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老子“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涵义

2015-07-04冯柱新

大观 2015年9期
关键词:大音希声老子

摘要:老子对审美和艺术采取了一种完全否定和排斥的态度,但并不是一般地反对美和艺术之类,而是厌恶那种过分的、奢侈的、令人混乱的、令人迷狂的纵欲式审美享乐,反对把声色之娱作为纯粹的感官享受的工具。“大音希声”,无为的自然的音乐为道的音乐,符合道的特征,是一切人为音乐之本,无所不在,无所不容。它是最美的,又是无声的,是音乐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老子;大音希声;音乐美学涵义

我国的先秦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过度时期,着一时期,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发生着质的变化。人们已经逐步的旧思想解放出来。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其中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对后世的思想音响是最为深远,音乐美学亦是如此。

一、提出及释义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被认为是老子最重要的美学思想之一。老子的原话是这样的:“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老子》第四十一章)

(一)对“大”的理解

这段话在文辞上一般是好懂的。正确理解“大”的本义最为关键。王振复先生认为,此处的“大”决非“大小”的“大”,而是指原朴、原始之意,可作本原意义理解。(王振复《中国文化的文脉历程》)此说有深刻的见地,可信。就是说,上面一段话中的“大白”“大方”“大器”“大音”与“大象”,乃“原白”“原方”“原器”“原音”与“原象”之谓。根本而原朴的白,好像是黑的一样,因为既是原朴之道,则无所谓白还是黑。同理,原朴之道无所谓方圆。原朴之器,因为是根本意义上的“器”,当然总是有待于完成(晚成)的器。原朴之“声”,当然是无声的。有声之音,还能使原朴之“音”吗?原朴之象,同样是一种“无形”状态。总之,“道”是“隐”的存在,无以名之。(名可名,非常名)

所谓“大音”“大象”,就是原朴之音、原朴之象,指自然、生命之初始的混沌状态,即“惟恍惟惚”“昏昏默默”的原朴状态,这是原始先民对“道”的一种体悟,是老子对“道”所做的一种勉为其难的描述。可见,这段话本与美学思想无关,因为,老子在这里要说的并非艺术(造型艺术与音乐),而只是他对心中所悟之“道”的一种形象的描述。但是,“音”“象”往往与美、审美相联系,所以,“大音”“大象”也便可能与美、审美悠关,特别是经过后世的哲学家、文论家发挥和阐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便被赋予了深厚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大音希声”中的“希”

《老子》中“听之不闻曰希”的解释。意思是说“希声”并不表示声音少或者没有,而是我们感觉不到,或者可以理解为好的声音不以形式美为美,而是重寄情,轻发声。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奏出的音乐再美好也难免有缺陷和遗憾,不如音乐本身那么完美,这种音乐思想与欧洲古典主义的音乐思想是完全背离的。

二、“大音希声”对音乐审美产生的影响

(一)欣赏音乐要有审美的心胸

没有审美的心胸就无法进行审美,因为“至乐不笑,至音不叫”。(《淮南子说林训》)优秀的音乐是要让人慢慢的去品味的,这“品”的过程,就是欣赏的过程、审美的过程。正如有的论者支出:“在中国美学史上,审美心胸理论是一个影响很大的理论”。这种审美心胸的理想虽然是有庄子建立的,但是它的最早年的源头却是老子。

(二)启迪了音乐创作和实践中的灵动精神

启迪了音乐创作和实践中一种不同于“雅乐”也不同于“郑卫之音”的灵动精神,这种灵动精神的价值指向就是自由与自然。因此,它就有可能是传统音乐的颠覆者,也可能是新音乐的创造者。如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适酒,辄抚弄以寄其意。”琴无弦,弹不出乐曲。但是表达了一种士人的精神境界。音乐从魏晋开始,就是士人体验玄理,铸造人格的手段。士人之乐,不是朝廷的宗庙仪式的音乐,也不是宮廷欢宴、民间节庆的艳丽热闹音乐,而是表达士人性情和形而上境界的音乐,即所谓“游心太玄”,士人们在“游心”的过程中,把握“道”,进而达到“与天和”的目的。

三、“大音希声”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虽然说在中国封建制度社会统治的历史时期,老子的音乐思想通常被视为是消极的,但实际上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却对中国的音乐审美趋向产生了重要的、基础性的影响,现阶段对世界的音乐美学思潮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的艺术家评论家不对当前的一些音乐作品进行适当的批评和引导,忽视和偏离社会主导文化审美倾向,其结果就会使我们的精神世界、精神产品,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和社会表层民众的审美倾向出现偏差,这将是我们的音乐审美教育所不愿意看到的,应当引起全社会的总够重视。现在看来,传统美学中老子的一些思想,至今仍散发着理想的光辉。因此我们必须要重新审视传统音乐美学中的一些理性审美,这对于当今处于价值观转型期的社会音乐文化发展是很有必要

四、结语

“大音希声”是一种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它揭示出,最完美的文艺作品都必须进入道的境界,进入自然朴素而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本真境界。懂得“道”的奥秘的人所追求的“美”是那种不把人牺牲于声色贷利、仁义礼教等外物,不使人为那些外物所奴役的美,即自然真朴的美。只有这才是绝对的,唯一的、真正的美。

【参考文献】

[1]孙常德.谈《老子》中的“柔弱”思想[J].中国道教,1994,(02).

[2]蒋孔阳.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J].福建师范大学报,1994,(02).

[3]叶明春.《老子》音乐美学观新探[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94,(06).

[4]田银龙.“ 大音希声”辨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01)

作者简介:冯柱新(1978.2),男,汉族,讲师,研究生,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研究方向:音乐鉴赏与评论方向。

猜你喜欢

大音希声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浅谈“大音希声”
老子“大音希声”的深层义理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大音希声,温婉如玉 Bowers&Wilkins PX
智者老子
北大簡《老子》釋文指瑕
大朴不雕(2)
大音希声默奉献“氢弹之父”树栋梁——于敏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