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中有合,注重方法
2015-07-04谷小燕
谷小燕
【摘 要】合唱教学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合唱教学进入课堂,就是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合唱艺术中来。但如何在音乐课中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进行有效的合唱教学,培养学生的合唱素质和能力,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为了使合唱教学收到应有的效果,笔者认为合唱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合唱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营造多声氛围、注重因材施教等几方面来阐述合唱教学的一些有效做法。
【关键词】兴趣;方法;聆听;和声;有效
合唱是人类劳动创造的艺术通用语言,对于推动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具有持久而深远的作用。优美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而且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合唱内容,题材广泛,风格各异,然而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或许一直未被合理的利用。因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合唱教学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有的在教学时只教一个声部,合唱成了齐唱,有的干脆就跳过去不教了。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和学生始终没有接触合唱的机会,最终导致放弃。
而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能力,使学生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那么,如何有效进行课堂合唱教学,让合唱之花在课堂上绽放呢?这就成了我们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今年我有幸多次参加了有关“合唱教学”的展示和研讨,收获颇大。在日常教学中我也开展了课堂合唱教学的尝试,现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欣赏,激发興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对合唱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用心灵去唱好每个音符、每一段华彩乐章,去领悟歌曲所蕴涵的真挚情感,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合唱兴趣呢?
我校是一所寄宿学校,学生除了音乐课,平时听音乐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有效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校广播台播放合唱曲让学生接触合唱,有古典的、现代的、流行的、也有经典的。记得有一天,广播里播放了流行歌曲改编的《青花瓷》合唱曲,可能学生的耳朵对流行音乐特别敏感,也符合他们的心意。在上音乐课的时候,有好几个班级的学生就缠着我再给他们欣赏,在欣赏的时候学生不知不觉的就唱上了。于是我马上灵机一动,到网上下载合唱谱让学生学唱这首歌曲。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喜欢了合唱。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独唱与合唱相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欣赏同一首歌,体会合唱巨大的感染力与丰富的表现力。例如《踏雪寻梅》这首歌,我在教学时自己先声情并茂的独唱第一声部,再播放合唱曲,让学生评价合唱和独唱的区别。并进一步引导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让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作品中那纵横交错的美。
二、寓教于乐,注重方法
有了兴趣,对于学习合唱就有了最基本的保证。而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的声乐演唱形式,它与交响乐一样,具有丰富的色彩和立体感。要将这种合唱艺术的美感通过学生的声音表现出来,需要有一定的技能技巧的支撑。在长期的技能技巧训练中,如果只是单一的训练,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注重教学方法,将合唱技能技巧训练融入游戏活动、生活情趣之中,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记得有一次教育局举行的合唱研讨活动中,一位老师采用“照镜子”的方法做一系列与合唱有关的唱前活动的训练比较有效,于是,我也尝试将这种方法融入到我的音乐合唱课中,效果特好。所谓的“照镜子”,就是学生跟着老师做动作,老师怎样做学生也怎样做。首先要做的是“放松”,让学生跟着老师做动动头、甩甩胳膊、或做做体操动作,这样学生的肌肉能得到放松,心胸舒展,精神愉悦。学生感觉既是在学习,又像是在娱乐。其次在气息方面要用形象的比喻引导学生:比如“象闻花”一样做深呼吸练习,或者吹蜡烛的方法进行气息的控制,教唱《让世界充满爱》中,歌曲的每两小节都有一个四拍的长音,(谱例) 因为歌曲速度慢,所以这四拍特别不容易将其唱到位,于是,要求学生想象,把蜡烛上的火苗吹的一边倒但不能把它给吹灭,用这样的方法训练学生对气息的保持。
合唱讲究的是一个“合”字,在平时的音乐课中,我经常发现学生演唱时总爱大声喊唱,他们总认为哪个声部声音大,哪个声部就占优势。这样的声音特别不融合,为了克服这种用嗓子大喊的现象,要求学生轻声的唱母音“WU”,因为“WU”音特别能使学生的声音融合。合唱还讲究高位置,我让学生用半打哈欠的方法启发学生打开喉咙,并且嘴巴里用假声不停的念着“胡萝卜、胡萝卜” 要求高位置状态去念,一口气连着念,这样学生就能清晰的知道合唱的时候该用怎样状态和声音唱,然后再用念“胡萝卜”的声音状态有节奏的念歌曲中的歌词,念后再加上旋律唱,一步步的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合唱里只讲“我们”而不能讲“我”。总之,教师要想尽可能多的花样,让学生感兴趣,好把抽象的、枯燥的、刻板的、机械的训练改为具体的、形象的、有趣的、生动的音乐体验,让学生在轻松快乐地氛围中学习合唱。
