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上巧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2015-07-06高静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小学数学

高静

【摘要】 在数学课堂上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激励探索,激发联想,发展创新思维;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关键词】 电教媒体;小学数学;创设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运用电教手段导入新课,生动形象地呈现于学生面前,创设愉悦而和谐的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 石. 如何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以旧联新,搭桥铺路

采用“温故而知新”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 一种是联想式,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苹果、三只盘子,指一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苹果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 这时我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苹果,继续让学生把七个苹果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苹果无法平均分. 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 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 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 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 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知识的掌握也较为深刻.

二、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创设情境导入就是教师恰当、 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把形 、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 例如:在教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 时,创设了这樣的情境:先播放了一段录像,就是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香港回归祖国的歌咏比赛镜头,每当一个 队员演唱完,评委老师就亮分,报幕员说,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一号选手的最后平均分是92分 ……这个平均分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来教给你们一项新本领,然后引入课题. 这 样学生个个积极主动地学,并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三、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 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不发”、“令人深思”. 例如有一位教师教“三角形内角和”时,老师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块玻璃拼成的),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 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 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 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 然后老师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 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是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师利用投影片让学生当场书写一些数,师生进行比赛,看谁最先判断出这些数能不能被3整除. 学生跃跃欲试,但随着数位增加,数目的增大,他们的判断会越来越慢. 很自然,学生会想:老师用的什么诀窍,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教师抓住这一“火候”,启发导入,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引起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愿望,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

四、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有助于学生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 这是教师导入新课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犹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首先显示一个长方体,再把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右面这相邻的三个面分别上红色、蓝色、黄色,然后移动前面至后面、移动右面至左面、移动上面至下面,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带上音响,发现前后两个面、左右两个面、上下两个面完全重合,并且引起学生概括“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接着,选择水平方向的一条棱旋转,发现它与其他三条棱长度相等,亦即水平方向的四条棱长度相等,同理,得出上下方向的四条棱、前后方向的四条棱长度都相等,再引导学生概括成“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学生建立表象后,通过直观演示和语言的点拨,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础.

五、利用故事,激发联想

在导入新课中,充分利用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征,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谜语、趣闻等,我充分利用录音的优势将一定难度的题目 编成有趣的小故事. 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例如,教材上有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好队做操,小明前面有8名同学, 后面有4名同学, 这一队共有几名同学?许多同学不假思索地列出8 + 4 = 12 (个). 此时,我并没有急于将答案告诉他们,而是 给他们放了一个录音故事:

“有一天,13只鸭子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鸭妈妈的带领下,从河的一边游到另一边 ,上岸以后,鸭妈妈一数叫了起来,不好!丢了一只鸭,可她向前看看,向后数数,她的孩子并没有少,奇怪 ,13只鸭子怎么会变成12只呢?小朋友都笑了起来,鸭妈妈真糊涂,她把自己给忘了. 这时导入,学生兴趣盎 然,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有趣的故事之中,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 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灵活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营造和谐的乐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注意等方面的能力,老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乐中学知,激情引趣,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起到好的作用.

猜你喜欢

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小学数学
电教媒体与语文高效课堂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电教媒体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电化教育在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