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射线与CT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5-07-07郭婉莉刘保健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7期
关键词:X射线符合率食管癌

郭婉莉,刘保健

(澄城县医院CT室,陕西渭南715200)

X射线与CT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郭婉莉,刘保健

(澄城县医院CT室,陕西渭南715200)

目的探讨X射线和CT 2种影像学技术诊断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高度怀疑食管癌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术前采用X射线检查,研究组术前采用CT检查。94例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术前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符合率,食管癌漏、误诊情况,疾病检查所需时间等。结果研究组术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87.23%(41/47)]明显高于对照组[53.19%(25/47)],食管癌漏、误诊例数(分别为5、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 16、6例),检查操作时间[(13.27± 2.14)min]较对照组[(19.64±2.50)min]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食管癌方面,与X射线比较,CT更具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有误、漏诊的可能,术后进行病理检查仍有必要。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食管肿瘤;诊断

在食管癌早期阶段作出准确诊断对食管癌的早期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使食管癌患者生命得以延续[1]。作者对应用X射线和CT 2种影像学技术诊断食管癌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高度怀疑食管癌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2例,女15例;年龄46~83岁,平均(59.7±1.5)岁;患病时间1~13个月,平均(4.1±0.4)个月;上段食管癌8例,中段食管癌26例,下段食管癌13例。研究组患者中男31例,女16例;年龄47~82岁,平均(59.9±1.4)岁;患病时间1~12个月,平均(4.3±0.5)个月;上段食管癌9例,中段食管癌26例,下段食管癌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纳入标准 (1)年龄满18周岁;(2)自愿参与本研究;(3)临床拟诊高度怀疑食管癌;(4)未妊娠;(4)单纯食管癌疾病;(5)给予手术治疗;(7)术后进行病理检查[2]。

1.1.3 排除标准 (1)年龄未满18周岁;(2)患者不愿意参与本研究;(3)孕妇或精神障碍疾病患者;(4)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类疾病者;(5)不接受手术治疗者;(6)术后未进行病理检查者[3]。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对照组术前采用X射线检查,仪器为本院现有X射线机,在患者空腹状态下检查,因此,在造影前4 h禁食,注意对食管癌所处的具体位置、形状、黏膜状态、生理功能改变情况等进行观察[3]。研究组术前采用CT检查,仪器为本院现有螺旋CT机,扫描开始前12 h绝对禁食,扫描前吞服1.5%泛影葡胺50 mL作为发泡剂,尽可能使患者食管处于充气扩张状态,为进一步观察提供方便,整个扫描过程中患者均保持仰卧位,实施连续扫描,层厚与层距为5 mm,螺距水平深度为1.0 mm,CT机工作电压120 kV,工作电流150 mA。扫描范围自患者肺尖部直到膈顶,食管上段病变患者根据实际需要加做颈部CT扫描检查,食管下段病变患者根据实际需要加做上腹部CT扫描检查。两组患者检查结束后均由从事相关工作多年且经验丰富的医生作出诊断,然后给予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病理检查[4]。

1.2.2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食管癌漏、误诊情况,检查所需时间等[4]。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比较 研究组术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食管癌漏、误诊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比较[n(%)]

2.2 两组检查所需时间比较 对照组检查所需时间为(19.64±2.50)min,研究组为(13.27±2.14)min。研究组检查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098 4,P<0.05)。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食管癌患病人数的不断增加,相关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加强和深入,一些研究结果显示,目前,食管癌的治疗已有了长足进步,但病死率仍处于一种居高不下的状态[5]。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一旦有患者主诉食道不适,大多数情况下医生均会首先选择采用X射线检查,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X射线检查均被作为诊断食管癌的一种主要方法,该检查技术尤其对一些处于早期阶段细小病变的敏感度较高,如通过X射线检查发现患者食管黏膜破损、中断等病理变化,且与正常皱襞之间有清楚的边界,食管壁处于僵硬状态,就应给予高度重视,且应进一步对患者进行全面CT扫描[6]。临床实践表明,CT检查显示该类病变较X射线更明显,通常情况下会有管壁局限性增厚,使管腔从正中位逐步变为偏心位,上述的病理学改变通常需要患者食管在适度扩张状态下并采用薄层CT扫描方式进行检查,才能确定病变的具体范围[7]。CT扫描还可充分反映食管病变的实际大小及邻近组织被浸润程度,还能确定邻近及远处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达到87.23%,明显高于对照组(5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5 0,P=0.020 7)。证明CT诊断食管癌具有明显优势,可以使术前诊断的可行度更高,最大限度地防止漏、误诊及误治。

总之,在诊断食管癌方面,与X射线检查比较,CT更具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有出现误、漏诊的可能,术后进行病理检查仍有必要。

[1]闫圆圆,黄勇.CT及18F-FDGPET/CT诊断食管癌术前淋巴结转移及N分期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0(2):153-156.

[2]程祝忠,阳宁静,席晓秋,等.64排螺旋CT扫描在食管癌术前分期诊断和制定手术方案中的价值[J].中华肿瘤杂志,2011,33(12):929-932.

[3]韩大力,钟小军,于金明,等.18F-FLT和18F-FDG PET-CT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分期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华核医学杂志,2010,30(6):383-386.

[4]周炳喜.超声内镜在食管癌术前TNM分期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8):1369-1370.

[5]陈俊强,朱坤寿,林端瑜,等.18F-FDG SPET/CT诊断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68-70.

[6]兰壁洋,黄绍华,罗强,等.切除胸段食管癌胃周淋巴结的临床意义[J].广西医学,2010,32(1):53-54.

[7]许茜,宋长亮,刘志坤,等.CT对食管癌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效能的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8):1154-1157.

[8]尹昳丽,吴晶涛,孙继全,等.64层CT灌注成像在食管癌诊断方面的应用探讨[J].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38-1240.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7.032

B

1009-5519(2015)17-2648-02

2015-04-20)

郭婉莉(1967-),女,陕西渭南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医学影像学检查工作;E-mail:liubj2011@126.com。

猜你喜欢

X射线符合率食管癌
实验室X射线管安全改造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虚拟古生物学:当化石遇到X射线成像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医用非固定X射线机的防护管理
青海卫生院X射线机应用及防护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