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2014-09-03刘俐彤

艺海 2014年1期
关键词:大音希声美学思想哲学思想

刘俐彤

【摘要】“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作为道家学说中具有深刻辩证思想的命题,包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和美学思想,而且对中国后世艺术影响巨大。“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探索与追求的是一种自然、和谐、整体的美,是一个有无相生、虚实相成的完美境界。

【关键词】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哲学思想 美学思想 艺术内涵

一、提出及释义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其源于《道德经》,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思想,体现了老子哲学的精湛与深邃。

王弼认为,老子的“大音”就是优美和谐的完美音乐,是五声的美妙合响与共鸣。《礼记·乐记》:“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郑玄注:“宫、商、角、徵、羽,杂比日音,单出日声。”《诗大序》:“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新书·六术》说:“五声:宫、商、角、徵、羽,唱和相应而调和,调和而成理谓之音。”由此可见,“大音希声”中的“声”指五声中宫、商、角、徵、羽中具体的一类。五声相比成理、成文,形成旋律乐段而成为“音”。“大音”,就是闻不出某一具体声响的美妙合音,它是宫、商、角、徵、羽五声的混合,是优美和谐的。“大象”与“形”的关系亦是如此。所谓“大象”就是看不出某一具体的形而含有很多个形的全象,这个象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可见,老子和王弼把“声”和“形”作为一个特殊的属性,将“音”和“象”作为综合的概念,“大音”、“大象”是指多种特殊之“声”之“形”消融于整体的状态,“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强调的是和谐而完美的统一整体。

二、思想境界与哲学内涵

老子哲学思想的支柱是“道”的学说。《老子》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是说“道”是个“混然不可得而知”的物体,它是万物的本源,派生天地万物,是一种“有”。《老子》三十五章:“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闯,用之不足既。”是说“道”的若有若无。《老子》一章:“无,名天地之始。”这是说“道”作为“无”可生“有”,无而不由,所以它实际上是一个“无”,没有任何规定性。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思想就是让我们去体会和领悟“有”与“无”的境界。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里他以车轮、陶器、房子作比喻,说明“无”和“有”是相互依赖的。车轮、陶器、房屋之所以有它的作用和价值,主要在于“无”和“有”、“虚”和“实”的作用。因此,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即最完美的音乐是“听之不闻”的音乐、最完美的形象是“视之不见”的形象。这也是老子“道”的精神的实质,“大音”与“大象”包容众声、众形,而又不特别显出某一具体的声和形,是众声众形的和谐统一。

三、美学思想及艺术内涵

作为一种特殊审美境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不仅与老子“道”的哲学思想相联系,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与艺术内涵。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万物产生的本源,又有它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人不能用主观的人为的力量去改变这种自然规律,而应当无条件地顺从这种自然规律。这种“自然”的存在是一种本然的、非人为的、自然而然的状态,它因其自身固有规律而变,无需依赖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老子认为这种“自然”是最美的,是最能集所有美于自身的。所以,老子要求审美主体必须排除一切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内心虚静。老子认为作为主体的人必须“致虚静,守静笃”,即以虚静无为之心接受外界的一切,使自己忘掉周围一切,排除一切有限制的拘束,不含任何成见偏见和限制地观照一切外物,这样就能与所观照之物化为一体,从而达到认识上的“大明”境界。这又叫做“涤除玄览”。“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作为一种和谐统一的全美境界,是一切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达到这种境界实际上已经进入了“道”的境界。同时,审美主体只有达到“涤除玄览”的状态之后,方能使艺术创造与欣赏完全合乎自然,从而在有无相生,虚实相成的完美境界中使人体会不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

四、“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中国艺术领域的影响

(一)对绘画的影响

庄子作为老子思想的继承者认为人工作画都是有局限性的,不如自然美。因此,他提倡“解衣般礴”式的画,即画家作画时应达到一种主体精神与道德合一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画才能够去除人工痕迹,与自然一致,从而达到和谐完美。

各代画家基于这一思想对绘画手法作了许多评述。北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欲高,尽出之则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派则远矣。”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景愈藏,景界愈露,景愈露,景界愈小。”清代汤贻汾《画筌折览》:“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是画,画之空处全同所关。”到了近代,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思想仍然存在。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说:“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婿俗,不似为欺世。”这是说绘画不一定要做到具体、逼真,最完美的绘画是不依靠具体的形象来表达的。可见,在老子思想影响下,中国绘画一直追求对“有形”的超越,尽量用有限的笔墨点出无穷的意境,也就是用“无”来达到“有”的境界。这与“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蕴含的艺术思想是相通的。

(二)对诗歌的影响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一种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它揭示出最完美的文艺作品都必须进入道德境界,进入自然朴素的本真境界。汉代王充“大美必有淡味”,唐代司空图“不着~字,尽得风流”,清代李佐贤“声希味淡,无迹可求”等都表达了中国艺术对原朴、自然的追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不仅在生存方式上坚持简单原朴,而且诗歌创作同样如此,他的《饮酒》、《归园田居》所表现的正是对“道”的体悟,对简单原朴状态的追求。此外,在“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所蕴含的辩证思想的影响下,苏轼作了诗句“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静动,空故纳万境。”在这里,“空”“静”与“群动”“万静”是相互对立的,苏轼认为要想做到“了群动”与“纳万境”就首先要从“空”“静”人手。这样的辩证关系正似于“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中蕴含的“无”与“有”的关系。

(三)对音乐的影响

对音乐而言,在老子思想影响下形成了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审美标准和创作原则。同时在“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辩证思想影响下,要求音乐“有”“无”相生,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庄子·齐物论》:“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晋阮籍《论语释疑》:“故至和之调,五味不形,大成之乐,五声不分。”此外,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也近似于“大音希声”的境界,不过如果没有前文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描述,也就不会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了,也就不能充分体现出琵琶女复杂的思想感情。

(责任编辑:晓芳)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音希声美学思想哲学思想
老子“大音希声”的深层义理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大音希声,温婉如玉 Bowers&Wilkins PX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立意研究
大音希声默奉献“氢弹之父”树栋梁——于敏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立足实践的邓小平哲学思想
商鞅军事哲学思想简论
《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