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早恋”的正确理解与应对
2015-07-05王伟徐传永
王伟?徐传永
“早恋”现象一直是学校和家长头疼的问题,这一现象由高中渗透到初中现在又在小学由高年级向低年级蔓延,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危害非常大的一种不良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现代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有一种孤独感,同时生理发育提前以及电影、电视剧、小说、不良的网络游戏和广告中的性爱元素的增加,刺激、激起了一些青少年品尝“恋爱”的欲望,使“早恋”现象更为突显。这一问题不及时解决,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且当事学生之间的卿卿我我将会殃及班级中其他学生,对班级和学校的学习氛围产生负面的辐射性影响。因此学生“早恋”是学校非管不可的事。那么在教育“早恋”学生的过程中怎样采取更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值得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就如何正确理解与应对早恋现象谈一下看法。
第一,划清两条界限:第一划清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和“早恋”的界限,对“早恋”通常有两种解释:一是从生理上解释,是指“恋爱”发生在“性萌动”开始或“性”成熟之前;一是从心里上解释,是指“恋爱”发生在学业为完成未完成、经济未独立、身體发育还不够健全的时期。我们常说的“早恋”多指后者。注意异性,寻求友谊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普遍性的心理特点,所以不能把男女同学稍有接触或接触频繁,就说他们在谈“恋爱”了。第二要划清“早恋”和思想品德问题的界限。“早恋”是由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而引发的一种“合情而不合理”的现象,一般的“早恋”并不是思想品德问题,所以不能给“早恋”的学生扣上“不正经”“思想品质差”的帽子,教师要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尽量淡化他们的关系,切不可火上浇油,往错误的边缘推他们。不能把“早恋”和错误划等号而大加批评指责,因为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早恋”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铸成大错,真的变成了思想品德问题。
第二,只能说服,不能压服。
“早恋”的学生大都感到心里上的“孤寂”,想寻求更多的安慰,因此教师不能“孤立”他们,相反要更多的关心他们,以免“早恋”的双方结合更加紧密,甚至公开化。
第三,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解决。
教师对学生中出现的“早恋”现象,要进行教育,正确引导,不放任自流,不听之任之,在教育实践中,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解决。
(一)对学生适时进行青春期教育。
利用班会时间自然的向学生渗透一些性知识(必要时可把男女学生分开讲),使学生明白,学生时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代,同学间要建立兄弟姐妹般的友谊,要集中精力学习,不要交所谓的“朋友”。
(二)不放松集体主义教育
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活动结束及时总结,学生互相找“闪光点”,使每个人的劳动都得到集体的认可,让每个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与欢乐,从而使学生得到感情上的满足。用这种方法可能把学生对个别人的“小爱”转化为对集体的“大爱”。
(三)创造机会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不要回避“早恋”这个话题,利用主题班会、墙报、校报等形式,为学生创造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早恋”这一问题的看法,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及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
对个别学生中发生的“早恋”现象,要做好个别思想教育工作,
教师发现有“早恋”苗头的学生后,要冷静的分析两个人谁是主动求爱的一方,教师要先从被动的一方打开教育的突破口,往往效果要好,决不能做有针对性的集体讨论,甚至要替他们保密。
找个别学生谈话的出发点是爱护学生,教师要态度诚恳的与学生交心,让学生把心里话告诉给教师。和学生站在同一立场上,让孩子感觉到你的温暖和亲情,与他们谈理想,谈未来,举事例,讲清“早恋”会给他们带来的危害,帮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摆脱“早恋”带来的痛苦。
(五)必要时取得家长的帮助
当教师的教育效果不好的时候再和双方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帮助。有些家长会采取暴力,所以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讲道理,使家长对孩子“早恋”问题得到充分的认识,同教师密切配合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