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文学视域中的新移民文学

2015-07-04侯君

大观 2015年9期
关键词:文化性历史发展

摘要:新移民文学在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按照自身的特定轨迹向前推进,并演绎出清晰可见的发展脉络。本文从共时的横向关联上,就新移民文学的特质加以探析,从中探寻其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新移民文学;历史发展;寓言性;文化性

“新移民文学”是指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后,由中国新移民在海外创作的文学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对其出国前的个人体验、对母国或祖籍国的生活文化、人文历史、政治经济等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进行思考或反思。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中外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全球化趋势加快。中国人频频踏上异域之途,在世界文化舞台上逐渐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新移民作家群。其代表性作家严歌苓、虹影、陈谦、王瑞云、石小克、少君、林湄、陈瑞林、施雨、裔锦声、曹桂林、周励、邵薇、鲁娃、刘荒田、沈宁、卢新华、王性初、宗鹰、吕红、张慈、北岛、庄伟杰等等。他们的创作呈现井喷之势,并在当代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中国本土作家的创作形成了一种共振。

一、新移民文学的历史发展

海外华文文学的历史,继承了“五四”新文化所开创的面向世界的精神源流,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战”与“交融”状态中递进地成长起来。美国华裔文学评论家陈瑞琳指出:“新移民文学的诞生和成长,既是踩在前人的足迹上,也是一种新局面的开创,承前启后……新移民文学发端于80年代后期,滥觞于90年代,经历了由浮躁、粗糙到沉潜、过滤的初级阶段,从单纯描写个人沉沦、奋斗、发迹的传奇故事,已逐渐走向对一代人命运的反思,对中西文化夹缝里的新移民文化心态的表现,进而对生命本身价值的探讨。”

新移民文学从破土而出至繁华于世,按其时间线索以及文学表现内容的变化,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积淀期。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走出国门的中国人负载着创伤、贫困等种种记忆。尽管他们大都怀有向往新生活的理想,但在骤然进入一个全然不同的社会环境和遭遇两种文化的强烈冲突时很容易陷入迷失之中。这一批出国者 的生存体验从初踏上异域土壤时的狂喜继而转向面对生存问题的无奈和窘迫,此时新移民文学的书写充满了困惑、漂泊、焦虑的主题。期间主要的代表作有苏炜的《背影》,查建英的《丛林下的冰河》,周励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纽约》等等。在这一时期,大批移民迫于生计不得不远离文学,经济实力不足迫使海外华人作家群体暂时走入沉寂。尽管新移民文学在这一阶段尚处在稚幼期,数量上也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但是作品中书写的新移民形象,他们在异域文化中勇于拼搏开拓的精神却极具鼓舞他人的励志作用。

第二阶段:发展期。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在新移民文学历经了十载沉默的耕耘之后,其文学性有了更深的发展。文学作品的基调不再只是徘徊和感伤,其描写更趋生活化、故事化,出现了如阎真的《白雪红尘》、张翎的《上海小姐》等以积极心态看待海外生活的作品。作品中与体现出记忆中传统文化的直接面对,对个体生存经验的狭隘倾诉逐步转化为对移民身份以及普遍命运的理性思考。此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有严歌苓的《少女小渔》、《女房东》,张翎的《雁过藻溪》,闫真的《白雪红尘》等。一度沉寂的海外华人文坛再度热闹起来。这一阶段的新移民文学热潮,既强烈刺激并活跃了新移民的创作,又大大激发了海内外读者对海外华文文学的热切关注。

第三阶段:成熟期。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新移民文学也出现了许多新气象。新移民作家群冲破了传统种族、文化的限制,拓宽新的创作题材,对异域文化呈现出积极开放的主动拥抱姿态,并以更加平和的心态思考着文化交流中的各种问题。另外,新移民作家和新移民文学关照世界的眼界提高,上升到对人类人性的困惑以及追求人生的终极价值。此时,新移民文学的发展由早期的个人传奇转向了反思:反思时代,反思命运,探讨人生价值。代表作品有邵薇的《文化鸟》、王瑞芸的《戈登医生》、欣力的《纽约丽人》、陈谦的《没有影子的行走》、裔锦声的《华尔街职场》、石小客的《美国公民》、艾米的《山楂树之恋》等。

二、新移民文学的总体特征

新移民文学之所以谓“新”首先表现在作家构成方面,由之前台湾留学生为主变为80年后以大陆新移民作家为主,其中女性新移民作家更为创作领军,如周励、查建英、严歌苓等等;此外,新移民文学表现题材逐步拓宽,作家不仅仅描写个人的生活体验,他们的视野超过了自己的生活圈,超越国家、种族、文化的界限,开始关注人类普遍命运。在叙述移民故事的过程之中,新移民作家既想写出自己漂泊异域的独特体验,又在异国他乡情不自禁地回望自己出生成长的那个母族文化,追溯自身的生命与文化本源;既想在为自己作传的同时对生命个体进行省察,也想在叙述自身或他人生命故事的同时,力图采用世界化的角度和视野,超越自身种族和文化视域的限制,追求自身在世界性和全球化中的重新身份定位。

作为东西两种异质文化之间冲突与融合的文化表征的新移民文学,在文学形态和审美书写等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有别于中国本土文学的新质。

