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语学习者的语言

2015-07-04赵栩

校园英语·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介语语言迁移二语习得

赵栩

【摘要】中介语是二语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语言系统。目前学术界对中介语的研究有很多,但是纵观之前的研究,对中介语的成因分析大多都是蜻蜓点水,并没有进行详细系统的分析。本文将先探索中介语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对中介语产生的根源——语言迁移、过度概括、训练迁移、学习和交际策略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期对今后的外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介语 二语习得 语言迁移

二语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虽然历史并不长久,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关二语习得的研究占据了语言学领域的核心。而中介语理论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中介语是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语言现象,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格(Selinker)于1972年率先提出来的。他认为中介语是第二语言习得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定语言系统,一种介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体系。中介语兼有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特征,并逐步向目的语靠近,却并不是目的语。在中介语理论提出之后,很多学者对中介语的成因进行了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系统地对中介语的成因进行研究,以期对日后的外语教学提供参考。

一、中介语理论奠基

1.行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曾在西方心理学界占据支配地位长达半个多世纪,也对语言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行为主义学习者认为,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作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并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认为人类的学习也要通过操作性的条件反射,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学到的行为得到强化就是刺激辨别的过程。但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并不能有效解释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因为语言学习者并不是简单地重复他们接收的语言信息,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规则。而语言学习也不仅仅只是对语言输入作出相应的刺激反应和强化,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输出并不是对输入的复制,而是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中介语正是在个由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中产生的。

2.心灵主义学习理论。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心灵学派对行为主义的语言习得观进行了严厉地批评。他认为“行为主义的观点无法解释语言习得中的两个基本事实:儿童能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能够理解和使用以前从未听到过或接触过的语言;即使是在有缺陷的语言环境中,儿童依然可以系统地获得母语。因此,外在因素无法充分揭示语言习得,包括第二语言习得。心灵注意对语言习得做出的解释是,人类生来就具有习得语言的认知机制,即语言习得机制。”

根据心灵学派的理论,目的语学习和母语习得都是受到同一的机制、程序和策略制约,唯一的区别就是二语习得者可以得到母语知识的协助。而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恰恰证明了学习者有他们自身内部的课程大纲,学习者是摄入,而不是输入,也就是说摄入不等于输入。

但是错误分析研究的重心始终是针对学习者出现的错误,并没有办法对二语习得做出全面、客观的描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中介语理论。中介语理论不仅仅关注学习者的语言错误,更关注语言知识的整个系统和组织,它的产生标志着二语习得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中介语产生的根源

从认知主义观点出发,塞林格从五个方面归纳了中介语产生的根源:语言迁移、对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训练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1.语言迁移。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是指先前习得的目的语和任何其他语言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当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二语习得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会根据母语学习的经验创造出一种过渡性的的语言——中介语。这种过渡性的语言具备自身独特的语言形式和语言规则,并且会随着目的语新知识的增加和水平的提高不断变化调整,直到语言学习者实现目的语知识和技能的自动化。语言迁移会发生在二语学习者语言的不同层面上。在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各个层面上的迁移都会产生相应的中介语。语音迁移是二语学习过程中比较常见的迁移现象。由于汉语采用声调语音来辨别不同意义,而英语则是使用语调语言,因此很多英语初学者在学习英语语音语调时觉得很困难。而且汉语中没有英语齿音[θ]和[?],因此我国很多英语学习者受汉语的影响会把这两个音读成[s]和[z]。南方的学生有很多分不清[l]和[n],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也会产生相应的负迁移,导致发音错误。英语中的词汇和汉语也有很大的区别。有时候一个英语单词往往会有很多种解释,而英语的初学者总是希望能够给每个汉语词汇都找到相应的英文翻译。这样就导致出现很多中国式英语翻译,比如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翻译成 “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诸如此类的错误还有很多,都是由于忽视了目的语的词汇涵义而产生了错误的中介语翻译。在句法层面上,由于母语迁移的影响会产生很多语序的错误,比如汉语我们会说“我很喜欢英语”,而很多初学者会将其翻译成“I very much like English”,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 “I like English very much”。同样我们对英语“No,he is”的对应汉语翻译应该是”是的,他就是”,而有的学习者会将其翻译成 “不,他就是”。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介语的产生与语言迁移密切相关,因此在二语学习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利用母语知识促进正迁移,消除负迁移是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2.过度概括。所谓概括,就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学习过程中的个别事物推断得出的一般性的规则或结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概括是一个极其普遍的学习策略,有助于学习者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其共性或者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进而洞悉事物的本质,减少个别学习所带来的困难,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物极必反,如果学习者总是试图找到概括性最强的规则,就有可能赋予其过大的威力,从而概括的适用范围超过了合理的界限,导致过度概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最典型的过度概括的例子就是对英语动词过去式的掌握。很多初学者对动词过去式的不规则用法掌握不好,往往就会把一般规则广泛使用,比如drink,过去式应该是drank,而有些学生会写成drinked。这种想当然的概括行为往往导致学习过程中错误的中介语的产生。类似的还有对名词复数的掌握,学生往往会记住在名词词尾加s或者es,将其转化为复数,但是往往会过分使用这些规则,以至于忽视了一些特殊名词的复数。比如foot,tooth,child这些词,有些同学直接在后面加上s变成复数,而事实上这些词并不遵循名词变复数的一般规则,它们的复数形式分别是feet,teeth和children。通过对过度概括现象的观察,我们会发现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者总是想法设法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来促进后续的学习,即把新的知识项目尽可能地纳入熟悉的语言规则里。这样学习者往往就会使已学规则的使用超出其适用范围,而犯过度概括的错误。但是随着学习者知识的增长,他们会渐渐减少这些错误,并尽力去掌握目的语的规则和特例,使受母语、知识水平或认知能力影响产生的中介语尽可能地靠近目的语,最终实现彻底掌握目的语的目标。

