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哲学启示初探

2015-07-06周勇智

中学生物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哲学

周勇智

摘 要 着眼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中对初中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哲学思维培养的要求,分析了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哲学启示可行性。提出了一些基本概念,并结合笔者实际教学案例提出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哲学启示需要坚持:计划性原则、适度原则、启发性原则和权变性原则。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哲学 哲学启示点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部分,对于学生发展的要求当中明确提出:“通过学习,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并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虽然目前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儿童哲学探究课程在我国逐步受到教育机构的青睐,并且已经有少量学者和机构开始探索儿童哲学的教法、学法问题。但是,很少生物教师能够关注学生哲学思辨能力的培养。当前,国内也尚未见有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就如何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哲学启发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阐述和论证。

1 可行性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涵盖了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等多个分支学科,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内涵深厚,外延广阔,蕴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思辨素材,生物学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适时展开哲学讨论。尤其是随着当代生物学哲学家们的相关深入研究,更为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哲学启发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材料。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各种生物现象和生物学规律分析,都可以在不断地追问和批判中将学生的思想引向深邃,引导他们的视野拓宽到一个个新的领域。

2 相关概念的提出

哲学启示,一般是指通过对某一具体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后而获得哲学感悟的过程。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哲学启示,则是指在生物课堂教学情境中开展师生间对某一生物学问题或现象深入探讨,并引导学生获得哲学感悟的思辨活动。然而,在探讨“如何在生物课堂中渗透哲学启示?”,以及“启示什么哲学命题”之前,则必须先确定“哲学启示点”和“哲学启示方向”2个概念。哲学启示点,即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所传授的生物学知识以及技能训练,与讨论的哲学命题之间有效、明显、自然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哲学启示方向则是指,哲学启示点所指向的哲学讨论命题内容及其在命题的讨论中可能的思辨角度。

哲学启示点一般是客观的生物学现象,而哲学启示方向则是隐藏在普通生命现象和规律之中的哲学命题。一方面,哲学启示点的启示方向可以是多样的,如:在一次课题为“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的讲授中,探讨“人类是自然界中最高等的动物类群吗?”这一命题时,笔者在不同教学班,分别尝试从“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可知论”两个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们进行了哲学探讨。另一方面,某一哲学启示方向又可以从多个哲学启示点切入,如:对“物质本源论”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可以从:“人脑的结构和人的抽象思维形成”、“腐生微生物促进物质循环”、“腐肉生蛆”、“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学说——米勒实验”等不同哲学启示点切入。

3 生物教学中渗透哲学启示的原则

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哲学启示有别于专门的哲学理论课和思想政治课,它必须立足于生物课堂教学内容及其相关理论,逐步引申,展开哲学命题的讨论。因此,在生物课堂上的哲学启示,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3.1 计划性原则

生物学教材里蕴含了大量的哲学命题,需要生物学教师深入探究和提炼,并归纳出教材各章节或单元的哲学启示点和对应的哲学启示方向。在课堂讲授之前,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哲学启示工作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并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当中明确哲学启示目标、启示点、启示时机、启示形式以及启示用语等内容,为课堂实际教学中的哲学启示收到显著成效提供保障。

3.2 适度原则

度,是衡量事物性质变化的一个参照标准。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哲学启示过程中也需要明确主次、把握启示时机、掌控论辩分寸,坚持命题适量和强度适中的原则。

3.2.1 命题应当适量

由于教材内容的编排依照的是生物学科知识的承接关系,在每一单元和章节中的哲学启示点有多有少,任何一堂课都不可能将相应的命题一一引申讨论。因此,教师应当在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哲学启示点的基础之上,有所取舍,联系学生实际情况,每堂课最多选取其中一个或者两个方面与学生现有经验比较相符合的讨论命题。如果命题过多,不仅会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影响课堂教学,而且会显得主次不明,把生物课上成哲学课,或者是说理课,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最终得不偿失。

3.2.2 强度应当适中

命题讨论强度应当适中,即单一命题的辩论方向、外延、深度和广度,应当在具体问答情境中有所控制。任何一个哲学启示点,在不同的前提条件下,辩论方向可以是多元的,其外延也非常广阔。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关注热点、国际动态,及时研究其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相关性,选取其中最重要的或者是教师最易把握的方向进行哲学探讨,而无需穷尽所有。与此同时,在命题讨论中应当点到即止,既要确保讨论有一定的深度,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示,又要避免浅尝辄止,致使学生无法领会,还要避免过分深入拓展或者大量举证,致使内容繁杂,方向不清,而令学生思绪紊乱。

