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段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5-07-04杨明

双语学习·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学习方法解决策略

杨明

【摘 要】小学低段的课文内容都是浅显易懂的,但我们教学时面对的是六七岁的孩子,因此要求我们要研究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用适合的方法和策略,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才能用一篇篇课文帮助孩子们完成识字,提高其阅读能力的任务。下面结合平时低段阅读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谈谈解决策略。

【关键词】低段阅读;学习方法;解决策略

小学低段的课文内容都是浅显易懂的,但我们教学时面对的是六七岁的孩子,因此要求我们要研究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用适合的方法和策略,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才能用一篇篇课文帮助孩子们完成识字,提高其阅读能力的任务。下面结合平时低段阅读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谈谈解决策略。

一、先了解内容还是先识字。

教学一篇课文,我们一般都这样处理:①引入新课,读课题;②自读,解决字词;③ 检查学生读通读顺的情况; ④了解大意;⑤进一步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但是我们想想我们成人的阅读习惯:拿到一篇文章阅读,虽然有几个字不认识,我们决不会先去找一本字典来认识那几个字,再去理解内容,因为这几个字并不妨碍我们去了解课文内容。儿童的阅读心理我想也是这样的。

二、将识字和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但要考虑是不是每个字词都适合这样的处理。

在低段阅读教学中要尽量不要把识字和阅读割裂开来进行教学,因为随文识字既是识字教学重点,又是阅读教学重点,但是也要考虑每个字词是不是都适合随文识字。

因为我们每一篇课文都有一定的情感线,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的特有的意境。如果在进行随文识字时掌握不好分寸,一会儿在阅读理解在读书,一会儿又把字词拿出来认、写,这样就会把课文弄得支离破碎,课文的情感线意境等也被坏了。

三、朗读指导要讲究方法。

朗读能力是儿童必备的语文基本功。朗读将无声语言转为有声语言的过程中,就是一种思维创造,就是语感的训练,就是一种语言的积累。“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是小学第一学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朗读教学将教材把“朗读课文”作为每课的首要作业,凸显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课文,应把注意力集中到语感的培养上来。尤其是注意避免那些烦的分析讲解和“一问一答”。(课文都是浅显易懂的,不要低估学生。)

▲要重视发挥老师的领读、范读的作用,(老师要经常要做示范,因为孩子善于模仿)

▲不是每一段都要读,不是每一句都要读,要注意找朗读训练点.

比如看瓜第二自然段:爷爷的话怎么模仿,不好模仿,弄得全班哄堂大笑。所以要认真分析每句话,找准训练点。

▲注意拓宽朗读的功能。

读是我们语文课堂最主要的组织形式,但是朗读一定要有层次,否则就是傻读。一般来说,朗读分为这几个层次:读正确、通顺、流利;读懂;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

词语都有本身的特点,句子之间、段与段之间或互为因果,或为总分。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凭借教材我们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朗读教学也要有这个意识,在朗读教学中也可以渗透这种语言文字训练的意识。

▲抓住个别词语,通过读好这些词语,从而指导读好整段。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稳定的支点,我就能够撬动地球”低年级课文中,某一个生词常常就是那个“阿基米德”。抓准一个生词,也许就能借这个支点,带领学生体验“一河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曼妙。

那具体有哪些方法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看瓜》第二自然段:

一天早上,爷爷说:“今天我要撑船到镇上去卖瓜,晚上回来。”我自告奋勇地说:“爷爷,看瓜的任务交给我吧。”爷爷笑了,说:“好哇。”

教学这段时,老师提问:“我”是怎么接受看瓜的任务的?学生找到自告奋勇。老师出示词卡,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自告奋勇:在生活中,你都自告奋勇地帮爸爸,妈妈,老师,朋友做过什么事啊?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同学说停电了,我自告奋勇地去买蜡烛;妈妈受伤了,我自告奋勇地煮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孩子理解了自告奋勇就是积极主动地去争取做一件事儿,然后再让孩子来读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积极主动地争取看瓜的任务的。只抓自告奋勇一词,你看第二自然段的朗读,理解不就完成了吗?

(二)创设情境理解词语

处理《雨铃铛》中“招呼”这个词时,因为是一节公开课,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孩子们快看,今天后面来了很多听课的老师,快站起来,和后面的老师打打招呼。孩子们就站起来和后面的老师打招呼。有的孩子用手,有的孩子用嘴:老师好。老師接着说:“孩子们,刚才你在和后面的老师打招呼的时候,用了手,用了口,多热情啊!春雨也是这么热情地在和小燕子打招呼呢!谁来读读最后一句话。”孩子们情不自禁的加上了动作, 入情入境地读着: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来盖新房。

只抓了招呼一词,多么的效的朗读指导。

(三)利用多媒体理解词语

比如《歌声》的第二自然段。

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马金纳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着歌声游去。

老师在处理这段时,抓“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来理解课文,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声音,让学生形象、直观感受到这种声音,快速突破了难点。

当然在利用多媒体或插图帮助理解词语时,要注意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不要过早地出现画面,避免影响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四)利用手势来帮助学生理解。

理解“连绵起伏”时,老师用一高一低的手势巧妙地让学生知道了连绵起伏就是一高一低,一座一座连续不断的意思。

(五)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感受

在《 苹果落地》一课的学习中,理解“观察”一词时,老师出示一个苹果,让学生用眼睛上看下看,左看右看,让一个孩子用鼻子去闻,让一个孩子用手去摸,甚至让一个孩子去咬一口苹果,老师总说道:“用眼睛去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用嘴去尝,这就叫观察。”这样的教学一定能让孩子对“观察”一词记忆深刻!

(六)利用形声字的偏旁帮助理解。

《狮子和兔子》的第二自然段:

一天、狮子躺在草丛中晒太阳,没想到一群红蚂蚁爬到他身上,咬得他又疼又痒。

老师紧紧抓住“又疼又痒”来进行教学:狮子遇到了什么事?拿出“又疼又痒”的词卡,先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活中,你遇到过又疼又痒的时候吗?孩子发表完意见后,让孩子观察,疼痒这两个字都有什么偏旁,老师随后总结道:“是啊!又疼又痒可真不好受,就像你生病的感受一样,所以这两个字都有‘疒字旁,谁来读读这个词?”读好又疼又痒这个词后,再放回文章中读好这个段落。抓住又疼又痒就理解并读好了第二自然段,方法多好啊。

当然,处理字词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联系上下文理解,比如换词法等等就不一一举例了。

总之,在阅读理解,朗读指导时抓个别词语,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它往往可以取到一箭几雕的作用。

以上只是低段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不全面。我想,只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儿童的认知特点,采用合适的策略,就能够真正的发挥这些课文的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学习方法解决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处理策略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小学英语复习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心得
在体育课中设计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