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反哺教学的价值

2015-07-07胡艳玲林中翔李国利杨丽珊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7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顶岗院校

胡艳玲,林中翔,李国利,黄 春,杨丽珊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4120)

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反哺教学的价值

胡艳玲,林中翔,李国利,黄 春,杨丽珊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4120)

高职院校基础医学教师承担着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肩负着引导学生进入医学殿堂领路人的重要使命,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学校通过建立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培训的管理及激励机制,完善走向临床实践的方式方法,研究反哺理论教学的价值与走向,及时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有利于保证高水平教学质量,保证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走向临床,基础医学教师具备了一定的双师素质,能将临床实践经验用于课堂教学,可使教学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具有实用性与针对性,从而为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及临床技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导师;教育,医学;临床医学;反哺教学

高职院校要得到健康快速发展,除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学基础设施(包括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建设和体育运动设施)及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外实训基地)等硬件条件外,还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1]。目前,医学教育模式正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只有及时、有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使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高职院校基础医学教师承担着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任务,肩负着引导学生进入医学殿堂领路人的重要使命,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2]。近年来,随着中国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一直被视为精英教育的医学教育也在招生数量上有较大增幅,但基础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并没有与之协调发展,反而在数量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负增长,因此,难以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如何使基础医学教师更具备临床基本素质,如何走向临床并反哺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一直在思考的课题。

1 基础医学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1.1 基础医学教师定义及来源 相对于临床医学而言,基础医学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等内容,是研究人体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生理病理规律的科学体系,是医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整个医学发展的基础。基础医学教师是指在医学院校从事这些基础医学分支学科课程教学的教师[3]。基础医学教师来源主要有3种:(1)医学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工作,占90%;(2)临床医生向教师转岗,如外科医生转为人体解剖学教师,占4%;(3)从科研院所进入高职院校任职,占6%。

1.2 基础医学教师教学现状与两难局面 由于基础医学教师多是医学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类院校进行教学工作的,没有接受过正规施教教育,缺乏完整、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又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无法引入鲜活的临床案例,导致基础医学教育偏向于过多的理论化,“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而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多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因此,导致了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知识的脱节。

2 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的意义及必要性

2.1 基础医学教师与“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差距 目前,我国还没有“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条例,各院校基本上是根据下列标准[4]评定“双师型”人才素质的,即在具有讲师及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前提下,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2)近5年中有2年以上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5年曾经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或以上)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5年曾经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或以上)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良好,在市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5)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的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经过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大多数高职院校基础医学教师即使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但由于仅只是考证,没有充分的临床实践经验,因此,与真正意义上的双师素质教师还存在很大差距,想缩小这一差距就需切实走向临床参与实践。

2.2 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的必然性与意义 教师专业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世界性潮流,其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5]。基础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今后教师发展的趋势,与专业化贴近的首要关键就是要与临床进一步接轨。根据这一发展需要为基础医学教师制订适合自身特点的走向临床锻炼的计划,并给予适时的协助和教育,最终将最大化实现教师潜能。

3 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的实践方式及手段

影响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的因素:(1)制度层面把控是否到位;(2)走向临床的方式是否合理;(3)走向临床的考核标准是否量化。

3.1 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的制度化建设 为促进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内在驱动力,使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自修和反思。教师的自我发展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不可低估的潜在动力,关键在于引导[6]。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首先需在学校层面形成一定制度,使该项工作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根据作者对周边10所医药类高职院校的调研结果显示,只有2所学校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一般以鼓励和自愿原则开展走向临床工作。对其中121名基础医学教师、102名专业教师及90名行政人员进行的进一步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对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的制度化建设工作给予了肯定,见表1。

表1 医药类高职院校教师对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的必要性评价[n(%)]

3.2 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的实践方式 依托行业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积极鼓励并组织教师到医院参加工作实践。本校走向临床顶岗的方式多样化,(1)以时间段划分为:①长期顶岗,利用半年、1年甚至更长时间完全在顶岗单位进行实践(如西南医院);②短期顶岗,利用寒暑假到医院顶岗(如附属医院);③间隔顶岗,利用平时排课间隔到医院顶岗(如每周只排3 d课,2 d到顶岗单位实践)。(2)以学科对口划分为:①完全对口型,如生物化学(生化)教研室教师到医院生化检验科室进行顶岗实践,病理教研室教师到病理科顶岗实践;②不完全对口型,如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教师到皮肤科进行顶岗实践,对皮肤科感染病知识进行学习,为部分对口型。(3)以教师授课面向专业划分,如该教师的药理学课程面向的是护理专业则可选择在医院护理岗位进行顶岗实践;正常人体功能面向的是康复专业则可选择在医院康复科进行顶岗实践。以本校基础医学部为例,从2012年7月开始已有38人次到医院进行了顶岗实践,另已有医院专家、学者及高级技术人员6人次到本校进行讲座培训与教学活动。通过顶岗实践教师本人反馈自身教学有很大提升,特别是边实践、边顶岗的教师对教学效果的促进度较高,该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从临床中刚接触到的知识可及时、有效地应用到课堂中去,学生反映效果好,教学手段灵活,与临床结合紧密,学生受用度高,见表2。

