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演奏分析
2015-07-04吴倩霞
【摘要】《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是李斯特根据匈牙利民间音乐改编的优秀钢琴作品。这首作品有高深的技巧和细腻的情感。笔者学习钢琴多年,也演奏过这首作品。本文结合自已体会与研究,主要从作品结构、演奏技巧及音乐表现方面分析,期演奏者和钢琴爱好者能更透彻的理解和弹奏这首作品。
【关键词】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钢琴;演奏
一、李斯特与《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
李斯特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匈牙利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兼音乐评论家,他天才的作品和卓越的技巧把钢琴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在钢琴上,他不断探索和丰富各种技巧实现管弦乐队的宏伟效果,作品中有诗歌般的抒情、轻歌曼舞的精灵、振奋人心的舞蹈、波涛汹涌的气势,被人们称为“钢琴之王”和“魔鬼般的帕格尼尼”。
《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创作于1840-1851年间,李斯特回到家乡匈牙利,匈牙利正处于奥国统治,人民生活苦难。满怀爱国之心的李斯特决定用狂想曲的形式来表现对祖国的深情及争取民族独立的决心。在这首作品中,融入大量匈牙利民间音乐与吉普赛歌舞音乐元素,尤其是吉普赛舞曲音乐“查尔达什”的结构,以慢板的“拉苏”和快板的“弗利斯卡”贯穿全曲,充分体现匈牙利绚丽多彩风俗与光辉灿烂的文化,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人类音乐的珍宝。
二、《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结构
全曲自由曲式,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17)a小调、单三部曲式、“拉苏”风格,仿佛回忆民族苦难的往事,情绪略带忧郁。音色如柔柔的月光般静谧柔美,体现含蓄深沉的内在美。第二部分(18-41)A大调乐段、慷慨激昂、意气风发,有一种英雄主义气概,又像一曲雄伟悲壮的战歌。第三部分(42-127)#f小调乐段、十分活力、生机勃勃的“弗利斯卡”欢快的音符在钢琴上飞舞,如一群活泼精灵在湖边快乐玩耍,音色圆润通透。第四部分(128-166)#F大调乐段、八度和弦似乐队齐奏一样气势磅礴,旋律奔放激昂,犹如婚礼场面的群舞般激动热烈。各部分音乐形象丰富,对比鲜明,是一部伟大的民族史诗。
三、《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演奏难点与音乐表现
第1到第10小节主要由震音和琶音组成,宛如轻柔的月光照耀下波光粼粼水面上泛起的点点星光,朦胧的美中带有一丝伤感。震音和呼吸密切配合,全身心的投入音乐中。震音要弹的均匀有深意,把听众带入安静的沉思中。力度在“p”的基础上,用指腹贴琴键弹奏,力量通过松弛的手臂到达指尖。每组震音弹奏的手指聚集力量并轻轻地揉下去,保持手掌平稳,手指动作小。在音乐处理中,震音可稍慢后快,力度渐强,宛如远方飘来悠扬的风铃声。左手琶音快速敏捷,似乎对前面音乐的总结。
笔者认为第十小节充满民间音乐的魅力,切分节奏模仿民间舞曲鼓点,琶音和装饰音要干净利落,是表现民间拨弦乐器的声音。注意附点音符中的小连线和跳音,充分利用手腕力量将重量转移到跳音上,弹的短促利落,充满趣味。
第11、12小节风格出现重要的转变,需要演奏者精力充沛的演奏,力度增强到达“f”。和弦运用腰背力量,集中到指尖迅速下键,发出圆润饱满音色。从这两小结的第三拍开始旋律变为左手,双音的连接需要加强练习,手腕带动力量转移。此处表现出坚定决心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第13、14小节力度回到“p”,音色像夕阳下美丽的蝴蝶轻轻拍打翅膀般轻盈,又像一股清泉滋润心扉。左手切分节奏似远处飘来手鼓声,在右手灵巧的双音配合下,描绘吉普赛姑娘的细碎灵巧的舞步,这两小节多运用指尖触键,触键面积小,配合琴键反弹力离键,增强手指对音色的控制,使音色清脆有弹性。第14到17小节华彩部分,手指如一股旋风般在琴键上一掠而过并渐强上去,手指贴近琴键,不抬手指,利用指尖的力量轻轻的推下去。音色飘渺朦胧,在增音踏板的配合下一气呵成。
第17小节末尾调整呼吸和情绪,以保证最佳的状态来演奏第二部分,这部分音乐明亮宽广,诉说着匈牙利光荣历史。第18到第25小节右手和弦威武雄壮,左手柱式伴奏稳健有力,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出现的大量装饰音和倚音要与旋律合为一体,体现民间舞曲细小华丽的装饰,如舞者身上佩戴的耳环、手镯碰击发出的细碎响声。第26到29小节音乐变得更为豪迈开阔,旋律在低音区浑厚的奏出,在模仿竖琴琶音的伴奏下,音乐婉转动人。左手手指贴近琴键,多用手臂的力量推向琴键深处。心里可以跟着旋律歌唱,增加音乐的律动和感染力。第30节长琶音如狂风般席卷而来,增音踏板要踩到D音,让情绪更加激动。第32小节不规则的装饰音,根据民间音乐节奏特点来调整速度,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音乐处理的从容不迫。
第三部分快板、充满活力,音色像珍珠一样晶莹透亮。4/2拍子匀称节奏,仿佛让人联想到童年单纯快乐的游戏。此部分增音踏板少用,让音色干净明亮。快速弹奏中多用手指的力量,放松整个手臂手腕,用指尖小面积快速触键,指尖集中力量到发力弹奏时间尽可能的短,利用指尖的重力和琴键反弹力快速离键,离键手指回到原位,动作小并立刻放松,保证连续跑动中手指灵活自如,音色轻巧颗粒。第63到70小节连续下行半音阶,每拍拍点清晰,指法要规范,节奏不应被换指拖慢。第71小节两组三连音,过渡到新材料。第72小节开始用炫耀、纯熟的技巧来演奏,左手跳音俏皮欢快,右手十六分音符呈波浪型跑動,要用最快得速度达到炫技效果。第120到125小节双手琶音在“ff”的力度上,制造出一片波澜壮阔的大海,似乎有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呼啸而来。
第四部分描绘欢乐热烈的乡村舞蹈,双手八度和弦奏出磅礴的气势,烘托出欢腾、热闹的气氛。第128到143小节力度稍作收敛,情绪轻松愉快。从第144小节到最后力度不断加强到达“con tuttu forza”,在#f大调主和弦上完满谢幕。八度和弦快速弹奏中放松肩、肘、腕,充分利用腰背力量传递到琴键,八度连接中掌关节要有稳定支撑,加强手指尤其小指的主动性使旋律准确。
四、结语
《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是一首高难度的经典钢琴作品,在学习这首作品时需要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才能在音乐表现上尊重原作者作品风格,又能融入自己的情感,让演奏更有激情与表现力。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兴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2]周小静.钢琴之王李斯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吴倩霞(1991—),女,四川内江人,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