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社会责任和员工创新氛围的关系
2015-07-05张晴
张晴
摘 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取得了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状况和不同企业员工开展创新性工作的实际情况,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创新氛围的形成存在正相关。最终提出建构企业社会责任凝聚员工创新氛围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员工创新;创新氛围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现代企业必须要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在制定和实施创新计划的过程中就不得不对利益相关群体的要求作出充分的考虑。企业是否能履行社会责任关键要落实员工的工作方法和行为。因此,企业以社会责任为导向,有利于营造一种良好的员工创新氛围。
1.文献综述
1.1企业社会责任
美国学者卡罗尔(Carroll)曾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了在特定的时期内对经济组织经济上、法律上、伦理上的和自行裁量的期望”。以此为基础,卡罗尔建立了金字塔型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最低层是经济责任,其次是法律责任,在其次是伦理责任,最上方是企业自愿执行的责任,在金字塔形结构中经济责任是基础也占最大比例,法律的、伦理的以及企业自愿执行的责任依次向上递减。日本经济同友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通过构建企业和社会的互动发展机制,从而努力追求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更美好社会的实践基础。中国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卢代富教授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总之,企业的社会在责任是企业实现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有效管理企业运营对社会、利益相关者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追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效益最大化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不仅仅局限于承担对股东、员工、消费者、政府、环境等基层利益相关者,而是与时俱进,上升到国家战略,承担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等高层的社会责任。
1.2员工创新氛围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依据“场”理论将人类行为与一般环境刺激之间的动态复杂关系描述为心理氛围。后来管理领域也逐渐重视有关“氛围”的研究,最系统的有两大类:一是知觉性观点,二是结构性观点。由于关于氛围的研究起源于心理学领域中“心理氛围”,因此,员工氛围的研究多采用知觉性观点。利特温(Litwin)和斯特林格(Stringer)认为,员工氛围是指在一个组织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可以被组织成员感知和认同的员工特性,包括责任、表彰、赞成、冲突、认可等几个维度。詹姆斯(James)认为,员工氛围是组织对员工所处工作环境的一种认知。中国学者马庆国和谢荷锋认为,员工氛围是指组织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主要包含组织成员对组织在创新、公允和员工身份认可等方面的一种感知。总之,员工创新氛围是组织成员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可以测量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表现的一组特质,例如团队合作、自主学习、组织环境、沟通交流等。
2.样本搜集与研究结果
2.1样本与数据搜集
2013年11月1日—2013年12月30日在开封进行样本调查和检测,开封的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及部分MBA学员为其见调查和检测的对象,本次调查和检测共发放问卷300份,截止2014年1月1日共回收问卷291份。然后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回收的有效问卷为239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2.1.%。筛选废卷的标准是:①超过三道题未做;②连续五个项目选择相同;③试卷整理者认为该卷为废卷的其他情况。
2.2实证结果
2.2.1企业社会责任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在进行因素分析前,对选取的变量进行线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KMO为0902,巴特利(Bartlett)球形检验在0001这个点上显著,表明数据线性良好,宜于进行因素分析。然后主要依据主成份分析、正交旋转法和特征根大于1的方法对18个项目提取公共因子,结果表明公共因子在1以上的有五个特征根。但是结果显示一些项目的质量确实不理想,消减质量不佳的7个项目后,依据同样的方法与程序重新对剩下的11个进行了因素分析。检验结果表明,KMO为0877,巴特利(Bartlett)球形检验在0001这个点上显著,宜于进行因素分析。这11个项目的相似度都在0438-0799之间,确保了因素分析的有效进行。因素分析的结果证明,大于1公共因子共有五个特征根,因素负荷在0497-0879之间。企业社会责任问卷的所有因素的a系数都位居0782-0866之间,分半信度在介于0691-0838之间。总量表的a系数接近0892,分半信度为0817,表問卷信度良好。最后,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验证性因素分析的二阶五维模型,然后用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企业社会责任问卷的信效度良好。
2.2.2员工创新行为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在进行因素分析之前,首先对员工创新行为调查问卷的24个项目进行了线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KMO为0.883,巴特利(Bartlett)球形检验0.001这个点上显著,结果证明数据的线性良好,宜于进行因素分析。24个项目的相似度都位居0.430-0.699之间,保障了因素分析的有效进行。采用主成份分析、正交旋转法和特征根大于1的方法对24个项目提取公共因子,结果抽出了2个公共因子,各个公共因子包含12个项目,它们的因素负荷均在0.514-0.813之间。项目剖析和探索性因素剖析的结果与黄致凯、卢小君和张国梁等人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分别把“形成创新构思的行为”和“实施创新构思的行为”两个维度作为这两个公共因素的命名。
员工创新行为问卷的a系数为0.901,分半信度为0.870,分量表的a系数分别为0.850、0.835,分半信度为0.804、0.805,说明问卷结构效度良好。建立了员工创新行为的验证性因素分析一介双维模型,而后用问卷调查的数据对模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模型与调查的数据拟合较佳,员工创新行为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良好。
3.具體措施
3.1培育有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员工
首先,提高员工的培训频率,拓宽员工培训知识面。这既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也是企业增加竞争力的一个有利条件。培养员工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使员工的工作更加有效率;其次,采用合适的措施或方法去留住接受过培训的员工。近些年来,一些企业的员工在培训过后为获得更高的职位或更好的薪水往往在获得相关技能后跳槽到其他公司,使得企业遭受了一定的损失,很多企业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采用和员工签订一些协议的办法,员工若是违约需付出一定量的违约金,然而,这样类似的协议并没有对员工跳槽形成重大的影响,因而,企业若想留住人才,要建立合理的制度,这样可以让接受培训的人才留在公司。
3.2研发项目要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促进创新成果的形成
只增长企业自身利益的技术远不及拥有能改善人们生活、给社会带来财富的核心技术有竞争优势。因此,企业要把对社会责任的考虑融入到选择研发技术项目中,从社会的视角评判创新技术的好坏以及该项技术所能带来的效益,对能够增进社会进步又可以为企业带来利益的技术应该投入多一些资源,并对开发过程进行跟踪和控制,提高有益于社会的创新技术的成功率。
3.3高层管理者应大力倡导并支持具有社会责任的技术创新
首先,高层管理者把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为整个企业定下不断创新的组织氛围;其次,中层管理者要清楚的理解上级设定的目标并将之准确的传达给基层管理者,当然同时要做好一系列的规划确保高层制定的战略保质保量的完成;最后基层管理者要把中层管理者的计划告诉技术研发人员并和他们一起完成。
参考文献:
[1] 曾萍.企业伦理社会责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周祖城.走出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丛林[J].伦理学研究,2011(3).
[3] Barbera A J,McConnel V D.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on Industry Productivity: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