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胜任力研究综述

2015-07-05刘莎莎

2015年27期
关键词:胜任力创业

刘莎莎

摘 要:本文通过对创业胜任力相关文献的回顾,梳理了其历史发展脉络,并对国内外现有研究状况进行了评述,从模型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国内外创业胜任力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创业;胜任力;创业胜任力

一、创业胜任力已有研究回顾

Chandler和Hanks(1994)首次提出了创业胜任力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并认为其是创业的核心能力,会随着创业者对市场的熟悉程度而不断加强,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建立了包括创业素质维度和创业技能维度的创业胜任力维度模型。

阅读并梳理文献不难发现,创业胜任力内涵的界定实际上经历了从特质论向情景观再向过程观的视角转换。特质观视角的创业胜任力只关注成功创业者所具备的特质和能力,Markman和Baron(2003)认为,创业者的个人特质(如自我效能感、机会识别能力、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与成功创业必须具备的条件之间的匹配程度越高,创业者越有可能创业成功。情景观视角下的创业胜任力则更加关注创业主体与创业环境之间的互动,并以创业者和环境契合为切入点来界定创业胜任力,Muzychenko等(2008)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创业的创业者应该具备跨文化胜任力和全球视野。然而创业环境在不断变化,与环境匹配的胜任力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如何才能保持创业胜任力始终与动态变化的环境相匹配?持有过程观视角的研究者们关注了这个问题,Politis和Landstrom(2002)以及Omrane和Fayolle(2011)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将创业胜任力细分为创业准备阶段胜任力、创业过程胜任力和创业持续阶段胜任力,从而能为解决创业胜任力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匹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创业胜任力内涵的界定还有一个从个人层面向团队层面和组织层面转换的过程。创业胜任力概念刚提出时,主要是指个人的创业胜任力;但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创业活动是基于一个创业团队而非单独的创业个体,如刘邦成、唐宁玉等认为,由于创业是一个过程行为,应该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界定创业胜任力,个人层面上的创业胜任力是指创业家在组织中执行创业工作的所有特质和胜任力;而组织层面上的创业胜任力则重点是指组织内部的各种因素,如战略、文化、结构、价值观、市场地位、市场形象以及组织能够提供的其他资源等,有利于组织内部整体创业行为成功实现的程度和水平。

现有研究主要从能力胜任(人力资本胜任)、心理胜任(心理资本胜任)和社会胜任(社会资本胜任)三个维度对创业胜任力进行了讨论。其中,能力胜任是指完成任务所需的能力(人力资本);心理胜任则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应对压力所需的心理资本;社会胜任(即社会资本胜任)维度则主要关注创业主体与创业环境之间的互动以及创业者所拥有的用社会资本、社会网络来表征的社会胜任力。然而,这三种胜任力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不清晰的,不可能将其进行准确的区分。此外,人力资本、心理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还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单独依靠某一种资本无法取得创业成功的,其不同的组合方式和组成结构也将影响创业绩效的好坏。

二、创业胜任力现有研究的不足

现有的创业胜任力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总体上来说,创业胜任力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还不足,研究数量少,研究对象也主要集中在对不同创业主体的研究上,如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研究、农民工创业胜任力研究、女性创业胜任力研究等。而且大多数的研究对于创业胜任力内涵的界定、结构维度的划分等都还局限在个体层面上,针对团队和组织胜任力的研究寥寥无几。

第二,有关创业胜任力的本土化实证研究太少。创业胜任力的概念最先由国外学者提出,而之后国外与之相关的实证研究也相当丰富,然而在我国并没有太多关于创业胜任力的实证研究案例。

第三,有关创业胜任力测量与创业胜任力培养方面的相关研究太少,而且已有的相关文献也大多只是借用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得到结论,采用我国本土化的数据进行创业胜任力测量和创业胜任力培养方面的实证研究的比较少,即使有,其在创业胜任力构成维度的界定和划分、测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上也仍缺乏本土化的精神。

三、创业胜任力研究的发展趋势

从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来看,创业胜任力研究有如下的发展趋势:

第一,从关注当下创业胜任力转向关注未来的创业胜任力。以往的创业胜任力往往采用的是本文在第二部分所说的特质论视角,它关注的是成功创业者过去的行为,因为它主要是以当前的标准来区分高绩效者和绩效平平者,它关注的不是未来创业绩效所需的能力和特质;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相应的创业胜任力特征实际上也是不断变化着的,为了使创业者能够把握住环境的变化,达到与环境的契合一致,从而在市场上获得先机,进而取得创业成功,我们有必要对未来创业胜任力进行预测,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过去创业绩效的评断标准上。

第二,从关注个体层面的创业胜任力转向关注组织和团队层面的创业胜任力。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现在的创业绩效通常不是由个人的创业胜任力决定,而是要靠一个创业团队的团队创业胜任力。而且,从管理学角度来讲,个人的创业胜任力往往必须与组织战略所需要的创业胜任力相符合,而组织战略又受到具体的组织情景、组织文化、市场环境、企业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组织和团队层面上的创业胜任力研究是必要的。

第三,从关注一般情景下的创业胜任力转向关注特定情境下的创业胜任力。创业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了,而且在不同的情景下创业所需的创业胜任力也是不同的,且随着特定情境的变化,创业胜任力特征也是不断变化的。我国的创业胜任力研究还比较缺乏本土性的资料和实证分析,因此有必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特殊的社会环境背景、经济发展阶段出发,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红军,陈劲. 科技企业家创业胜任力及其与绩效关系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07(S1):147-153.

[2] 冯华,杜红. 创业胜任力特征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分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06):18-19.

[3] 胡文静. 创业胜任力特征的研究进展及其趋势[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9(01):59-62.

[4] 龚劲锋,王益宝. 胜任力研究综述与展望[J]. 经济论坛. 2009(16):98-101.

[5] 潘洋,张兵. 创业者的人格素质模型[J]. 连锁特许. 2009(10):70-71.

[6] 谌志亮. 心理学视角的创业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學. 2010(07):84-89.

[7] 王磊. 大学生创业胜任特征的实证研究[J]. 现代交际. 2011(01):122-123.

[8] 陈子彤,李娟.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16):292-294.

[9] 张菡. 创业团队胜任力研究述评[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7):30-31.

[10] 蔡晓珊,张耀辉. 创业理论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 产经评论. 2011(05):55-66.

[11] 毛翠云,王世坤. 创业者胜任力模型构建及综合测评研究[J]. 上海管理科学. 2012(02):93-96.

[12] 毛翠云,王世坤. 基于素质模型的创业者胜任力测评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2(21):127-130.

[13] 王沛,谌志亮. 创业心智研究进展及其模型构建[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83-90.

猜你喜欢

胜任力创业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胜任力探究
处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自我评估与模型建构
中学班主任胜任力的初步探析
浅议文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保定市创业环境评价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