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引导自学”课堂进行到底
2015-07-07丁滢
丁滢
摘要:如何让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觉地学习美术,让他们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在美术的海洋中畅游呢?下面笔者从个体学习状态、合作学习状态、集体学习状态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自学能力。
关键词:自学能力;个体学习;合作学习;集体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41-1
一、在个体学习状态下培养美术自学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见解,针对个体学习的状况和兴趣,教师选择的方法要灵活、有针对性。而良好的自学能力是建立在学生有自觉学习的意识上,所以通常教师指导学生一般采取以下几点:1.准备学生美术学习的相关知识,学生能自我感知材料;2.创设情境,学生有了一定的意识就会进行思考、实践体验并及时的自我反馈。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药有针对性,及时鼓励、帮助学生,如:开展自觉实践活动;3.合适的小结、评价与拓展,学生在课堂在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有了一定的收获,急需和同学老师分享,如:在小组中自由建立美术沙龙小组,这样每位学生能力有了培养的途径,教师的知识点能更好地落实,学生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创新意识。
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第3课《会变的线条》时,设计了“试一试”的小游戏,学生用肢体语言来感受线条的长短、粗细、曲折韵律。通过作品欣赏,进一步领悟线条的魅力。从而明白线条的组合能产生不同效果的空间感,同时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然后教师提供共同的主题来装饰花瓶,学生在讨论、反思后进行创作。在课结束时,请学生从小组中拿出一件优秀作品,再拿出一件需要完善的作品,请同学从线条的表现形式和线条的美感来评价。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游戏中来,加强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加强了对线条魅力的感悟,在操作中积累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和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在合作学习状态下培养美术自学能力
合作研究小组一般由4至6人组成,老师培养好小老师来作为组长、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互相合作,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让小组开展自觉学习活动,通过小组间的评比激励机制让小组成员为了集体的荣誉,纷纷讨论,献谋献策把各自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然后小组统一最好的方案,再一起动手完成作业。创造出更具有艺术性、表现性和创造性美术作品。促进分工合作,在合作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随后我们实施自评和互评的工作,教师及时做好总结、拓展工作并给其指导,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
笔者在五年级第11课《在快乐的节日里》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故事资料,他们兴趣很高,有的是拍的照片,有的是挂历,有的是书刊,有的是画报,来源各不相同,收集到的故事也是五花八门,但个人收集到的毕竟是有限的,没有集体的力量大。于是笔者就让同学之间进行介绍交流,使他们尽量看到更多的故事,这对他们能表现本课快乐的节日内容打好基础。绘画来源于生活,只有有了更多的生活储备,才能厚积而薄发,创造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下实施,利用个体与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儿童自由学习美术,在互助、竞争、共享的氛围里,不断提升自学能力,陶冶审美情操、进行心灵交流,完善人格力量。
三、在集体学习状态下培养美术自学能力
集体这里特指班集体,需要所有任课老师和班主任通力合作,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凝聚力和班级荣誉感。笔者利用本班“我爱大自然”的班会活动,与小学美术四年级第1课《植物写生》相连接。首先,我们会和学生一起布置教室环境,这样给学生一段熟悉适应坏境的时间。完成时间三课时。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观察农村自然风光,观察植物的造型和色彩,植物和人一样是有生命和灵性的,这是它的人文特质。欣赏它们多姿的外观,奇特的枝叶、生长的结构和表皮的肌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在大自然的风光中,感受它们的温度,与它们心灵交流,并在图画本上速写大自然的文章……教师协助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对于出现的问题做集体和个别的指导。学生们搜集了各种树叶,有的同学将树叶组合拼贴成小动物;有的同学将枝干进行处理也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画;另外有部分女生把她们见到的很具特色的树叶纹理画了下来;更甚至还有同学用他优美的文字记录了这点点滴滴,笔者在一旁用相机为他们也记录了这一切。最后,进行总结交流,这让大家再次领略了每个人眼里的大自然,学生们的作品更加生动、激情和深刻。有的学生还为同学介绍了他是如何来观察的,不仅开阔了其他同学的视野,而且还锻炼了他的思维自学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跃然于纸上的作品往往是经过观察生活而表现出来的生活的再现,或是高于生活的再创造。我们要让孩子在发现中成长,而不是在教授中成长,就像皮亚杰说过:“每次过早教给儿童一些他自己日后能够发现的东西,就好使他不能有所创造,结果也不能对这些东西理解。”相信每个学生学习美术的才能和能力,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儿童才会自觉地学会美术学习的方法。
笔者在实践操作中有所总结:教师在教授引导时不能只求方法,忽略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本身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必须不断的提升,要有专研精神,不然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只有害没有利;然后就是教师给予学生的空间一定要充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做好引导者、示范者和服务者的工作;最后便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虽是主体,但是不能让学生过分地表现自我,这样学生的上升速度减慢了,教师的工作也变得更加劳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