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传译中停顿现象原因分析与研究
2015-07-05李豪横
作者简介:李豪横(1991.10-),辽宁本溪,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口譯,研一,研究方向:口译。
摘要:在当代社会,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跨文化交流不断增加,很多国际性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话题都要通过多国合作商榷才能得到妥善解决,因而口译便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行业,不仅因为其节省时间,口译还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方式被广泛应用到很多国际性场合。随着社会中口译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口译专业也受到了国内很多高校的青睐,逐渐有许多大学开设了口译及相关课程。在口译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会碰到各类难题进而使口译的质量大打折扣,在这其中,停顿现象则是口译初学者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同声传译;停顿现象;应对策略
一、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简称同传,是口译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翻译形式,由于同传的主要任务是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两种语言的转换,因此同传是一项非常高难度的翻译活动,口译员在接受源语的同时,还要将其输出为目标语的译文,这也是为什么同声传译也被称为“同步口译”的原因。同声传译大体上具有三个主要特点,首先,同传是一项对译员快速反应能力要求非常高的翻译活动,这也就意味着译员不但应该具备非常优秀的双语转换能力,还要拥有很强的决断能力与临场应变能力以保证高质量完成口译任务。其次,同传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还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同传译员在拥有过硬的言语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存储,涉猎各个领域以实现流畅的信息交流。最后,同声传译对译员的心理素质要求也很高,在译员进行传译的过程中,不论是机器故障、发言人方出现问题还是一些其它的突发性事件,译员都要临危不乱,冷静面对,保质保量完成传译任务。
弗莱德·高德曼将同声传译描述为一种源语到译入语转化的过程,首先,译员一方面必须不停地接受源语的输入,并且对源语的储存、调出、解析,与此同时,还要将这些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编码进而输出译入语。由此可见,同声传译拥有着十分复杂的工作环节和程序。在整个传译的过程中,同传译员一方面要仔细聆听、分析、记忆发言人所讲的话,另一方面还要迅速将源语输出为目标语并且恰到好处地进行表达,而在这过程中还要不断接收新的源语语流并且重复以上所说的聆听、分析、记忆、输出等动作,这样才能保证传译的流畅性,由此不难看出,同声传译是一个极度复杂的思维过程,几乎是瞬间完成认知、解析、分辨、记忆以及翻译等动作的。
二、停顿现象原因及策略
同传译员必须要做到一心多用才能灵活应对这种高压力下的传译交际活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出于各种不同的因素,译员时常会出现停顿的现象,导致译文输出不够流畅,一方面影响了翻译效果,给译员自己造成压力,另一方面也很容易引起听众和发言人的负面情绪徐,使译员自身的准也水平受到质疑。那么在同传过程中造成这种停顿现象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各种原因之间是否又存在某种关联呢?而为了应对这种现象,我们又可以采取哪些相应的策略呢?
同声传译,尤其是英汉同传的困难之处无外乎两种语言行文习惯的差别与语序的差异。汉语更习惯先说条件或者背景信息,而英语则会把结果交代出来,为了应对这种差异,译员应该采取灵活的方式,仔细寻找句子的核心词,当找到的时候当即进行翻译。根据统计,导致口译停顿现象的原因中,译者试图调整表达和措辞为频率最高的原因。虽然,很多时候,译员对发言人的稿件有所了解,但是鉴于个人中文表达水平欠佳,不能在立即反映出合适的词语以对应,这也是在同声传译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每位译员都有待提高改善的方面。这也就意味着在口译过程中,口译员词汇的丰富度及对其的掌握程度会影响口译的输出表达,如果译员有着丰富度词汇量,那么在听到源语信息的同时就能够在瞬间做出恰当反应与表达。而口译过程中的听辨环节也是影响口译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译员对源语理解的困难与否也是停顿现象产生的主要诱因之一。
由此可见,等待策略和注意力不集中也是造成停顿现象的重要因素。我们都知道,在同传过程中,口译员的应对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时间滞后”,另一种则是“顺句驱动”。而对于前者,一方面,既不能停顿时间过长,又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可以让自己抓住中心词然后进行翻译。所以,这类出于抓中心词而进行的停顿是无可厚非的,也存在其必要性。
相对而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所造成的口译停顿则是应该避免的。这种问题与个人的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在高度精神压力的环境下,译员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种现象在口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越紧张地加强注意,注意的范围就越小。长时间的、高度紧张的注意会引起疲劳,这时注意便趋向分散,注意的紧张性趋于降低”。在这种情况下,译员和容易出现停顿现象。这时就要依靠译员自身的精神力量进行自我调节,比如积极的心理暗示来平复心情。充足的译前准备也是影响译员发挥的重要因素。此外,在口译过程中调整译语表达顺序、控制传译速度也是译员应该采取的应对方式,但是也需要译员自身的练习与训练,才能更好地提高传译效率。
结语
口译的流畅性是评判一场口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大众对于译员认可度的首要评价标准,这也从侧面强调了对于口译过程中停顿现象研究的必要性及其价值,不论是口译学习、教学还是实战演练,停顿现象都是值得每一位译员和口译学习这关注的问题以及提高的侧重点。(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Carrol,D.2000.Psychology of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Peter Fawcett.1997.Translation and Language[M].St.Jerome,Manchester.Gile,Daniel.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
[3]Bell,R.T.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M].
[4]Lambert,S.& Moser,B.Bridging the Gap:Empirical Research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M].Amsterdam &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4
[5]Setton,R.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A Cognitive-pragmatic Analysis[M].Amsterdam: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1999
[6]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7]仲伟合.英语口译教程(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朱佩芬.实用英汉口译技巧「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5):133-38.
[9]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0]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11]范振辉.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与翻译[[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
[12]叶邵宁.翻译中思维的转换[[J].上海科技翻译,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