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和学校德育教育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分析

2015-07-03刘爱芳初春

学术论坛 2015年10期
关键词:机会主义智育主义者

刘爱芳,初春

家庭和学校德育教育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分析

刘爱芳,初春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如何培养一个德智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社会、学校和家长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当前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环境,家庭和学校在对下一代发挥其教育职能时面临着教育资源如何在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间分配并由此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的问题。文章根据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特点,利用博弈理论建立机会主义行为模型研究二者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对下一代德育教育合作中的行为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的教育属性及可识别程度是影响机会主义行为演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以避免家庭和学校在德育教育合作中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

德育教育;博弈;机会主义行为

教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更担负着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职责,而家庭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机构对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有必要对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合作机制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策略进行研究,避免任何一方的教育失位对教育体系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国内对于家庭和学校间合作教育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智育教育合作,对德育教育合作研究并不多见。周达章通过对学校与家庭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学校、社会、家庭间的伙伴关系对于提高教育效果影响显著[1]。张涛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间的良性合作可以有效弥补二者间的教育“真空”[2]。高宾鹤通过对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的现状分析认为,二者间的合作观念陈旧落后,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教育体制下的家庭学校合作关系,并给出相关建议[3]。潘洪建和吕玉从博弈的角度对家庭与学校间的教育博弈进行了分析,对二者间合作关系的改善给出了建议[4]。本文则从机会主义行为的视角来分析家庭和学校在德育教育合作中逃避教育责任的现象,以避免德育教育缺位对受教育主体产生的传统道德观念缺失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实现完善现代教育体制培养健全人才功能的目的。

一、家庭和学校德育教育合作分析

在传统的德育教育中,家庭一直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对子女承担教育责任,与此同时,学校作为现代教育体制中的主要教育机构在其社会教育功能的执行中也担负着德育教育工作的责任。因此可以看出,家庭和学校的德育教育合作在受教育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培养德、智健全人才的重要保证,尽管二者在教育合作的需求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差异。

(一)家庭德育教育合作动因分析。家庭在对下一代的德育教育方面具有特殊性,其德育教育的目的是隐形的,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形式,多依靠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和经验形成。一直以来,家庭教育扮演着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传承平台的角色,集传统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为一体,通过家庭对下一代的德育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但是在现代知识快速更新和学习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的大环境下,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受到了智力教育的冲击,在下一代有限的学习容量中对于德育和智育内容的选择成为摆在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

从有限理性的角度来看,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对下一代的首要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和良知的人,其次才是对智力教育的开发。但是由于现代社会中教育竞争和升学压力的逐渐加大,使得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重点逐渐由德育开发转为智育开发,而将德育教育的责任寄希望于学校代为执行,这是家庭教育在现代教育体制下的无奈选择,也是家庭在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合作中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的主要动因。

(二)学校德育教育合作动因分析。作为社会教育体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学校在现代教育体制下以社会机构的身份同家庭教育紧密合作,共同承担着对下一代教育的责任。学校在对下一代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利用其专业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对下一代进行智育开发,以培养孩子在知识快速增长的社会环境下的学习及生存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学校也担负着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重要德育目标,在注重下一代的以基本道德水平为核心的德育教育基础之上,培养对党和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认识和学习,这是法定的,同时也是国家意志的进一步体现。

但是,从有限理性的角度来看,学校与家庭同样面临着对下一代教育内容进行重点选择的难题。在目前教育逐渐市场化的环境下,学校作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普通机构,在承担教育责任的同时也面临着追求自身发展利益的压力,特别是当学生的个人德育发展同学校的升学评价指标相冲突时,学校也会陷入对下一代的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重点投入的选择困境。当然,从有限理性的角度出发,学校很难放弃有硬性评价指标的智育教育投入,必然希望将没有硬性监督指标的德育教育内容转嫁到家庭教育中去,从而成为其在同家庭德育教育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动因。

(三)家庭和学校德育教育的博弈。从以上对家庭和学校在德育教育合作动因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对下一代的德育教育重点投入选择上存在着矛盾,是其德育教育合作冲突的根源。家庭在教育的目标上更注重长期教育目标以及对德育教育的投入,将培养一个具有正确道德观念和标准的人作为首要目标,其次才是对其智育方面的投入和开发。因此,家庭作为现代教育体制下的一个主体,在教育资源和精力的投入上倾向于德育教育,但是在短期的教育目标上也不得不选择加大智育教育的投入,这给家庭的教育支出带来了压力。对于学校而言,对下一代的教育目标相对家庭具有短期性,特别是在现行的教育竞争环境下更倾向于对外展现其短期的智育教育成果,从而易忽略德育教育方面的长期投入。

