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构
——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分析
2015-07-03王静
王静
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构
——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分析
王静
中国农产品物流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存在结构失衡,其表现为农产品物流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需求结构失衡、供给结构失衡、区域结构失衡。基于此,通过对北美、欧盟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提出了重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产销一体化结构、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运行虚拟化结构、建立高铁效应下的铁路冷链物流结构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构。
现代农产品物流;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结构失衡;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农产品物流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存在结构失衡
农产品物流体制是农村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产品流通制度变迁,是一个由计划经济模式逐步向市场经济模式发展的漫长历程,形成了农产品流通体制在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变动曲线:1949年以来建立计划主导型模式→1953年形成统购统销阶段;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建立“双轨制”物流模式→1979年形成重构与调整阶段、1985年形成“双轨制”运营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建立社会专业化物流模式→1992年形成“三足鼎立”阶段、1998年形成深化改革阶段、2004年形成市场化阶段。考察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农产品物流组织的发展,并参考彭芬[1]、陈丽芬[2]、王雷[3]等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其结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4],如图1所示。
图1 农产品物流组织结构发展
(一)农产品物流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需求结构失衡
制度变迁的需求主要来自政府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体现的是政府意志。近几年来的农产品物流改革则明显地表现出为农产品正规物流,特别是为国有物流自身“扶贫脱困”的特征。而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需求,自改革开放以后,则主要来自农村经济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以及国家基于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关系而对“三农”利益的保护和重视。
(二)农产品物流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供给结构失衡
农村经济制度变迁表现出不断增加农村经济微观主体生产经营自主权、不断维护其合法利益的制度供给特征,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形式多样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即从土地制度到农产品流通制度,从农产品价格形成制度到农村税费制度的改革,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从乡镇企业到农村城镇化等,无一不表现出这一特征。并且,农村经济主体和基层政府的诱致性制度供给比重不断增加。而农产品物流制度仍然停留在调整机构、规范管理等表层上,改革的措施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财政注入,产权改革还未真正启动,微观物流主体活力未能有效激发。
(三)农产品物流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区域结构失衡
在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中,由于诱致性制度变迁发挥了重要影响,在基本经济制度统一的前提下,农村经济主体和各级地方政府对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做了大量的实践,形成了多样化的制度变迁模式。总体而言,东部地区农村经济制度变迁时间早、程度深、速度快。尽管东部地区的农产品物流制度变迁尽管好于全国,但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一刀切”的农产品物流制度变迁难以适应其农村经济实际。
二、北美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可持续发展分析
美国城乡经济高度市场化、一体化,农产品物流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领域。美国农业人口不足3%,之所以能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强和最现代化的市场农业,与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强调物流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一)政府政策支持及完备的法律法规
19世纪初,美国农产品的运销就开始采用现代期货交易,最早出现的农产品销售合作社至今已近200年。第一阶段是农业实现商品化的时期(1810-1870年),主要任务是解决农产品的销售。第二阶段是农业实现机械化发展的时期(1870-1890年),1867年美国农业陷入了第一次危机,出现了“格兰其”和“农场主联盟”两个保护农场主利益的社团,但当时的大多数合作社并没有因此成功。第三阶段是本世纪初内燃机为美国农业机械化带来革命性影响的时期(1890-1930年),经历了1920年沙皮洛运动,192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卡帕-沃尔斯坦德法、1929年美国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后通过的农产品销售法对美国农场主合作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四阶段是合并和提高效率的时期(1930年至今),其他各类农场主合作社迅速发展。
为了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2005年美国制定了《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各地颁布了法律法规。在加强农产品安全管理方面,美国联邦政府各项职责非常明确,监督分工具体。在监督中强调科学性、公开性和透明度,建立有序的预防机制,形成很好的公众信任度[5]。加拿大的农产品建立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职责划分清楚、目标明确、协同管理效果良好,化肥农药残留物、检验检疫、农业生产技术规程、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的标准体系,强化对大宗谷物、农业投入品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加拿大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对生产者、农产品经营者进行农产品标准化管理以及关键技术深入宣传、培训和教育,争取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和支持。加拿大企业在收购农产品时,往往与农场主签订合同,提出要求,如不得在农产品中掺杂任何化学物质、不得虐待牲畜等。
(二)发达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1.发达的农产品物流公共设施。美国政府不断优化基础设施网点布局和改造。美国拥有十分完备的公路、铁路以及水运交通运输设施,为美国高效的农产品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6]。
2.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主体。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农场主合作社体系。
