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大数据产业互补发展研究

2015-07-07陈滢

中国国情国力 2015年7期
关键词:京津冀天津软件

◎文/陈滢

京津冀大数据产业互补发展研究

◎文/陈滢

大数据产业的内涵及特点

大数据,或称巨量数据、海量数据,是指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的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集成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

大数据具有4V特点,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和Value(价值)。这些特点决定了大数据产业链所必须包含的组成部分。其中,大量与多样的特点决定了产业链中应包含数据来源及存储部分;而速度和价值特点决定了产业链应包括快速数据处理挖掘和应用部分。因此,大数据产业链主要包含四个层面:第一层,数据来源层,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运营商、政府部门、工业、商业等领域;第二层,数据存储层,包括云服务平台、云存储设备商等;第三层,数据分析与挖掘层,包括各综合及专业服务部门等;第四层,数据应用层,包括互联网、政府部门、商业部门等领域。

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优势比较

1.信息业发展基础比较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更高阶段,信息业发展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在信息业发展中,北京在京津冀三地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13年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900亿元,这与政府的重视和财力物力的大量投入密不可分。2013年北京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209.74亿元,是河北的1.8倍、天津的2.8倍。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速发展的信息业也吸引了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这一行业,2013年北京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79.4万人,远远领先于河北的19.8万人和天津的7.98万人。在三地比较中,北京具备更加完备的信息业发展基础,拥有更多的专业人员。

2.软件产业总体发展状况比较

软件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核心,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专业技术软件。相比而言,三地的软件产业发展差距也比较大。从软件企业数量和软件业务收入两个指标看,北京均居于三地之首。截至2013年底,北京共有软件企业1956家,天津共有560家,河北共有264家。在软件产品数量上,北京的增长量也很大,2013年北京新认定软件产品8783件,同比增长34.2%,软件业务收入4210.63亿元,远远高于天津的711.39亿元和河北的134.23亿元。从总体上说,北京的软件产业比天津和河北发展速度更快,产业规模更大。

3.软件产业项目分类比较

虽然北京的软件产业发展水平远远领先于天津和河北,但软件产业中细分了各个类目,具体分析来看,三地对于软件产业的侧重点也有不同。如表所示,北京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收入、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收入、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收入这三项收入都很高,甚至其中两个项目是其他两个地区的十余倍;而天津的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和集成电路设计收入则高于其他两个地区,特别是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这一项,相当于北京同类项目收入的15倍;而河北的软件产业发展相对较弱,除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收入与天津相当外,其余的项目均远远低于其他两个城市。

表 2013年京津冀软件业务收入分类统计表单位:亿元

4.科技研发基础比较

大数据属于高科技产业,因此研发水平的高低对于产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研究与发展(R&D)经费来看,2013年,北京市全年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1200.7亿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6.2%;天津市全年经费支出约402.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8%;河北省全年经费支出29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从专业人才方面来看,2013年,北京市共有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人员35.1万人,全市共有56所普通高校和80个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9.1万人,在学研究生26.6万人,毕业生7.3万人;天津市共有普通高校55所,全年招收研究生1.7万人,在学研究生5.1万人,毕业生1.5万人;河北省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3万人,在学研究生3.8万人,毕业生1.1万人。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北京市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数额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都高于其他两个地区,且无论是现有专业人才还是后备人才也比其他两个地区数量更多,因此说三个地区相比,北京具有更雄厚的科技研发基础,天津其次,河北相对较弱。

5.土地资源比较

与许多产业相同,大数据产业对土地资源也有一定的需求,其后续的扩充也需要广阔的发展空间。京津冀同处环渤海心脏地带,地域相邻,但三地的土地面积和人口密度方面却具有很大差别。其中北京土地面积1.64万平方公里,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1.6万人,人口密度约为1312人/平方公里;天津土地面积1.19万平方公里,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516.81万人,人口密度约为1275人/平方公里;河北省18.88万平方公里,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383.75万人,人口密度约为391人/平方公里。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与京津地区相比,河北省土地面积大,人口密度小,具有更大的空间发展潜力。