当然,对于下一代的德育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合作,缺一不可。但是从有限理性的角度来看,家庭和学校的理性选择并没有使整体效果达到最优,从而使二者的教育策略选择陷入了困境[5],为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当前教育体制和教育环境下,应建立机会主义行为分析模型,对家庭和学校的德育教育合作中的博弈策略进行分析,以避免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

二、合作中机会主义行为演化模型建立

(一)基本假设条件。据前文所述,假设建立一个由若干个体组成的教育社会系统,其中主要构成的个体分为两种类型:家庭和学校,二者在有限理性的情况下对下一代承担全面教育的责任,对下一代的德育教育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会主义行为的倾向,同时在这个教育体系中只能是二者间的博弈,为此,将学校和家庭统一分为机会主义者和合作主义者两种类型,其中机会主义者的数量占所有个体数量的比例为i,并根据博弈理论建立演化模型进行分析。

在这个教育社会系统体系当中存在着无数个体,家庭和学校之间进行任意的配对合作以便对下一代进行德育教育,其中不同的个体类型在合作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将有所不同:机会主义者在合作的过程中倾向于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破坏合作;合作主义者在合作的过程中则倾向于共同合作,维护二者间的合作关系。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合作主义者间的博弈(如表1所示)。若博弈的家庭和学校均为合作主义者,则在合作的情况下双方获得的收益均为c,若其中一方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另一方继续采取合作,则假设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一方获得收益为m,继续合作一方则遭受损失为n;若双方都采取了机会主义行为,则双方均不会获得收益,因此二者收益均为0。其中m<c说明作为合作主义者在合作的过程中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后对自己的谴责进而造成的负效用对其所取得收益的影响。

表1 两个合作主义者博弈收益矩阵

第二种情况:机会主义者同合作主义者间的博弈(如表2所示)。此时合作中的家庭和学校中将有一方为机会主义者,若双方均采取合作的态度将分别获得收益c,若机会主义者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则其将获得收益l,且有l>c(因其为机会主义者不会产生内疚进而抵消收益),而合作主义者则承担损失n;若合作主义者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则其获得收益m,机会主义者承担损失n。若二者均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则收益均为0。

表2 机会主义者同合作主义者博弈收益矩阵

第三种情况:机会主义者之间的博弈(如表3所示)。此时合作中的家庭和学校均为机会主义者,若双方在合作中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则各自获得合作收益为c,若一方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而另一方采取合作态度,此时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一方获得收益l,另一方则承担损失n;若二者都采取了机会主义行为,则双方获得的收益为0。

表3 机会主义者间的博弈收益矩阵

根据上述三种情况的博弈收益矩阵可以分别得到其博弈策略的纳什均衡:第一种情况中两个合作主义者的纳什均衡为合作、合作和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行为两种情况。但是从本文的假设出发,无论是作为合作主义者的学校还是家庭必然会选择最大收益的情况,即合作、合作。同理,在第二种情况和第三种情况中所得到的纳什均衡均为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行为。

(二)个体属性显性情况下的机会主义行为研究。如果学校和家庭的个体属性能够轻易地被辨别,即可以轻易地分辨出其是合作主义者或机会主义者,根据上一节得到的三种博弈情况下取得的纳什均衡结论可以对二者间的机会主义行为演化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合作主义者而言,如果博弈对方也是合作主义者,则其最优策略为合作,取得的收益为c;若对方为机会主义者时,其最有策略为机会主义行为,取得的收益为0。由此可以得到合作主义者的期望收益为:

对于机会主义者而言,如果博弈对方是合作主义者,由于合作主义者将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策略,为此机会主义者的收益将为0;如果博弈对方是机会主义者,则博弈双方的最优策略均为机会主义行为,此时机会主义者的收益为0。由此可以得到机会主义者的期望收益为:

综上可以得到教育社会系统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期望收益为:

由于本文假设家庭和学校在对下一代的德育教育合作中保持有限理性的态度,即其在采取策略时会根据博弈双方策略情况不断进行学习和调整进而实现纳什均衡。因此学校和家庭也在不断调整自身的策略来适应整个系统,这一演化过程利用复制动态方程进行描述[6],可以得到系统中机会主义者的占比率为:

