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评一本新书

2015-07-05侯志川

杂文月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新生事物工农兵改革开放

侯志川

我本来也赞同对以前的很多事情最好不要“旧事重提”,以免引起争论,影响大家的团结,影响四个现代化建设。但人民文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本《工农兵大学生》,又在媒体反复广告,把一件“旧事”重新摆在我们面前,于是我不得不赶忙弄来一本拜读,然后不得不要啰嗦几句。

工农兵大学生,当年的正式称呼为“工农兵学员”,是“文化大革命”中诞生的“新生事物”。他们与“文革”前和“文革”后的大学生最大的不同,是入校的方式是通过“推荐”,而非严格的考试。坦白地讲,总人数将近百万的工农兵大学生里面,后来确实也出现了一些杰出人才,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是文史哲、数理化还是音体美,我都可以举出一些“著名人物”。但是,由于这个“新生事物”的招生方式弊端重重,严重违背全国人民的意愿,更重要的是它培養出来的学生总体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在“四人帮”倒台还不到一年,在百废待兴,在中共尚未正式宣布改革开放之前,复出的邓小平首先拍板做的一件大事,就是断然在1977年恢复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使“工农兵学员”成为了历史。事实证明邓小平敢做的这件大事,既符合党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人民的最大利益,没有它,哪有咱们现在的“世界经济第二”?所以,高考恢复实行至今38年,尽管也发现了它的很多毛病缺点,但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能够比之更公平、更民主、更少腐败的招生制度和方式,确确实实还不晓得在哪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党和政府对于“工农兵学员”的政策应该说是正确的,都做到了量才使用、合理安排,既无歧视,更无打击和迫害。《工农兵大学生》却故意为之鸣冤叫屈,在思想上和政治上难以说是正确,也不符合事实。

这本书在政治思想上不可取,那么它的艺术水平呢?很遗憾,也不高,我是硬着头皮把它读完了的。我完全没有想到,如此重大的“题材”,居然是由一个这样的人来干。这位“作家”很有一点雄心壮志,却缺乏与之匹配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才能,它的语言干瘪枯燥,与机关公文和报纸社论相似。其结构也显得松散而随心所欲,想到哪写到哪。人物形象则苍白无力,没有特别之处。没有细腻的细节描写,也没有丰富多彩的背景和场景,一切有血有肉的“长篇小说”或“纪实文学”所应该具有的,它都没有。充其量它只是一篇原则性很强的“故事提纲”。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们不和“外人”比,就把它与著名作家贾平凹或梁晓声的作品比较。贾、梁也是“工农兵学员”,但把这两位的作品随便拿一件来,其水平也要比它高一百倍不止。搁下该不该“翻案”不谈,只说用艺术水准如此低劣的东西来“翻”,通过出版社的编审虽然容易,而且出版社还号称“人民文学”,但要叫广大读者心服口服,确实有些难。作者大概误以为这是红头子文件,以为只要自认“政治正确”,再加没有错别字和标点无误,就可以到处发下去,无人敢拒绝。须知这是“文学”,需要读者心甘情愿花银子来买。没有吸引人的精彩,人家凭什么掏腰包?

猜你喜欢

新生事物工农兵改革开放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感慨新生事物
可亲可敬的工农兵
“互联网+”进程中政府面对有益新生事物的反应机理研究
“互联网+”进程中政府吸纳促进有益新生事物发展的对策研究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