3.训练迁移。训练迁移主要是指二语学习者受到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材料的影响而形成的中介语。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或者教材内容不适合都会引起学生训练迁移现象的产生。在严格的教学锅里或替代式学习环境中,由于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或制约,训练迁移往往会表现的更为突出。为了使学生的口语更接近以目的语为母语的人们的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要求学生反复操练模仿外国人对话并根据学习阶段调整对话难度水平。这种外国人话语式训练能有效促进学习者产生正向迁移,不仅能降低二语学习者的语言理解难度,而且使学习者的思维发展能力更加接近以目标语为母语的人群。但是并不是所有针对二语学习的课堂训练都能够使学习者产生正迁移,教师的有些教学也可能会导致诱导性错误。比如过度强调动词write的过去分词written的拼写,可能会引导学生把write的现在分词写成writting;而且有些教师在练习中过多使用he,而she的使用频率偏低,会使学习者在应该使用she的地方无意识地使用he,这样的训练则会导致语言学习的负迁移。

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是指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获取、贮存、检索和使用信息而采用的各种计划、行为、步骤、程式等,即学习者为促进学习和调节学习采取的各种措施。为了促进自己的学习,二语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综合运用口语技能、词汇学习策略、听力策略、写作策略、阅读策略等。而母语在这些策略的使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远远超出简单的“翻译作用”。二语学习者会使用母语来帮组他们解决字、词、句的困难,依赖母语来操控写作过程及组织思想等。而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类型和有效性也有他们的二语熟练程度相关。熟练程度较高的学生比熟练程度较低的学生使用更多的策略,而母语与二语之间的距离也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过程也促进了他们学习过程中中介语的产生。

第二语言交际策略是指语言学习者在遇到由于语言资源有限而无法表达某些信息的情况时,为了克服交流障碍而采取的技能。学习策略是交际策略的基础,交际策略反映着学习策略。随着学习者目的语知识系统逐步完善,他们的中介语系统也处于不断的重组状态中,交际策略测是影响中介语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中介语构建的手段之一,其中转述和躲避为目的语交际者使用的频率颇高。比如当学生想不起一个单词是,会回避该词而用其他词汇取代,用 “I love that girl”来替代 “Im keen on that girl”。回避规则虽然能帮助学生实现交流的顺利进行,但是过分寻求“回避”会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产生满足现状的惰性。

三、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中介语是任何一个二语学习者的必经之路,学习过程中中介语的演变和重组见证着语言学习者知识积累和技能提高的过程。大部分二语学习者很难在准确度和得体度上达到自己母语或者目标语的程度,只能达到中介语的某一个阶段。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时也要意识到英语学习是一个系统和复杂的过程,对不同原因造成的中介语也应区别对待。这也要求教师首先具有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对比语言学和文化背景差异方面的知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因汉语和英语不同及文化背景知识的不同而产生的中介语具有预见性,并根据中介语产生的不同原因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由于母语知识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迁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和促进母语的正向迁移,尽量减少或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并且提醒学生注意规则的特殊用法,避免因过分强调某些规则或用法而造成学习者在学习中犯过度概括的错误。同时,教师在想学生传授交际策略时应采取适可而止的态度,既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交际策略,又使他们明白语言的积累和技巧的掌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抱有投机取巧的态度过分使用一些交际技巧,导致得不偿失。

随着对中介语研究的深入,二语学习的难题会不断被攻克,了解中介语的成因对广大的外语教师来讲是必修课,他们对中介语理论的领悟也必将有助于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Selinker,L.Interlanguag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10).

[2]Selinker,L.Language Transfer.General Linguistics.1969(9).

[3]Chomsky,N.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ass.MIY Press.1965.

[4]戴煒栋,王栋.语言迁移研究:问题与思考[J].外国语,2002,(6).

猜你喜欢

中介语语言迁移二语习得
依托文本,生成微作文精彩
基于语言迁移理论探索二外日语教学改革
从认知心理角度分析中介语石化的成因
法语初学者语音错误分析及语音课程教改思路
文化适应视角下的中介语倾向性探讨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外语学习中中介语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