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困境探析

2015-07-05张文超

2015年9期
关键词:人才资源

作者简介:张文超(1992.8-),男,山东省,汉,职称:学生,学位:学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摘要:近年来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逐渐探寻发展新模式,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困境探析;人才资源

一、政策措施不够完善,发展支持不力

政府扶持村级集体经济政策不完善,发展支持不力。首先,公共财政覆盖村级集体经济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的供给体系尚未建立。其次,财政转移支付中存在不够规范、随意性问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仍然主要依靠村级组织的自身力量。究其原因,是因为上级部门对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支持,大多只注重农户个体,往往忽视村级集体经济。有的虽然注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对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相关的帮扶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长效增收机制得不到建立,集体经济的实力得不到增强。

二、管理方式有待改进,发展水平不高

集体资产管理主要由于产权制度不明确,对集体资产、资源没有进行确权登记;承包合同缺乏规范,在签订之前没有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合同内容条款不全面和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不明确。首先,产权制度不明确,资产在名义上归全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所有,但长期以来由村委会或村经济合作社集中管理,管理体制上出现管理者越位,所有者缺位的诸多不合理现象。集体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比较突出。其次,某些集体资源承包期限过长,收益率偏低。有的村对集体所有的山林、果园等一包就是30年、50年,甚至70年,这些合同一般签订得时间都比较早,承包租赁收益大多都很低,基本都没有约定浮动价格,加上大多是一次性支付,造成村集体形成的收入很少。如徂徕镇徂徕村有1.2万亩山林,每年承包收入只有4700元;宽店村3080亩山林,每年只有1900元收入。再次,集体资源闲置现象比较严重。有的村受信息、区位等条件限制,虽然有部分闲置资产但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商或承包商,造成资产长期闲置,不但形不成有效收入,村集体还要拿出部分资金定期进行维护。

村级债务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截止到2014年初,全区共有517村存在村级债务,占行政村总数的80.16%。村级债务总额达43804.35万元,平均每村负债84.73万元。其中,负债100万元以上的村98个,占18.96%;50-100万元的105个,占20.31%;50万元以下的占五统”、“两税”任务借贷产生的。同时,也有近年来为兴办群众急需的公共事业拖欠的施工方工程款以及向群众个人高息借款。由于村集体收入少,村级债务短时间内无法化解,成为村集体的沉重包袱。

图1:岱岳区负债现状

三、经营方式需要转变,发展质量不高

目前,村级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主要依靠集体资源对外承包形成的收入,这部分约占村集体总收入的85%以上。合作服务、土地流转、发展引进项目等新型增收模式所占比例仅占13%左右,而房东经济、物业经济等新型增收模式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约占2%左右。据统计,全区有34个村(占5.27%),没有集体土地、果园、山林等资源,仅靠传统的集体资源外包的经营形式,这些村集体增收更加困难。客观分析,由于一些山区村、偏远村和规模比较小的村,受区位、资源、信息等先天条件限制,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突破瓶颈的经营方式;主观分析,很多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经营能力还比较低,主动探索发展的自觉性还不够。这也充分说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综合施治、常抓不懈。

图2:各经营方式所占比例

四、基础设施亟待加强,发展空间不宽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各有差异,特别是受资金短缺、资源匮乏的限制,一些村的道路交通、水利设施、供电通讯、教育卫生等基础公用事业和设施非常落后,很多村党组织无力办到,有的村不得不靠举债兴办一些群众急需的公共事业。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管理维护不到位。一些村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加之管理维护缺位,难以形成发展集体经济的优势和条件,基本是靠天吃饭,靠救济扶持运转,村级集体经济无从谈起。其次是有些条件稍好些的村,由于配套不及时,资金支持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影响了发展后劲。最后是一些地方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即使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也难以开发利用。

五、农村人才储备不足,结构不合理

全区645名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9岁,其中60岁以上55人,占8.5%;46至59岁374人,占58%;36至45岁200人,占31%;35岁以下16人,仅占2.5%。高学历干部储备不足。具有本科学历的14人,占2.2%;大专学历188人,占29.1%;高中(中专)学历352人,占54.6%;初中及以下学历91人,占14.1%。高能力干部储备不足。全区有519名村党组织书记是从一直在本村生产、经营的党员中选出来的,占80.47%;有112名村党组织书记是在换届时回请“在外能人”任职的,占17.31%;有13人由乡镇下派,占2.02%;有1人来源于大学生村官,占0.2%。

农村人才储备不足的原因,首先是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大多不愿回农村。尽管岱岳区乡村的交通、医疗、购物、通讯、养老等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与城市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其次是部分高中畢业青年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虽然也有一些人回村创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了,但是他们是在外学到了一些技术,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然后才回乡创业发展。同时村干部待遇偏低,对年轻人很难有吸引力。最后是村干部选拔渠道不宽。在村党组织书记的选拔上还主要是从本村党员中物色人选,加上当前农村党员普遍年龄偏大,选出的“书记”整体素质能力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功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党建研究.2010(5):50-51.

[2]郑寿庆.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11(21):382-384.

猜你喜欢

人才资源
“人才有价”充分释放人才资源市场活力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优化黑龙江省人才发展环境的对策思路
外宣媒体传播阵地建设研究与思考
基层女干部人才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基于一个县级市的调查
高校人才资源主权论
科学开发“五老”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