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最远 最闲与最忙
2015-07-06吴健勇
吴健勇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文言文教学总是陷入困境。常见的情况是困于有言无文,死于章句,机械灌输,课堂无趣。相比现代文教学的风起云涌,形式多样,文言文教学真的是落后太多了。那么,是否能从现代文教学中借鉴一些经验和方法呢?难道一到文言文,就必须采用和现代文截然不同的教学?难道文言文就不是文章了吗?
笔者在蒲松龄《狼》的文言文教学中,试着借鉴了现代文教学中的成功模式。老师引领学生从最近的字词出发,走进文言文本反复细读品味。同时结合单元教学主题,拓宽文学文化视野,更走向文学、文化的最远的远方。一路走来,巧妙设置学习任务,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形式,教师用关键的主问题让学生忙碌活动,在文本中反复穿梭。老师最大程度地闲下来,而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忙起来。
一、最近与最远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从最近的起点出发,既要走好当下的每一步,也要眼望最远的远方的风景。也许这样,语文课才能既脚踏实地,也趣味盎然。
1.从最近的文言出发
文言文教学绕不开的第一道门槛就是文言与白话之间的障碍,字词句的翻译总是让师生既头疼又无奈。但文言与文章之间本就是紧密不可分的,人为机械分裂会让文言文的字词教学变得面目可憎。把字词与文本细读相结合,学生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也有效地掌握了字词,更使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
本课先学后教。第一步,课前预习尝试翻译课文,收集整理疑问。疑乃学之始也。第二步,课堂中让小组相互交流预习翻译,把小组疑问集中用小黑板在全班展示,然后小组相互质疑解答。课堂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初步扫清字词障碍。而后,运用成语印证,选择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要求学生找出包含这个字词相同意思的成语。如“顾野有麦场”中的“顾”字,与“ 左顾右盼”“顾盼生辉”中的“顾”都为回头看的意思。又如“恐前后受其敌”与“腹背受敌 ”“寡不敌众”中的“敌”都为“攻击”的意思。“其一犬坐于前”与“犬马之劳”中的“犬”都为“像狗一样”的意思。
让文言“活过来”,打通文言与现代文之间的隔阂,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理解记忆文言字词。教师巧妙地引领学生离开传统无味的字词学习,走向愉快的语文之旅。
2.走向文章的前方
若文言教学仅仅停留于此,那必将错失更多更美的风景。只有走向远方,才有更多语文的风景。接下来是对课文情节的精准概括。教师预设了“遇”狼,让学生走进文言字词,结合文章理解咬文嚼字。如对“毙狼”和“劈狼”的选择辨析,一为动作,一为结果。最后定为遇狼、 惧狼、御狼、毙狼、劈狼、笑狼。在选用字词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了读文言文同样需要细读文本,才能把握文章的脉络。
3.向文学深处潜去
文字深处有温度,更有文学的精彩。教师又请学生从屠夫的角度,结合文言文中的关键字词反复品味,小组讨论,用小黑板画出本文中屠夫的心理曲线图,并诵读分析自己找到的表现屠夫最紧张心理的句子。每个小组展示的心理曲线图都不一样, 表现心理高潮的句子也都不一样。最重要的是在绘制的过程中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学生潜入文本,从最近的文字中发掘出了丰富的意蕴,这些学生认为故事最紧张之处的文言词汇也往往就是小说的精彩描写。在品味人物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中,学生也就品味了语言之妙、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之妙。
如有的学生认为“屠暴起”时心理最为紧张,因为“暴”这一字描述出了屠夫动作力度之大,面对狼的恐惧跃然纸上。也有学生认为“止露尻尾”最为可怕,因为屠夫差点就被迷惑了,杀狼之后本已放松的心情再次受到惊吓。也有学生认为“缀行甚远”最为无助恐惧,因为事情突发,从回家的喜悦中突然陷入危险,而时间又是“晚归”,如何应对束手无策,内心茫然无助。还有学生认为“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之时最为让人着急,因为手段用完,而本想讨好狼,期望狼能放过自己却发现狼贪婪无尽。
