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校园景观分析
2016-03-24龚雨晴
龚雨晴
摘要:大学校园景观对于营造校园氛围和调节师生情绪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创造一个人性化、生态化和富有文化内涵的大学校园景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西南科技大学校园景观,阐述其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西南科技大学;校园景观;人性化;生态化;文化性
1 西南科技大学概况
西南科技大学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彰显卓越”的办学理念,以“厚德、博学、笃行、创新”为校训,培育了许多优秀的人才。西南科技大学南邻绵阳市二环路,北为规划的科教文化区,周围为科创园区。各专业院系和体育馆位于学校外围,教学区则在学校中心,生活区在教学区南面,东面则为运动场和体育馆,学习、生活和运动等功能区之间用绿化连接,形成了连贯的校园环境。
2 西南科技大学校园景观分析
2.1 人性化的环境空间
西南科技大学的科技中心在其主体建筑前方设置了一个下沉式露天舞台,为师生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方便在主体建筑前举办各种活动,成为吸引师生自发前往的理想场所。除此之外,还在其他各个地方设置了不同形式的露天广场,满足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例如西苑食堂门口的上升式广场,食堂是一个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该广场连接了学习区、宿舍楼区和活动区(包括食堂、游泳池和体育场),形成一个很好的集散人流的作用,与此同时,该广场为上升式,通过地势的抬高也可达到引人注意的效果,在广场上进行一些公益宣传等效果极佳。
2.2 生态化的景观环境
西南科技大学以水为主体创造的景观——九洲湖。九洲湖位于西南科技大学校园的中心部位,既是校园内一个重要的节点,也是一个环境优美的休息区域。九洲湖与校园前方的阶梯水景形成了互动,被行政楼、教学楼群和逸夫图书馆等建筑半围合,形成了一个半封闭半开敞的环境。九洲湖湖水引自农灌渠龙西堰,校内大小水体景观之间相互贯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活水系统。同时该区域科技广场结合,形成一个太极图案,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除了主体水景之外,还有丰富的植物配置与之搭配,形成了一个生态的景观环境。
九洲湖的西侧沿湖岸边设置了亲水石凳和景观照明设施,同时搭配一定的园林植物,给周围的办公区域和教学楼群创造了一个人性化的学习空间和游憩场所。九洲湖环境区域的道路构成为湖的边界和空间内部的小径形成,东面的人行道贯穿南北,具有较强的方向性;西面围绕教学楼群设置由青石板铺就的弧形滨湖道路,空间内部沿湖驳岸设置了一条石板小道,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安静、宜人的游憩场所。景区的东面作为开放空间,将人行道路边隐藏在绿化中,从远处看,由绿化到道路的过渡明显却又不突兀。
九洲湖景区设计的用心之处在于准确地捕捉了人的视觉点,人主要是通过平视和俯视这2个角度形成对环境的认知,同时借助周边的建筑物,将整个大环境收入眼底。人具有亲水的天性,所以在以水景为主的景观环境中,人的视觉焦点都会聚集在湖面空间。在丰富的绿化衬托下,人们的视觉焦点聚集在九洲湖明镜般的湖面、仿自然的驳岸和植物在水中的倒影上。
整个九洲湖景区与科研楼群遥遥相望,又和周围具有现代特色的教学楼、广场等形成鲜明对比,九洲湖景区用它“道法自然”的空间形态和景观设计给师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景观环境,在校园环境中,九洲湖已经成为了益处最具有标志性的地点。
2.3 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
西南科技大学校址原为清华大学绵阳分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也卓有成就。西南科技大学老区的建筑群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西南科技大学还被称为清华大学分校区,经过50多年的建设,才形成今天的规模。为了保留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空间,同时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在后来的校园修建工程中,大量保留了这一区域原有的建筑和地形。这片建筑能够很好地体现西南科技大学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其中清华楼掩映在古树之中,周围的墙体爬满了青藤,为校园景观增添了一处美景。校园内景观设计时,采取的是梳理原有树木,增强地区独有特色的手法。保留具有纪念和观赏意义的树木花卉,清除杂乱无章、观赏性较差的植物,栽植具有绵阳本地特色的树木花卉,增强校园文化特色。例如清华楼前的香樟、教师宿舍楼之间的栾树,以及国槐林和银杏大道。银杏为绵阳本地树种,在种植时搭配花灌木栀子,能够体现很强的地域性,从而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
3 结语
现在的大学,功能更加复杂,规模更加庞大,社会意义也越来越重要,校园景观的设计在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生态化的原则和校园文化的突出体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景观文化的塑造,让大学校园的空间场所能够使全校师生都有一种归属管和认同感,注重自由、平等、创新等大学精神的培育,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和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