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2015-07-05阿格尔
阿格尔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坚持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整体健康水平为目标。这就要求,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应重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生理健康、学习态度与成绩,甚至影响学生今后个性的成熟与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融知识、技术、技能、道德品质培养为一体,减轻和转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水平同时得到提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
一、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项目,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这就需要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为了使学生做到这一点,老师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优点,并充分认识自己的弱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努力提高自己强项成绩,还要把自己的弱项成绩提上来。在练习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向自我挑战,使学生克服害怕心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折能力。
二、使学生学会利用体育活动摆脱和宣泄不良情绪
中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关键阶段,极易出现心理障碍而产生不良情绪。因此,需要及时消除心理障碍,适当宣泄不良情绪,才能维持心理平衡,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否则就会出现其他消极甚至有害于他人和有害于社会的活动。例如:恶作剧,破坏公物,打架骂人等,而体育活动内容丰富,适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它是宣泄不良情绪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懂得,当出现郁闷、不良情绪时,应到运动场上参加体育活动,由于环境的改变、注意力的转移,可以减弱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放松身心,主动调节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
三、加强集体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学会交流思想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养尊处优,“说一不二”,离开家长会产生不安全感,对谁也不信任,往往会出现性格孤僻,交往障碍等不良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例如,在测验和教学比赛时,让不参加测验或不参加比赛的学生组成啦啦队,呐喊助威,从而促进学生间正常的感情交流,使他们感受到集体主义精神的巨大力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发展。
四、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老师要经常地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性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学校体育教学和竞赛是学生學习法律,增强法制观念,规范行为举止的好课堂。在竞赛中,教育他们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尊重对方。对违规的要批评,对情节严重的给予适当的处罚,从而,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能自我控制,克服感情用事,培养在社会生活中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好习惯。
总之,在体育教育中,应充分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健康的心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从最平凡的小事做起,例如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按教师要求完成各种身体练习;不怕苦、不怕累、在强度和难度上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信心,使其心理素质逐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