林林总总,不一一展示,但我们可以看到各不相同的心理曲线。加上小组上台展示赏析讲解,让学生既深入又直观地感受人物性格心理变化,以及文言小说情节的精巧。
4.更向文化的远方行去
语文中总有不尽的风景。远一点?能否再远一点?文字之后有文章,文章之后还有文学,文学之后又有文化。
本单元的主题是动物文学,因此结合单元教学主题,教师提前安排学生阅读沈石溪的《狼王梦》、姜戎的《狼图腾》、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让学生听听齐秦的《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课前导学案中要求学生摘抄自己最喜欢的关于狼的文字。
课堂上,先从汉语中狼的成语说起。狼吞虎咽、声名狼藉、狼狈为奸、狼狈不堪、狼心狗肺、狼奔豕突、杯盘狼藉、狼子野心、如狼似虎、鬼哭狼嚎、引狼入室、狼烟四起等成语呈现的是几乎一面倒的狼的负面形象。
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现代文学、西方文学中,同学们喜欢的又是哪一种狼的形象,为什么?有的同学喜欢《狼王梦》中狼的母性之爱,有的喜欢《狼图腾》中狼的团结协作,还有的同学喜欢《野性的呼唤》中狼对于自由的不羁渴望、对奴役的抵死反抗,还有的同学欣赏歌曲中狼的孤独寂寞。
学生们从文字、文章中走出,打开文学文化的视野,结合单元课文和主题,思考人与动物的互动。说猫也罢,说斑羚也罢,说狼也罢,其实都是人在审视自身。同学们发现:我怎么看狼,就怎么看待世界,对待人生! 我怎么看待动物,就怎么看待世界,对待人生!
《狼》这一课作为一个单元的结束,一册书的结束,让学生脚踏文字的最近起点,发现语文的无尽魅力,走向语文尽可能的远方……
二、最闲与最忙
文言课堂的机械灌输由来已久,教师忙死,学生苦死,传统教学模式必须有所改进。
这一节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主问题,以小组合作为课堂学习组织形式。课堂上教师最大程度地闲下来,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忙起来。教师组织学生面对问题,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展示,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互动中激活思维,主动高效地完成了文言文的学习任务。且看笔者在这节课中做出的一些努力。
首先,文言词汇句子翻译先让学生在组内相互质疑解惑。接着各小组以小黑板形式相互质疑。然后把课文分成九个片段,每个小组都一起翻译课文,其他小组作为评委。在竞争的气氛下,学生必须认真聆听思考,以便挑出其他小组翻译的错误和不恰当之处。教师退隐台后,借助小组合作竞争,巧妙设计学习任务。让生与生互助,组与组互争,文言词汇和翻译就在学生的忙碌中迎刃而解。
《狼》作为一篇文言短篇小说,不仅要解决文言字词,还要贴着文本通过反复诵读品味精彩描写,更要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体会小说情节的曲折生动。这么多的任务,如果按部就班一步步完成,课堂的低效不说,单是学生厌倦就让教学难以为继。
这节课中以一个小组合作绘制展示本文的心理曲线图的主问题主任务来组织教学,老师搭建舞台,引领学生面对文本精心揣摩,精彩展示。学生在绘制心理曲线图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忙起来。首先研读课文中的关键文言词汇,体会小说的精妙描写。展示板上的一条条标注着关键词句而又各不相同的心理曲线,加上小组成员的深入赏析,学生自然就鲜明直观地感受到了曲折的情节。小组成员还齐声诵读文言中最为紧张的句子,用声音把理解展示给大家。这么多的学习目标,都融合在一个小组合作探究的环节中,教师不再需要滔滔不绝的灌输,而是到每个小组去倾听,去肯定、去激励他们独特的发现,在关键之处做点拨。教师闲,学生们却主动忙碌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
即使在引领学生走向广阔文学天地,望向无边文化视野的过程中,教师也只是带领着学生来到文学、文化的“麦田”之中,放牧语文的心灵,去阅读文学经典《狼王梦》《狼图腾》《野性的呼唤》等,让他们在文学的“麦田”中尽情奔跑。教师在忙什么?他只是做一个“守望者”。课堂上学生纷纷述说着狼的不同形象,感受动物文学对于人类自身命运的反思。教师忙吗?他只是和学生一起眺望语文远方无垠的美丽风景。
一路行来,师生不离文言文本,忙碌的品味、赏析、探究、展示,走向语文宽广美丽的远方,且行且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