表示机会主义者收益同个体平均收益间的关系,如果i*>0表示机会主义行为的收益大于平均收益,将存进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进而增加系统中机会主义者的数量;反之则会减少机会主义者的数量。为了进一步进行分析,将式(2)、式(3)代入式(4)中得到:

此时可看出,i*关于i是单调递减的,且i*<0,说明当教育系统中的家庭和学校的个体属性能够被彼此辨别时,博弈双方都会不断调整自身的策略,从而使系统中的机会主义者不断向合作主义者转变,进而杜绝机会主义行为。

(三)个体属性隐性情况下的机会主义行为研究。上一节中假设的个体属性显性情况属于一种理性状态,毕竟在现实生活当中,对于家庭和学校是否在对下一代的德育教育中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是难以明确辨别的,同时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博弈双方不能充分相互了解,存在着普遍的信息不对称性,因此,本节对博弈个体属性隐形情况下的机会主义演化行为进行研究。

假设此种情况下系统中的机会主义者占比为i,则对于合作主义者而言,其同另一个合作主义者博弈的概率为1-i,与机会主义者博弈的概率为i。利用前文中三种情况的最优纳什均衡策略结果可知,合作主义者同合作主义者的最优策略为合作,同机会主义者的最优策略为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在当前不能辨别对方属性的情况下选择以i的概率采取合作策略,以i的概率来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策略。同理可知,机会主义者在同对方进行博弈的过程中,无论对方个体属性如何,其最优策略均为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策略。由此,可以得出两种个体在属性隐形情况下的期望收益:

对合作主义者而言,其与另一方博弈的期望收益为:

对机会主义者而言,其与另一方博弈的期望收益为:

同理,可以得到机会主义者在系统中的占比率为:

继续整理得到:

其中[(c+n-m)i(1-i)+(l-c)(1-i)+ni]>0,故i*>0,说明此时系统中机会主义行为获得的收益大于平均个体的收益,将增加系统中机会主义者的数量,进而主导整个教育社会系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当前教育社会系统中,个体的属性及其可辨别性对于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及发展趋势的演化具有重要作用。若个体属性可相互辨别,则在相互博弈演化的过程中合作主义者的数量会逐渐增多,最终主导整个系统。同样,若个体属性不能被相互识别,则在相互博弈演化过程中机会主义者的数量会逐渐增多,最终主导整个系统。当然,现实中的情况一般介于这两种理想情况之间,而且双方的个体属性处于部分可辨别的状态,特别是家庭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其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又难以简单地进行量化和辨别,这就给机会主义者向合作主义者转变增加了困难。为此,应根据家庭和学校在德育教育合作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下一代德育教育观念进行建设,同时通过多渠道和方法来增加其个体属性的可辨别性,以此从根本上避免二者在德育教育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并促进机会主义者向合作主义者转变。

三、对家庭和学校在德育教育合作中的建议

从上述对家庭和学校在德育教育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模型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有限理性条件下,家庭和学校在德育教育中是否能够承担德育教育责任的关键在于其德育教育合作属性的可辨别性[7]。为此,从改善教育观念、教育责任分工和监督合作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完善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观念,提高合作中的德育教育责任感,增强教育主体的德育教育责任;在增加教育系统中合作主义者的同时也加快机会主义者向合作主义者的转化,并加强家庭和学校在德育教育责任中的合作属性的可识别性,从而规避二者长期德育教育合作中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

(一)改善德育教育观念。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发展,家庭和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和教育功能同样面临着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并最终影响家庭和学校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教育观念的形成。众所周知,教育观念指导着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行为,进而体现在受教育的下一代身上,这就要求家庭和学校在行使其教育职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一方面要使其教育行为适应时代的改变,使受教育主体所接受的教育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德育教育的本质,不被外部环境的变化所影响,进而培养出全面的人才。家庭和学校教育观念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教育系统中合作主义者的占比,进而形成良好的合作共赢局面,也是二者在德育教育合作中避免机会主义行为的有效保证。

对于家庭而言,树立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在当前社会教育环境下,努力提高孩子的智育教育水平是所有家长的期待,但是作为家长必须要具备培养德智健全子女的教育观念。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不但要对孩子进行持续合理的教育,还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教育的全面性,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观和道德观。对于家长自身教育观念和自身教育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自身学习和接受教育机构专门指导进行。

