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像学及其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应用问题

2015-07-04龙鹰

大观 2015年9期
关键词:反思意识图像学研究方法

摘要:现代意义上的图像学起源于德国学者阿比·瓦尔堡,该学者主张将美术作品放置在更加宽泛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继而还原并解读原创者真实的创作意图及创作背景。随后阿比·瓦尔堡的学生对现代图像学方法做出了进一步的系统阐述,从而作为一种美术史研究方法而流传于西方艺术界。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图像学方法引入我国之后,尽管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美术史研究工作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其本土化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扼杀了图像学的生命活力。为此,本文将着重就图像学及其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应用问题展开探讨,以为相关研究工作持续改进提供帮助。

关键词:图像学;中国美术史;研究方法;本土化;反思意识

前言:图像学在引入中国之后美术界诸多学者对其展开了本土化研究与应用,但是受制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其实践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而相关问题的客观存在,又会反过来制约我国美术史研究工作的前行与发展。基于此,首先分析了图像学的诞生及发展历程,随后则是重点分析了其在中国美术史应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缺乏图像学适用性的反思、忽视事件性作品的图像学研究等问题及其具体表现,以丰富当前既有研究体系内容,为中国美术史研究工作进一步发展略见绵薄之力。

一、图像学概述

图像学在于典籍文本之中最早可追溯到1593年理帕与罗马出版的《图像学》一书,有鉴于书中并没有图像的存储,甚至连一幅插图都不可见,因而不被美术界专家学者所认可。现代意义上的图像学起源于德国学者阿比·瓦尔堡及其学生潘诺夫斯基。而图像学方法存在的价值在于发现并解释美术作品中各种艺术图像背后所蕴含的深刻象征意义,继而揭示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体系下图像或直接体现,或间接暗示出来的学术思想观念[1]。到了19世纪下半叶,法国学者E.帕诺夫斯基最终完善了图像学,并将其与图像志分析相区分,从而单独形成了一个研究方法——图像学方法。意在探寻美纯形式、形象、母题、情节美术作品更加本质的内容。其所具有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了揭示美术作品的本质、考察西方美术史发展过程中古典传统、母题的延续及演化上[2]。步入现代社会后,由于图像学在发展过程中涉及到了形式分析、社会学、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等内容,其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了其他行业中,成为一种系统的、现代的研究方法。

二、图像学在中国美术史研究过程中本土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图像学适用性的反思

图像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的图像分析,进行系统性的图像志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刚刚结束美术史研究工作、功底较浅的初学者审美鉴赏水平,同时还能够为专门从事美术史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提供借鉴参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图像学适用性并不是无限宽泛,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根据特定的环境以及材料支持来综合运用。反之,则会针对不适用图像学研究的美术作品做出误导性的决断。例如2010年《艺术研究》中所刊发的《图像学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该作者采用帕氏图像学方法对中国传统创作题材的“竹子”加以论述。但是,中国美术史之中关于竹子的作品并不少见,那么该作者是选取了那幅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而得出的结论不得而知。而缺乏明确研究分析的目标,对于竹子所代表的内涵及形象所得结果也就仅仅是其处于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文化特质的一种罗列,并没有凸显出图像学的应用价值。所以,图像学在我国美术史研究工作中存在着明显的缺乏图像学适用性反思问题。

(二)忽视事件性作品的图像学研究

事件性作品意指绘画家受邀为某一具体事件进行写真创作,继而形成的美术作品。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美术作品而言,事件性作品具有着浓厚的客观因素影响色彩,如:美术作品的创作环境、赞助人个人的主观思想意识等。然而,西方美术史研究所针对的美术作品绝大多数都为欧洲中世纪所著,而在此时期宗教理念及思想意识在欧洲十分盛行,宗教性质的存在给予了研究者以极大的思维拓展空间,神的意志与宗教色彩成为了事件性作品的主流。我国的情形却恰恰相反,尽管同样存在着宗教,但是其并没有在社会文化中占据主导位置,因而事件性作品并未引起美术界的高度关注。加之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相关素材被画家所广泛而反复的挪用,其所具有的指代性特征及象征性内涵已经被世人所熟知。例如四君子中梅兰竹菊各自代表的含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再比如牡丹所蕴藏的富贵祈望更是家喻户晓。因而对其解读十分容易,长此以往,美术史研究学者必然存在着忽视情形。然而,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同样的事物所指代的含义则会截然不同。在我国汉王朝的墓室壁画之中经常可见到大量以竹子为主要表现的美术作品。如果将竹子所蕴含的谦谦君子寓意拿来进行阐释,显然与美术作品深刻内涵格格不入。所以,在缺乏史料积累的条件下,我国美术史研究者对于特定事件性作品的解读必然与实际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偏差,继而影响其他学者研究。特别是在图像学看来,在没有确凿论据支持下,任何解释否可以从事件性作品中排除[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图像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美术史研究方法,对于解释美术作品深刻的精神及社会内涵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但是,该方法在长期的本土化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缺乏图像学适用性的反思、忽视事件性作品的图像学研究问题,使得我国的美术史研究工作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因此,针对上述两方面问题展开针对性分析不仅能够大幅提高我国美术史研究水平,同时对于图像学的本土化应用更是一种有力的推动。希望本文此次关于图像学及其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所展开的研究能够引起美术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視,借以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改进,推动美术史研究工作有序前行。

【参考文献】

[1]杨军.图像学及其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0(07):131-132.

[2]艾小铮.图像学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应用——以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为例[J].大众文艺,2014,15(19):117.

[3]刘伟冬.西方艺术史研究中的图像学概念、内涵、谱系及其在中国学界的传播[J].新美术,2013,11(03):36-54.

作者简介:龙鹰(1977—),男。籍贯:江西省景德镇市。学历:硕士,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有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反思意识图像学研究方法
紧扣反思点,铸造学生反思意识
梁楷《释迦出山图》之图像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反思意识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基于新理念的学生反思意识培养研究
图像学视阈下的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
以历史批判和反思意识为中心的历史课堂教学探索
城镇景观建设视角下的环境设计手绘图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