。生长环境和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家访能让我们基本了解这些情况,从而理性地判断整理出孩子性格养成和习惯养成的基础,为调整教育方式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家校互动,最简便易行的当属电话连线。我们要在孩子闪耀光点的时候及时拨出一个“正能量电话”。孩子的小成绩,不仅换来父母的大安慰,更融洽了家校的关系,打开了父母的心扉,让我们对孩子的了解更丰富立体。圣人教导我们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前提就是充分的了解,然后才能施于不同的教导。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是“自己人”时,心与心近了,一切的教育行为也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条定律:表扬是唤醒自尊自信颠簸不破的真理。

反思过往,五2班的榜样人物夏明宇不就是我一次一次表扬教育的典范吗?偶然发现他遵守纪律的行为,便在课堂里为他点赞,我的赞赏导致同学的集体关注,这一道道齐刷刷的目光就是一场礼赞的仪式,在这个仪式中,夏明宇完成了蜕变——我要做好自己,不负榜样。后来经常会表扬到他,因为他真的不负榜样。过度的表扬,会让人升起优越感,自我膨胀。因此,表扬要讲究分。有时是对视时一个心照不宣的微笑,有时是一个肯定的点头,有时是一次偶遇时的倾心交谈,“这样坚持挺直坐一节课肯定很累,累的时候尽管放松别硬逞啊,你已经做得很棒了!”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必须引导孩子在“不负榜样”和“不被榜样所累”之间找到一个身心自如的平衡点,这是表扬的艺术。

同样,好孩子马铭羽回归的关键点也归功于“表扬”。首先是“弄拙成巧”地在他妈妈那里表扬一番,使他那冬眠了的自尊自信开始苏醒;然后作为守纪律榜样被点名表扬,自信开始抬头;接着高票当选“五3市公安局长”,自信便挺起了胸膛;后来他在公开课上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大加赞扬,自此,他的自信心真正站了起来……

早前就有专家提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样的观点,不管是从心理学还是教育学的角度,欣赏教育都是上策。也有人提出反对的声音,欣赏教育让孩子蒙蔽眼睛,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膨胀,应该适当给予孩子“挫折教育”。我认为这两种教育并不矛盾,孩子可以经受挫折,更需要欣赏。这里体现的是我们教育的智慧,引导孩子不负表扬,又不被表扬所累,即张弛有度的表扬。

第四条定律:机会主义教育是教育行为的一匹“黑马”。

“谈一场‘错爱,等一季花开”的故事,归结起来是一起机会主义教育事件。机会转瞬即逝。抓住机会,它是一个坚实的把手,能为我们开启一扇门,打开一片全新的视野。

但是,机会往往是给有准备的人。就像牛顿在苹果树下发现了“万有引力”一样,平常人只看到了树、人和苹果,换作我们可能还要抱怨这么倒霉被苹果砸到或者庆幸掉下来的不是榴莲。但是牛顿是个有准备的人,他思考这个关于力的命题已经很久很久了。与其说是他幸运地遇到了一个机缘,还不如说他迟早会等到一个时机,如果这次不是苹果,或许下次会是一个柿子,一片叶子……

我们必须一边做准备,一边等待机会。准备好把最适合的教育给每个孩子,准备好让每个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准备好了,机会自然会来。它必将是一匹带着孩子驰骋原野的“黑马”。

谈一场“错爱”,等来一季花开,这是一次成功的体验。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真诚地付出智慧地关照,定然会等来桃李芬芳,春光满园。

猜你喜欢

家校联系机会主义表扬
浅谈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关怀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用赏识让教育走向成功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
略论微信在家校联系中的应用
妙用“表扬”和“忽视”
体育大课堂观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研究与思考
专利默示许可研究——以机会主义行为规制为视角
陈浩:“机会主义”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