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
2015-07-06张有柏
张有柏
摘 要:对物理课程标准的优化和改进是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众所周知,合理的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能让学生从课本学习中走出来,同时使教师将关注重心放在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积极探索的好奇心。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学习;特点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就必须准确理解新课程标准中对物理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及教学方式的新特点。把课程标准中发生变化的部分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利用原有的教学经验对新内容、新思想进行拓展,是我们学习和研究新课标的基础。
1.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前沿部分中,明确指出物理是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内容共同组成,实验是学生认识世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物理学习的意义在于理论跟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实验来带动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此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以及学生举一反三思考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会让物理课堂的操作性更强,同时也会让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内容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这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中心的转移和改革,使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物理实践的内容上。
2.强调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转变也是物理课程标准当中重点强调的内容。在以往的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因为缺乏对相关知识的理性记忆和科学记忆而导致物理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不理想,进而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新的课程标准下,充分强调了想象和推理在物理学习中发挥的作用,形成了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新学习方式,想象与推理的结合让学习方法变得灵活,也让课程标准更加弹性化,这使得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科学的想象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让他们养成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思想上的创新。
3.树立学生本位的观念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中的中心环节。然而,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削弱,取而代之以教师为主体的口述式授课模式。这种授课方式以教师的授课思路为出发点,将课程内容依附在既定的教学目标上,而忽视了对学生课堂反馈内容的参考,导致学生本位观念的进一步淡薄。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改变了这一现状,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多做物理实验、参与物理讨论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以生活中的物理为主要学习内容的物理课程也给了学生更多发现物理、学习物理、探索物理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在课上及课下展示自己发现和学到的内容,进而提升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
二、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创新之处
想深入研究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就必须将其与原有的教学方案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其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找出其在物理课堂上的具体应用。
1.新的物理教学内容
对尚未接触过物理知识的初中生来说,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相关事物是其学习物理的第一步。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将生活中的物理定位为学习的基础,使物理逐步从课本化、专业化向知识化、生活化方向转变。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由此引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以此取代原有相对僵化的授课模式,让物理课堂更加轻松活泼。
换言之,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改变了原有的授课内容,将相对复杂、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以此实现了物理知识学习的循序渐进和深入浅出。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在内容上的应用,让教师与学生都以新的眼光来看待物理,以此实现了物理知识的拓展。
2.新的学习方式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中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初中物理学习内容的转变促进了其学习方式的变化,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则在学习方式变化的过程中有了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传统的学习方式强调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传承记忆,而新课程标准则以其实践性强的特点将物理的学习方式从书本转移向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新形势下的学习方式并非单纯的理论或实践学习,而是多种学习方式的任意组合与选择,学生可以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学习当中,以方法的最优化来促进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3.新的评价体系
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下,物理学习的意义开始从考试分数向学习能力转变,而这也促进了初中物理学习新评价体系的建立。在新评价体系的指导下,学习的过程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师所重视,学习的结果则被适当忽略,这促进了教学价值的转移,使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重点,并以此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师和学生必须深入学习和研究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将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以此实现物理课程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尹皎.国内两套初中物理教材比较分析[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