表2 顶岗教师本人对走向临床后对教学促进度的评价[n(%)]

3.3 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的考核模式 走向临床的考核模式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规范:(1)临床实践的考勤管理通过医院与学校共同承担,并进行双向管理;(2)实践能力和效果主要由医院方给出相应的评判标准,在实践完毕后作出相应的考核结论;(3)学校结合医院给出的考核结论、综合表现及反哺理论教学的效果进行评分,评定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3个等次,根据学校相应制度给予一定奖惩。

3.4 基础医学教师专业化与走向临床的联系 教师专业化理论认为,教师教育的本质不是简单地“重复”,而在于需要一定的“专业精神”、“专业理论”和“专业技巧”,并不断地进行改进、完善和创造。对基础医学教师而言,应着眼于进一步培养适应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潜能。医学教师的服务对象是人,在教学中既要求医学教师传授广博的医学基础专业知识,更要求他们遵循教育规律,讲求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7]。走向临床这一举措可极大丰富基础医学教师的临床医学知识素材,弥补了原先基础医学教师过于理论化的教学方式,教师专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的另一个积极作用是能激发教师的科研思维火花,能推动更多、更好的科研项目的申报。只有基础与临床结合后才能使课题更具有经济与社会价值,进一步提升学校软实力,促进学校长远发展。

4 走向临床后反哺理论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4.1 反哺理论教学的手段与方式多样化 走向临床后基础医学教师接触的临床案例较多,可充分应用到教学中,如项目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类似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双语教学法等。以本校病理学教师为例,有2名教师参加了西南医院学年顶岗实践及6名教师参与了附属医院的边教学、边顶岗的实践活动。走向临床后教师收集了大量病例资料,初步具备了临床病理检查能力,能分析和诊断常见病理切片并报告结果。鉴于本校现阶段班级编制及学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病理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了类似PBL教学法,即应用教学思维,在课堂中引入了以问题讨论为中心的教学法,通过“分组思考、推荐汇报、总结归纳”等方式在学生中全面实施。根据实施后的效果反馈,学生普遍反映与传统教学法比较,新的教学法学习代入感更深,知识掌握得也更牢固。不同教学法实施要求比较见表3。

表3 不同教学法实施要求比较

4.2 反哺理论教学采用“私人订制”形式 反哺理论教学体现了独特的“私人订制”形式,如本校中医康复专业《正常人体功能》的任课教师被安排在附属医院康复科进行了顶岗实践,实践后教师与中医康复理疗医生进行了亲密接触,了解了工作性质及常见病例和操作手法,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更能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项目为引领,编写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等。这样形成了一整套为学生量身定制的教学资源系统,学生受益无穷,为《正常人体功能》的教学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优秀资源。今后,教师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学生在职业生涯中也能熟练掌握机体各部位结构与功能,能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增强了学生诊治疾病的信心。

4.3 促进反哺理论教学的激励机制 为保障教师进入临床实践后反哺理论教学的积极性,应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及完善的政策支撑。可将实践后的效果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如转化为教学改革论文的数量及质量,应用于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及教学效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结论为优秀者可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外出进修、学年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8]。

4.4 反哺理论教学的重要意义 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不仅只是去看一看、听一听,而是强调增强自身的实操能力,如生化教师到医院生化检验室,在专业技师指导下自行操作仪器,对各项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在分析数据过程中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强化学习,在引入教学的过程中会自然联想到临床中碰到的案例,讲课时能迅速把握重点,吸引学生注意,顺畅地讲解复杂而抽象的生化知识。

综上所述,基础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基础医学师资队伍是举办医学教育成功的一半[9]。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并反哺教学,极大地推动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了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教师通过走向临床进一步更新了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了综合视野,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思维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有利于及时把握临床一线动态,及时、准确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修订和更新,进而有力支撑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

目前,高校内的考评制度均偏向于对学历的要求和对理论、科研的考核,而缺乏对专业实践技能的考核。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不论在学校年度考核还是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上均应具有符合其职业需要的特殊内涵,要有对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方面的要求,同时也要有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10]。本校在基础医学教师到临床一线顶岗实践的管理与督导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但这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应继续探索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反哺教学的更多途径和激励办法。通过走向临床,基础医学教师具备了一定的双师素质,能将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使教学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具有实用性与针对性,从而为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及临床技能提供有力保障。

[1]徐宛玲,王建国.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2):32-33.

[2]黄健.高职院校医学基础课“双师型”教师培养之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6):15-16.

[3]赵佩瑾,苑雅娟,于丹丹,等.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基础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153-154.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55-56.

[5]李春燕.西方国家高校教师专业化的经验与启示[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4):81-83,97.

[6]彭玉高.提高医学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6):11-12.

[7]冯利哲.BX学院青年教师成长因素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0.

[8]马容.浅谈构建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5):184-185.

[9]朱敬欢.基础医学师资建设问题与对策的探讨——以中山大学为例[D].广州:中山大学,2008.

[10]许碧娟.浅谈高职教育教师顶岗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20-21.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7.061

B

1009-5519(2015)17-2703-03

2015-04-23)

胡艳玲(1983-),女,湖北仙桃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基础医学教育、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方面的研究;E-mail:hattie0263@163.com。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顶岗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