对于学校而言,由于其在教育链条上所处的特殊位置,树立老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同样意义深远。当前的教育环境同样给学校的教育行为带来了影响,一方面要求学校提高智育教学质量以保证升学率,另一方面还要投入合理的资源进行德育教育的培养,如何平衡好在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中的投入,对下一代进行正确全面的培养,只有树立教师正确全面的教育观念,才能在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的情况下从根本上保证这一切。对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提高可以通过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合理教育观念的引导进行,同时鼓励教师对自身教育观念的学习和完善。

(二)明确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责任分工。家庭和学校在德育教育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于不愿对下一代的德育教育投入过多的教育资源,期望合作方加大德育教育的投入,从而使自己可以节约更多的教育资源对下一代进行智育开发。为此,在充分发挥二者在对下一代教育过程中各自教育优势的同时,明确家庭和学校在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责任的分工及职责,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主体转变的合作属性,增加合作主义者的占比,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在教育分工方面,对家庭而言,应该以德育为主智育为辅,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个性、爱好和兴趣的同时也要侧重智育教育;对于学校而言,也应该将下一代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通过系统性、科学性和专业性的教育手段来开发孩子的智力,从而使下一代得到良好和全面的教育[8]。

(三)加强监督合作。如前所述,从理想状态下的长期博弈演化情况来看,家庭和学校的德育教育合作属性是否可辨决定了整个教育系统最终是由合作主义者主导还是机会主义者主导的问题。在二者的合作属性可辨的情况下,整个教育系统最终将由合作主义者主导;否则,即使整个系统中合作主义者具有较高的占比最终也必将由机会主义者主导。因此,通过教育主体双方采取相互监督和合作的方式来加强对合作方合作属性的了解和辨别是避免合作中机会主义性行为的有效措施。为此,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对下一代的全面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间的互相监督与合作,这也是加强两个教育主体间相互了解和识别合作属性的必要过程。通过老师和家长间的日常沟通和家长会等活动加强家庭和学校间对下一代全面教育的互动,同时也能进一步实现双方在德育教育合作中的相互监督目的,从而增加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和可预见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双方在德育教育责任中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并在长期博弈合作的过程中向合作主义者主导的系统演化。

四、结语

本文利用博弈理论对家庭和学校在德育教育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演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到结论如下:(1)若博弈的家庭和学校均为合作主义者,根据双方在博弈过程中的收益分析,得到最优的均衡策略为合作、合作;(2)若博弈的家庭和学校为合作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则通过博弈过程各自取得收益分析,得到最优的均衡策略为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行为;(3)若博弈的家庭和学校均为机会主义者,根据双方在博弈过程中的收益分析,得到最优的均衡策略为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行为。

在此基础之上,采用演化博弈理论对家庭和学校合作属在显性和隐性两种情况下的演化情况进行研究,结论如下:(1)在合作属性显性的情况下,家庭和学校能够通过彼此识别对方属性选择己方策略并不断调整,从而使系统趋向于杜绝机会主义行为;(2)在合作属性隐性的情况下,家庭和学校是否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取决于采取策略后所得到的收益,若其大于平均收益,则会促进系统中合作主义者向机会主义者转变并最终主导整个系统,否则则相反。因此可以发现,在有限理性条件下教育主体合作属性的可辨别性是影响整个教育系统长期演化的关键因素。当然,在现实中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对于家庭和学校间德育教育合作问题的研究还需要后续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希望能有更多的理论和方法在这一问题方面不断尝试。

[1]周达章.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安全教育合作伙伴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院报,2010,12(6).

[2]张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22(2).

[3]高滨鹤.学校与家庭合作育人的现状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3).

[4]潘洪建,吕玉.试论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博弈[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5).

[5]奥斯特罗姆,D.菲尼,H.皮希特.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M].王诚,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谢识予.有限理性条件下的进化博弈理论[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1,10(5).

[7]王佳佳.当代西方国家“家庭学校”监管之争[J].外国教育研究,2011,9(4).

[8]耿兆辉,朱云艳,侯翠环.约翰·霍尔特家庭学校教育思想新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7).

[责任编辑:沁园]

刘爱芳,金陵科技学院副教授;初春,金陵科技学院讲师,江苏南京210000

G40

A

1004-4434(2015)10-0161-05

猜你喜欢

机会主义智育主义者
科技创新 智育未来
非遗剪纸绘梦想,厚德启智育新人
忌肉主义者
张小斐:一个长期主义者的梦想
武术,是一生的修行
张小龙: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极简主义者
好人主义者做不了好人
上海滩,“机会主义”曹晓峰
浅析现代美术教育的美育、德育、智育功能
股权激励中机会主义择机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