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5-07-04陈川
陈川
【摘 要】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只有掌握了这门艺术才能使课堂活跃,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求知的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本文作者就小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和广大老师一起进步,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兴趣;努力;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向导,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
一、关爱学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的动机
生活上要多关心小学生,由于小学生很崇拜老师,如果课外老师能多和学生交流,学生就会表现出很兴奋,对于这门课程很感兴趣,有些留守儿童或者离异家庭的儿童,如果多给予他们关心,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来报答老师。另一方面多关爱差生,有些学习差的学生,自暴自弃,放弃了本门课程的学习,如果老师多加关心,课下多辅导,同时让学习好的同学帮助他们进步,从点滴生活中帮助他们,他们也会逐步转变,爱上学习。
二、从课堂内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激发兴趣。我们做老师的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有趣的情景,使得学生亲自参与其中,这样学生才能越听越想听,他们的积极性被我们调动起来了,效果也好。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做游戏,或者进行表演,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这样的游戏或表演,就能引起学习的兴趣。
三、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更好的促进学习的兴趣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师生关系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孩子对于自己喜欢的老师以积极的态度和反应,容易与教师沟通,教学效果就好些。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以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多一点指导,多一点肯定,多一点沟通,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责任心,如语言上多商量、探询,少批评指责,让学生体验到尊重与自尊的感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如朋友相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首先家长要有“使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意识。父母也应该重视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培养:①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家长在家中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如:先管住自己,不要太宠溺孩子,什么都帮孩子做。②自己教给孩子的东西自己也要做到,如生活中的小事,饭前饭后洗手,起床不赖床等。③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要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经济和生活空间,要创造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和孩子身心健康的家庭环境。只有养好了良好的习惯,才能有更好的注意力,对于学习有目标性,有针对性,他们才有了学习的动力,从而为更好的培养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运用现代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实物演示写入课本上的许多东西,优秀而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孩子们一无所知。所有我们可以利用实物中所能看到的加以演示,效果就很好,可以找到一些实物或者标本也可以。
(2)摹拟实验。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实验,其中道理永遠不会明白,例如美术课肖像摹拟,同事一个人,被化成不同的肖像。
(3)图文讲解。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软件制作图文图文并茂的课件老讲解,这样讲课鲜活生动,更加形象。这样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前读死书,死读书的坏毛病,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也利于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
六、严格规章制度约束,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严格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发展,使其在规定的范围内按照正确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克服不良行为习惯不仅需要内部的意志力,也需要外部的强制力,要鼓励学生向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向努力,并提醒学生不要做违规违纪的事情。学校要根据具体实际制定学校德育工作纲要、学生一日常规、学生文明标准等规章制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逗硬执行,强化监督检查,真正实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在制度约束方面,要加强执行文化建设,经常检查,及时公布情况,奖优罚劣,形成风气。
总之,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以后的学习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老师应该抓住每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各个手段来激发课堂教学,来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我们教师要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从网络和书本上汲取知识,只有自己的知识充足了,知识不断更新,才能更好的上好每一堂课,同时上课时认真备课认真上课,使每节课都充实有效率,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乐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