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迷与繁荣并存的中国宏观经济

2015-07-07张涵

中国国情国力 2015年7期
关键词:阵痛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

低迷与繁荣并存的中国宏观经济

本刊讯(记者 张涵)6月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5年中期)”在北京召开。

谈及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王一鸣认为,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力量交替和结构调整阵痛之中。新旧力量此长彼消,终将使蓄积的经济增长动能不断强化。而经历过这轮调整和转型阵痛,中国经济将迈上新台阶,进入新的中高速稳定增长轨道。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大调整、大变革和大分化的阶段,如何把握好中国经济发展脉络,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我国正处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阶段,也处在爬坡过坎的艰难阶段。为保证目标的实现,一定要守住必要的增长速度,并保留一定的政策余地和空间。二是我国正在搭建两个平台、上演两场大戏:即构建转型升级平台,上演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大戏和构建人民币国际化平台,上演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大戏。三是我国正在出现跨国经营、跨界融合以及跨所有制发展的新趋势。四是我国经济正在形成人口质量红利、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制度性红利、全面开放红利,以及全民创业、大众创新红利。

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经济增长速度问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提出四点认识:一是在经济增长下行的状态下,要做到经济减速而不失速。从各项指标上看,我国经济困难主要仍在工业领域。二是经济失速是由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导致的,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不可持续,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红利消失对经济的影响较大。三是应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老龄人口的增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巨大制约。四是不能低估结构性调整对短期经济造成的影响,要高度重视经济的短期阵痛。

企业家们如何判断未来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势呢?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任志强提出了四点看法:一是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还有赖于制度的创新和发展,经济各方面的改革仍需继续。二是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及其引发的高速城镇化所带来的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三是现行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背景下的城镇化发展有一定局限性,需要继续完善。四是互联网带来的是巨大的规模效应,其优势就是将无数个人行为和经济行为联合起来,形成规模效应,提高生产效率和时间效率。

在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发布了主题为“萧条与泡沫并存的中国宏观经济”的预测报告。报告指出,4月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触底迹象已出现,但2016年一、二季度经济会出现二次触底,中国经济将在2017年迎来坚实反弹,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自2006年创办以来,坚持将人民大学学科、人才方面的比较优势与中央的决策需求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所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以及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目前,该论坛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建设新型高端智库的重要品牌活动。

猜你喜欢

阵痛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全球宏观经济短期内的两条主线
Rethinking Eugene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 Brief Analysis of“Green Eyes”in An Encounter
宿江记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没计划
完形填空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