(一)寓言性

美国学者弗·杰姆逊指出,第三世界的本文,甚至那些看起来好像是个人和力比多趋力的本文,总是以一种民族寓言的形式来投射一种政治:关于个人命运的故事包含着第三世界的大众文化和社会受到冲击的寓言。新移民文学的产生,实际上就是近三十年来中国走向世界的形象折射,是第三世界向第一世界靠近与融合的历史镜像。新移民文学的发展流程同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进程基本同步,在宏阔的世界视域内成为中国阶段性历史的鲜明影像。新移民文學承载着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挫败与自豪、抗拒与融合、反思与奋进的种种独特经验,沉淀着中西两种全然不同的异质文化碰撞交融的演进脉络和发展前景,在历时的发展中也不断共时地阐释着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因而在此意义上就具有了鲜明的“寓言”性质。

尽管移居他国,但在新移民作家的骨子里,中国文化的血液仍旧滚动着,故而,他们的创作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着某种家园意识,并进而在文本中体现出一种民族精神的寓言化倾向。从张翎笔下的母亲达娃到严歌苓的陆焉识,从陈河的《黑白电影里的城市》到秋尘的《盲点》,我们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些奔波在异国的“他者”精神上强烈的趋同性——对“家”与“根”的追溯以及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固守。这种趋同性,其实就是作家理想的一种隐喻,明确地融入了创作主体对民族精神的理想化寄托。

(二)文化性

新移民作家站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亲身体验着多种社会制度下的生活,经历了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较量与碰撞、排斥与吸引、融汇与扬弃的过程,具有更加开放的文化理念和更加活跃的文化因子。

新移民文学,特别是初期作品,全方位的表现了中西异质文化相遇时产生的冲突、隔膜、不适、逃避或者归化。随着时间的嬗变,新移民在经济和社会地位提升的同时,逐步融入居住国的本土文化,他们开始对“自我”和与自己关系一度最为亲近的文化传统给予重新审视和认识。他们自觉地寻求生活的多元和变化,也企冀寻找一个可以诗意安居的精神家园。此时,新移民作家超越了前期单一性的文化选择和情绪化的文化认同,有效展示了中国作家积极融入世界的开放姿态,显示了中国人面对不同文化所遵循的多元并举、“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而且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文本,向世界呈现了中国文化融入异域文化的繁复过程,以及面对全球化历史进程的积极态度。此外,新移民文学还超越了文化界限,对人类普世价值作以深刻探索。如林湄的《天望》内蕴诸多生命意味,作家以人类自身的生存处境与自然天体的相互交织来叩询文明及寻求生命意义之所在,体现了新移民文学更宏阔的文化视野和更深切的人文关怀。

三、新移民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意义

新移民文学在叙事方式上更新了中国本土纪实性书写的话语模式,拓展了个性化审美表现形态,为我们打造出另一种新的语言叙事空间。海外新移民作家语言叙事空间的形成,主要体现在文本叙事策略与个性化话语的形成。从海外新移民文学中的女性自我书写可见,作品中中国女性命运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多被置于不同文化的互动中,这种跨越地域、时空、语境的自我书写所营造的话语空间,导致时空的重合、分裂、交错,既扩大了叙事空间,又深化了主题意蕴。这样的作品不胜枚举,以严歌苓的小说为例,作者用融入叙事而不着痕迹的笔法状写人生,文笔细腻又步步为营,在开放却不露痕迹的语言环境中探寻作为个体存在的多种可能性。

新移民文学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潜在经验。新移民文学的作品中除了关注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它的现状之外,关注更多的还是华人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和他们在中外文化融合过程中的生存情况和精神面貌。在多元化的文化对比中,新移民文学更能发现中国文学的局限性,从而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树立更远大的目标。新移民文学描写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塑造了很多具有双重文化经历的人物形象,为丰富中国当代文学的视野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新移民文学的崛起,展示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全球化趋向,推动了中国文学不断融入世界文学之中。长期以来,由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西方长期形成的文化殖民者的思维,在中外文化互动交融方面,中国文学遭遇颇多障碍。而新移民文学凭借其文化多元化优势,自觉地深入到不同文化的肌理之中,以双重“他者”的文化立场和审美眼光,致力于展示中国人在异域文化中的生命追求和精神探索,使我們看到了中国文学与域外文学积极对话的姿态,为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化搭起了一座桥梁。

当前,新移民文学正处在强劲的发展进程中,作品数量丰富、种类齐全,其中有不少作品已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新移民文学更新了中国本土纪实性书写的话语模式,打造出另一种新的语言叙事空间,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潜在经验,推动了中国文学不断融入世界文学之中。新移民文学的强势崛起正在形成为当代中国文坛一道可喜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倪立秋.新移民小说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陈瑞琳.横看成岭侧成峰——北美新移民文学散论[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6

[3]弗·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王宗法,刘云.海外新移民小说的发展轮廓[J].华文文学,2007

[5]倪立秋.新移民小说研究——以严歌苓、高行健、虹影为例[D].复旦大学(博士),2008

[6]吴奕锜,陈涵平.论北美新移民文学的历史发展与总体特征[J].暨南学报,2011

[7]洪治纲.中国当代文学视域中的新移民文学[J].中国社会科学,2012

作者简介:侯君,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辽宁大学文艺学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文化性历史发展
我国性别平等教育的历史发展考察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文化自信:凸显英语教学的时代特点
西方音乐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思考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国家能力的历史发展与政治社会学五元素浅析
浅谈宋代宫廷乐与民间音乐的联系
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研究以大足石刻为例
西南科技大学校园景观分析
从《丽水金沙》看民族歌舞发展中商业性与文化性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