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不用之用”
2015-07-04李娜方晓
李娜 方晓
【摘 要】美育是提升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社会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美育,在学生心灵中买下艺术的种子,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对繁荣兴盛中华民族文化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从不同角度的调研,试图揭示现代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欠缺,希望能够促进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和改进我国的美育。
【关键词】美育;艺术素养;培养
对于艺术的功能而言,其审美功能是最为重要的。我国古代的教育大家孔子认为:艺术的推广与“礼”的形成密切相关,在社会中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20世纪50-70年代,艺术的功能在我国被归结为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和认识功能。再往前追溯,1930年蔡元培先生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育大辞书》给美育下了一个定义:“美育者,引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我国教育部在2006年起草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并于同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校中实施。目的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时逢甘肃教育厅开展艺术教育科研报告会之际,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我省几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做了调研,以期了解当下高校大学生的艺术素养现状及需求,以此说明艺术素养对即将成为国之栋梁的大学生群体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这项调研活动以我省各大高校(包括职高)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收回并统计《大学生艺术素养调查问卷》1197份。调查问卷涉及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级的学生:其中包括艺术专业和非艺术专业学生;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调查问卷涉及两个部分:学生艺术素养的基础情况和艺术认知情况。第一部分是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包含学生就读年级;目前对自己艺术认知程度的打分(满分5分);参与过的艺术活动类型(音乐、舞蹈、美术、影視);大学期间选修音乐、美术素养课的数量;接触艺术品的方式;是否参加学校艺术社团和艺术活动的情况等。第二部分是对学生具体艺术认知情况的调查,包含学生对观看画展或演奏会的的喜好;主动观看艺术作品的频率;造成目前艺术认知程度较低的主要因素;以及有关艺术素养常识的是非题。
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如下:
1、本次调查学生中艺术类学生占 25.7%,非艺术类学生占74.3%。2、大学期间是否选修艺术素养课:是占78%,否占13.7%(剩余部分是未标明是否选修艺术素养课)。3、是否主动接触艺术作品:是占66.8%,否占26.2%(剩余部分是未标明是否主动接触艺术作品)。4、是否参加学校艺术社团:是占29.4%,否占56.4%(剩余部分是未标明是否参加学校艺术社团)。5、是否参加学校艺术活动:是占43.7%,否占47.6%(剩余部分是未标明是否参加学校艺术活动)。6、美术素养认知题:是占40%,否的占56%(剩余部分是未标明答案)。7、音乐素养认知题:是占42%,否的占55%(剩余部分是未标明答案)。
本次问卷调查时间是2014年9月,参与调查问卷的学生中非艺术类比重大,占总人数中的74.3%,使得调查结果更能准确代表我省在校大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现状。本调查问卷又以大二、大三的学生为主,占总数的78.6%。较准确的反应了大学艺术素养教育的现状。
从问卷第一部分分析如下:
调查学生在校期间是否选修艺术素养课,其中78%的学生选修了艺术素养课,未选修的只占13.7%,而未选修的学生中还有一大部分是还未参加选修课的大一新生。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艺术素养有着较强的求知欲。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艺术作品的可能,此调查问卷设计了“是否主动接触艺术作品”的是非题。统计显示,主动接触艺术品的学生占66.8%,不主动接触的只占26.2%,这说明了学生总体还是很喜欢欣赏艺术作品的。学生的校园业余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本调查问卷针对学生参加艺术社团情况的调查表明:有56.4%的学生不会参加学校艺术社团,只有29.4%的学生会选择参加学校的艺术社团。但学生对于学校艺术活动的参与似乎相对踊跃些:有 43.7%的学生会主动参与学校的各种艺术活动,但仍有47.6%的学生不会参与艺术活动。
问卷第二部分则主要分析了在校大学生对美术类、音乐类基础知识认知的情况。美术知识和音乐知识的比重相同,各12道是非题,都是美术和音乐的常识问题,反映出了大学生的艺术素养认知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只有40%的学生了解美术常识,不了解的学生占到56%。而音乐常识问题只有42%的学生了解,55%的学生不了解这些最基础音乐常识。我省在校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通过此次调研的艺术素养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艺术素养认知情况的确令人扼腕叹息,同时说明我省在校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情况亟待解决。
孔子的艺术学思想具有一定的体系性,他认为:艺术的推广与“礼”的形成密切相关,在社会中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蔡元培先生给美育的定义表明:美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同时是在美学理论指导下的感情教育。蔡元培先生还指出:“从柏拉图提出美育主义后,多少教育家都认为美术是改造社会的工具。” 这里的“美术”是对美术广义的理解,实为“艺术”。各种艺术门类的艺术教育对培养和树立人类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就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看,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可是相应而来的各种问题也产生了。现在的社会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从郭美美到邢利斌,从瘦肉精、地沟油到黄金大米、转基因食品,从雾霾到中国多家城市的水污染事件,无一不挑战着中国人的生存底线和道德底线。
蔡先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因为审美意识、艺术和宗教有着相同之处。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指出“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我国1949年建国,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260.2万名,除去其他民主人士,让民众信奉某一种宗教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安抚人心、教化人伦的最好办法就是“美育”。
从1903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把西方美育理论引进中国,到“以美育代宗教”,再到教育部在2006年起草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艺术教育无数次被提上日程,可是今天已接近普及教育的大学教育中艺术素养教育的情况却岌岌可危。
综上所述,大学生从自身来说是很喜欢艺术的,也知道艺术教育的有利之处,同时也希望学校更多开设艺术素质教育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改善艺术素养教育这种困境,绝不是一两人甚至一两个部门就能决定和改变的,但我们首先要意识到艺术素养教育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性,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使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力求得到切实可行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174页.
[2]《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