6.人力资源成本比较

无论任何产业,人力资源都是产业发展的根本,而拥有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将会为企业节约更多的资源,更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良性运转,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据统计,2014年北京市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910元;天津市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506元;河北省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41元。从以上数据中可以非常直观地发现,河北省拥有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天津次之,北京最高。

对策建议

1.京津冀合作构建差异互补的大数据产业链

鉴于大数据产业涉及领域广泛,涉及内容细致繁杂,所需存储空间庞大,数据搜集涉及多个部门,仅靠一个省市构建完善的大数据产业链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且三地在大数据产业建设基础条件上各有优劣,单一地区可能在基础设施、研发能力、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许多方面受到制约的现实情况,建议充分运用三地现有优势,设计适合三地发展并能实现合作共赢的产业规划,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引导下,共同构建京津冀大数据产业链,使得三地在产业链的布局分配及侧重点上有所差别,取长补短,差异性、互补性发展。

2.建立统一共享的大数据平台

数据搜集是大数据产业链的开端,也是数据挖掘、分析的必备前提,充足全面的数据可以使数据分析更加客观准确,得出的结论更具参考价值。目前三地的政府、产业界、互联网站都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产,但由于受观念制约,或对数据资源的获取能力和整合能力不足,许多数据并不能完全实现共享,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了大量数据资源的浪费。因而建议京津冀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及数据库,让三地数据实现互传共享,从而最大程度地挖掘数据价值,提高数据利用率,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3.在北京建立大数据技术研发中心及应用中心,侧重于大数据的研发及应用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提升的高新技术作为支撑。根据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北京的软件产业发展最快,软件企业最多,软件业务的收入也最高。而且,北京还有相对于其他两个地区更为雄厚的技术研发基础,因此建议在北京建立大数据研发中心,负责大数据新技术的研发。另外,鉴于北京信息产业整体发展领先于其他两地,且北京又是许多国内外大企业总部的集聚地的特点,建议将大数据应用中心设于北京,以期将经过挖掘与处理的数据更好地投入应用。

4.在天津建立相关设备生产基地和云计算中心,侧重于相关设备生产及数据分析

天津的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和集成电路设计收入都高于其他两个地区,而嵌入式系统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和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它在物联网中承担着分析、管理、处置信息的核心作用。物联网产业也是天津着力发展的产业之一,而且天津的云端服务器、存储器、路由器生产也位居国内先进水平,因此建议在天津建立物联网与云计算设备生产基地,为大数据产业提供硬件支撑。

在天津建立云计算中心,则可依托于天津滨海新区云计算产业基地,以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为基础,借力“天河一号”应用平台,结合计算性能达到百万亿次的天河・天腾系统,包含128个Intel-EX5675 CPU的天河・天翔系统,包含24个节点共计96个CPU的天河・天驰系统,提供高质量、高性能的计算与分析服务。

5.在河北建立云存储基地,侧重于数据搜集及存储服务

河北相对于其他两个城市,具有土地资源及人力资源成本优势。而大数据的存储中心恰恰由于受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制约而不适合建在中心城市,但又由于招商及维护等方面原因不宜离中心城市过远。因而可充分利用河北毗邻京津的地域优势,建立云存储基地,侧重于大数据的搜集及存储服务。

但也应注意,由于河北省下设多个城市,城市之间可能会因为总体规划不明确而出现多个城市大数据产业规划雷同,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恶性竞争。这就需要河北省统一规划大数据产业布局,结合各地优质资源集中谋划,在全省内形成协作互利的大数据存储网络。

■ 北风其凉 陈宝林/摄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 编辑:云霞

猜你喜欢

京津冀天津软件
如果天津有“画”说
禅宗软件
工业软件 自主创新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天津之眼》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