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民办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研究
2015-07-04齐新林
【摘 要】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民办高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不高,所以,探讨民办高校学生如何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及创新能力,对民办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因素,民办高校学生学习的特征,进而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学管理、加强校企合作和校风建设等方面入手,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对策。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自主学习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民办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机构,客观上要求民办高校必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文章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养成展开分析。
一、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
大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作用,我们通过访谈发现,个人学习动机是主要因素,其次还包括学习环境、教师教学设计与引导。
(一)就学习动机而言,早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赫尔(C.L.Hull)在其学习理论中就提出,学习动机对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影响作用,他在研究中指出学习由内驱力和习惯强度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用公式表示就是:SEr=D×sHr。SEr代表反应势能,D代表内驱力,sHr代表习惯强度。该公式指学习是由内驱力和习惯强度的乘积所决定的。当内驱力为零时,反应势能就会为零;当内驱力增大时,反应势能就增高,增到多高,要视习惯强度而定。
在我们的实际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动机不明确的特点,正是由于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意愿不强。由于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学习成就感。而学习兴趣和学习成就感是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重要因素,有研究已经表明,学生学习的兴趣越高,其学习愿望就越强,学习效果也就越好,从而学生感知的学习成就感也越强,提升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因此,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意识,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就学习环境而言,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對于一个大学而言,其教学方式和模式已经和高中教学具有很大的差异,学习的氛围不再集中在班级体现,班级已经成为一个松散的组织,学生学习行为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会更大,因此,学习氛围对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作用。根据我们的调查,民办高校和重点高校,在学习氛围上具有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图书馆、自习室的人数上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民办高校为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会集中组织学生去自习,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我们认为,学习氛围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是一个系列工程。
(三)就教师教学设计与引导而言,不同的教学理念和设计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从而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在早期,我们的教学基本是强调教师教的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没有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有研究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有积极的作用,并认为,我们的教师应该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同时,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在不同的课程上是存在差异的,一般而言,在实践课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行为就比较积极,而在理论课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就明显下降。教师在介绍新鲜事物时,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比较积极,教师在介绍比较陈旧的事物时,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比较消极。
二、民办高校学生学习特征分析
基于我国目前的招生体制,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上,大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热情不高。根据我国现有的招生录取制度,我国民办高校在生源选择上没有太多余地,基本上是安排在第二批次或者第三批次录取,生源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被录取的学生基本上在文化成绩,尤其是数学、英语成绩等方面基础不扎实,从而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学习热情不高。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民办高校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并没有在图书馆、自习室,更多的是和朋友在一起进行娱乐活动,自主学习欲望不高。
(二)学习动机不明确。我们的学生从高中进入到大学,由于大学管理和教学方式与高中具有明显差异,学生还不能适应这种放任式的管理方式,不适应缺乏监管和监督的学习行为,也没有像高考那样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学习动机不明显,甚至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导致学习盲目,缺乏规划和持续性。
(三)学习信心不足。由于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识不足,对民办院校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偏见,这种社会认同也会传达给民办院校的学生,致使其存在自我放弃的行为,在心理层面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
三、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民办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的培养对策
针对目前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需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师教学、学校管理和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对于民办高校而言,结合民办高校学生学习特征及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因素,我们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转变学生学习行为和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们的教师首相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因此,高校管理者鼓励教师转变思想,支持教师通过教学研究来提升教学水平,引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确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通过宣传和典型示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的养成。我们的教学管理者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要去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可以将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二)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指引学生发展。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能够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对学生自身发展的目标具有指引作用,学生自身发展目标的确定,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产生明确的学习动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人才培养方案还涉及到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在确定课程体系时,我们要从学生需要的角度出发,创新课程体系,建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课程体系,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养成。要多开发些讨论型、项目驱动型等课程,要保证在课堂上能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要加大实践教学比例,让学生真正参与实践,通过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就发现,对于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自主解决的欲望就较高,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更加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更容易养成自主学习的行为。
(三)加强教学管理,改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管理,引导教师教学行为,改善教师教学质量。如在课程的讲授方面,应该鼓励教师尽量少讲理论,多讲应用,授课内容要做到精细化,突出重点、突出新的观念和思想,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强互动,通过互动来激发学生思考的本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如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训练学生自主提出問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设计上,鼓励教师要主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基于学生的情况设计课堂教学,包括内容、形式、手段等,多运用网络资源,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而言,虽然其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不浓厚,但是对学习成绩还是比较关心,因为学习成绩关系到其毕业证,基于这一点,我们认为可以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考核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如学习考核要注意“内外兼修”,具体来说就是要关注课堂上的考核和课堂外的考核,通过课堂外的考核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去主动学习,养成课外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考核中,要注意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考核的形式、内容要多样化,从而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自主学习。
(五)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基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们应该加强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让学生深入到岗位学习,从而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行为。
(六)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学校学习氛围对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学校要多设立相关学生团体,通过学生团体组织相关活动促进学校学习氛围的形成,让学生带领学生学习,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总的来看,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培养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和人员的参与,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苏思慧,金盛华.学习习惯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J].学科教育,1999,9.
[2]庞维国.自主学习理论的新进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3):68-74.
[3]何 薇.培养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07,12-15.
[4]李智哗.论大学生自主学习之基本条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34(6):146-147.
作者简介:
齐新林(1967—),男,江西余干人,江西科技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