3.3 启发性原则

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哲学启发,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研究者认为,“儿童哲学应该采用对话学习法发展儿童的思维技能,儿童要遵守对话规则。以哲学为内容展开对话,教师应该采用各种言语技巧组织对话学习法的进行。师生之间的对话应该是平等的,这样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帮助儿童进行生活意义的发现,进行以儿童自主探索的过程体验为路径的启发式教学”。因而,对中学生进行哲学启示,必须坚持启发性原则。endprint

一方面,命题的设定必须具有启发性。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哲学启示,有别于专门系统的哲学课程学习,是带有生物学学科背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展开的思辨活动。其命题的设定要立足于教学课题,通过联想、迁移,自然地引申展开哲学思辨讨论。其命题应当是学生们在对问题的讨论中逐渐发掘,因此,哲学启示点必须具有启发性,可以激发学生继续思考的欲望。

另一方面,哲学启示方法要充分体现启发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哲学命题的探讨,采用的教学手段应该以设疑、提示、激励、讨论为主,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大胆质疑、拓宽思路,从而走向深邃,领会感悟。

在一次主题为“生物进化的历程”的课程中,谈到“始祖鸟和和孔子鸟的化石证明了现代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这一知识点时,一名学生突然提出:“老师,那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安静的课堂立刻炸开了锅,到处都是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看着学生们对这一问题这么感有兴趣,笔者摆手示意学生安静下来之后,通过连续的提问、对话和讨论,师生共同讨论了这一历经百年的哲学命题。现将部分对话内容摘录如下:

教师:认为先有鸡的同学举手,并说明为什么?

学生1:蛋是鸡生的,所以先有鸡。

教师:认为先有蛋的同学举手,并说明理由?

学生2:小鸡是从鸡蛋里面孵化出来的,所以先有蛋。

教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看法?

学生3:鸡和蛋是一起有的,因为鸡蛋里面已经有了鸡的受精卵。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一个非常棘手的哲学命题,历经上百年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其难点在于,我们的生活经验告诉了我们两个不争的事实:① 鸡蛋是鸡生的;② 鸡是从鸡蛋里面孵化出来的。两个事实分别说明了鸡先于鸡蛋而存在,以及鸡蛋先于鸡而存在。而“先有”和“后有”,作为时间判断,具有顺延性。因此答案肯定是唯一的。当然,鸡和蛋是一起有的也似乎很合理。然而,什么是“鸡”?什么又是“蛋”呢?

学生七嘴八舌地抛出答案:“鸡属于一种鸟类”,“鸡有羽毛有爪子”;“蛋是椭圆形的,里面有鸡的受精卵”;“蛋外面有一层坚硬的壳”……

教师:很好!其实,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需要我们首先明确:问题的对象是什么,问题的情景是什么,解答问题的角度是什么。以不同角度去思考,会有不同的回答。请大家分组讨论,尝试各种可能的分析和回答。

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后,各自给出了自己的不同答案。

3.4 权变性原则

课堂教学过程受到师生双方互动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变化的干扰,因而,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哲学启示时,必须随着变化着的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地实施启发计划,适当调整启发时机、启示方向和论证强度。

例如:在讲授“生物进化的学说”中,学习“达尔文地雀喙的形态与取食类型相关性”这一知识点时,原计划是从“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由量变走向质变的过程”的哲学启示方向展开探讨。但在课堂教学中,有一名学生提出:“是不是达尔文地雀想吃什么东西,它的喙就会变成相应的样子呢?”不少学生瞬间发笑,但问及为何发笑时,他们却不知该如何去准确表述。于是笔者从抓住这个“想”字,引出“意识”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展开对“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哲学命题进行探讨。最后,简单阐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观的主要区别。

4 结语

在学科教学当中渗透哲学启发,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应该既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内容之一;更是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大多数教师仍未意识到在学科教学活动中融入哲学启示的重要性,也没有形成相关意识,所以,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渗透哲学启示内容,依然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相关概念的提出以及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哲学启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研究,都只是处于摸索阶段,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师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

[2] 刘晓东.激发埋藏在儿童心中的哲学种子[N].中国教育报,2010-5-27(006).

[3] 王小溪.儿童哲学研究综述[J].教育导刊,2011,11:21-25.

[4] 张青棋.建国以来我国生物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自然辨证法研究,1996,7:50-55.

[5] 李建会.当代西方生物学哲学:研究概况、路径及主要问题[J].自然辨证法研究,2010,7:7-11.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物学教学哲学
菱的哲学
读懂哲学书是件很酷的事
高职医学院生物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例谈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导课的策略
优化生态课堂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浅谈类比推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利用微课辅助高三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