三、声部学唱,注重聆听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聆听音乐是学生学好音乐的基础,因此音乐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必须从聆听音乐入手。相信大家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学生很会唱流行歌曲,没有人教他们唱,可他们都会唱,就是在不知不觉的边听边唱的过程中学会的。学会歌曲仅仅是基本要求,要想唱好歌曲,就需多听精唱,为什么要强调多听精唱,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在一些歌曲难点上反复演唱,反复纠正,就是唱不准确,教师煞费苦心地一遍遍重复,甚至通过节奏剖析来引导,但效果很差,究其原因是学生首先没有听准,他怎会唱准,所以教师只需提出难点对其进行准确范唱,让学生多听,当然不是毫无目的的反复听,要带着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在听准的基础上,精练,即可解决,如《踏雪寻梅》这首歌曲的第二声部的第一乐段:(谱例)
看似简单的旋律,其实易唱错。我第一次范唱的时候,问学生,主人公骑着驴向我们走来了,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表现驴和主人公在雪地里走路的时候轻松,愉悦的心情,音乐具有跳跃性。这段音乐的节奏音型基本相同,每句后面都有休止符,学生在学唱的时候容易把唱成,休止符也会惯性的填上歌词,所以我第二次范唱时,问学生驴在雪地里走路的時候脚的深度都是一样的吗?驴是一直走,还是走走停停的呢?这次我唱的就不是歌词了,而是曲谱了。唱完后学生回答:有深有浅,因为音高是有变化的。音乐中休止符的加入好像是驴走走停停的感觉。这样的问题非常形象、有趣、生动的让学生感受了音乐所表现的情景。通过两次聆听,学生对音乐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和认识,然后再让学生唱,学生唱会旋律以后,我再次范唱,问学生老师和你唱的一样吗?这次我就从力度上进行由弱到强的变化,学生非常清晰的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是驴在雪地里慢慢走近的感觉,马上就能用他们自己的声音将音乐的情景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多次的聆听中熟悉旋律,学唱的时候就很轻松的唱,课堂效果又好。
四、营造氛围,品尝多声
合唱讲究和声的美,声部的平衡,而学生平时在生活中接触的音乐大部分都是独唱的流行音乐,所以,他们难以感受到和声的魅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和声的练习。
1.基础训练创设和声
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东西。在师生问好的时候直接用两个声部进行问候,让孩子们一开始就进入合唱状态。在教唱歌曲环节,也可以在导入部分直接将歌曲中的难点当作基础的发声训练进行解决,对难点部分先有个突破,这样更能体现课堂的有效性。
2.音乐游戏感受和声
曾经看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音乐游戏“声音的传递”,方法如下:教师把一个音do一直唱着放在手掌心,送到学生的手掌心,接到音的学生唱着再送给别人,在学生不停地唱着do送给他人的同时,老师开始唱第二个音sol并送给另一些学生,渐渐地教室回荡着纯五度音程。接着送do和fa,教室回荡着纯四度音程。这个练习可以发展到不同音高的多声部练习。这个简单的声音传递游戏,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游戏过程中进行了音高、音准、音程协和感、二声部合唱能力的训练等多方面的训练。
3.轮流合作体验和声
平时班级合唱教学,分声部演唱的时候,唱的满好的,可是一到合起来唱的学生,学生总是会把握不住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平衡性,唱的时候也不注重聆听其他声部的声音,反复强调要求他们边唱边聆听,也没有效果。所以,我采用了轮流合唱的方法,比如,我请高声部第一小组同学和低声部第一小组同学合唱,其他组别的同学聆听他们的演唱,体验他们演唱的和声是不是均衡的,和谐的,唱后要求其他组别的同学给予他们评价,之后下一组同学的合作,就要注意之前出现问题。这样给学生有聆听同伴演唱的机会,比他们自己边唱边体会要更深刻一些,到最后大家合唱的时候再要求学生边唱边听就容易多了。
五、对待差异,因材施教
班级合唱由于孩子的嗓音条件和音乐素质各不相同,甚至还有五音不全的,这些都会给合唱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不能因为学生的音准或者节奏问题就放弃合唱教学或者是剥夺个别孩子合唱的权利。老师应该想办法,尽可能的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我校学生整体素质比较高,当然也有个别班级稍微薄弱,在这些班级里,我会将歌曲的合唱部分进行删减,或者将有些适合轮唱的歌曲改变为轮唱。我在教唱《雪绒花》时,书本上的合唱比较难唱,大部分班级的学生不好把握其音准,于是我就采用了音乐电影里面的父亲和女儿的二重唱版本,既好听又容易学唱,学生学起来也很开心,乐意学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慢慢的适当增加难度。
当然,要想把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搞得有声有色,教师应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注重理论学习,提高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日积月累的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并结合训练对作品作一些艺术处理。总之,班级的合唱教学有着广博精深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探索,让学生们在合唱艺术中得到情感的满足,获得美的熏陶。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制订
[2]李妲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
[3]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