3.完善的农产品配送系统。追踪系统已广泛在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中使用。
4.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体系。美国非常重视农产品加工及其深度利用技术,如美国的马铃薯和玉米深加工技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保鲜规模达70%[7]。
(三)完备的物流金融环境
1.农村合作性金融体系。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受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冲击,农产品过剩成为美国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根据美国有关农业信贷的法律规定,支持和保护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的三家合作性质的政策性银行相继在全美12个农业信贷区(Farm Credit District)成立。
2.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缓和了农产品过剩危机,有力地支持了农产品物流。在提供贷款和支付补贴方面实行政府干预,并补贴由此而产生的利差。在农产品销售和生产方面实行政府调节,为小企业发展提供管理咨询和技术协助等服务,对促进包括小农场在内的小企业发展非常重要。
3.农业保险体系。农业保险体系重视和鼓励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保障的水平程度、业务的合理区域。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建立了完善的物流金融市场环境,以农产品运销为主要内容,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形成了农产品物流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美国农业高度发达,一些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大型国际化农场与农业公司,具备了提供运输、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以及银行、保险、期货等现代农产品物流服务。但由于农业资金占用周期长、金额小、利率低、空间分散的特点,对农产品物流交易监督成本高,美国的商业性农产品物流同样难以满足整个农业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农村广大中小型农业公司和农场的物流需求。为弥补商业农产品物流供给不足,美国政府依法发展了以农产品合作性和政策性物流为主体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三、欧盟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可持续发展分析
(一)发达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1.完善的农产品配送系统与合理的物流网点。法国、德国、荷兰农业的发展程度高,主要基于先进的农产品物流管理体系。德国早已具备了发达的农产品保鲜物流信息共享平台。荷兰不仅具有非常先进的制冷和冷冻技术设备行业,工作效率高日常开支低,而且具有非常发达的航空货运业。据统计,全世界65%的花卉贸易就是通过荷兰进行的[8]。
2.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体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德国、荷兰的保鲜规模达60%[8]。荷兰拥有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进入市场的农产品都经过不同程度加工,因而具备了较高的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的水平和能力。
(二)完善的物流金融市场环境
1.法国金融市场。法国是一个农业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在欧共体中是最大的农业国,法国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的普及和发展已经相对比较成熟。法国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开始支持农业信贷,1920年开始建立国家的农业信贷组织,并实现了农业信贷法制化,即农业信贷的期限、利率、用途等由法律确定,并通过发行特别证券为农业信贷提供最重要的资金来源。19世纪下半叶,法国农业以落后的小农经济为主,农村土地分散,自然灾害严重。蒸汽机的出现,一方面使农产品运输成本下降,国际竞争加剧,法国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下降;另一方面使传统的金融机构热衷于将资金投向新兴的工商业和证券领域,而不愿意为农业提供贷款,农业资本难以集中,投资不足,扩大再生产困难,不仅农业停滞和落后,农民生存状况不断恶化,而且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4年,为摆脱农业危机,法国政府颁布了《土地银行法》,支持农民自发成立信用合作社。为了克服地方金库规模过小的不足,1899年又颁布法令,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将若干地方金库联合,建立农业信贷地区金库(地区银行),作为连接政府与农业信贷组织的桥梁,专门协调和管理地方农业信贷金库,实现政府的农业政策意图,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政策性金融。20世纪20年代末,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败导致了经济大危机,使法国农业陷入了大范围的信贷危机。在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推动下,法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承担起农业资金供给的职能,国家在农业资金供给中所占的份额不断增加。国家干预政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很长时间乃至当今,在法国仍占主流。1984年,法国制定了新银行法,在整个信贷和金融领域推行市场化,限制政府的行政干预。(1)农村信贷模式。法国农村信贷体系是在政府支持下,在民间信用合作组织基础上,构成合作性和政策性相结合的典型模式,在管理上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模式。这种典型模式有力地支持了农产品物流,保证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对与农产品物流有关的业务活动领域发放短、中、长期的普通或优惠贷款。(2)中小企业设备信贷银行和农业保险体系。中小企业设备信贷银行是给中小企业提供专项资金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总部设在巴黎,并在全国各地设有分支机构,在法国农业和农村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德国金融市场。德国是最早建立农村金融制度的国家,其历史已达200多年。19世纪下半叶,欧洲只有德国具备了一套完善的农业信贷制度。从1933年开始,德国政府就试图让农业完全从信贷市场脱离开来,使农业资金的获取陷人了完全依赖国家的境地,这种状况直到1945年才得以结束。目前,在政策性农村金融方面,德国政府建立了类似于法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与此同时,德国也是合作社的发源地,农村合作金融在德国农村金融中占据了主体地位。德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由三个层次分明、各层次机构都是独立法人的企业构成,充分体现上级对下级提供服务、基层合作银行为社员服务原则,以及功能完善的资金融通和资金清算系统。第一层次由基层直接从事信用合作业务的合作银行构成,第二层次为GZB、SGZ和WSZ三家地区合作银行构成,而地区合作银行由基层合作银行入股组成。第三层次由地区银行、企业及其他实业部门组成的中央协调机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政府政策支持及完备的法律法规保护下,法国、德国、荷兰建立了发达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完善的物流金融市场环境,推动物流机构开展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经营业务的多样化,并逐渐在欧盟农村经济发展中建立了市场运行体系的垂直合作一体化。
(三)欧盟发达国家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典型农产品物流运行模式
以德国、法国、荷兰为代表的欧盟模式,其中法国的农业公司化物流模式在欧盟国家中极具代表性,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欧盟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1.公司制一体化物流模式。公司制一体化物流模式是指法国农工商综合体,是公司制的农工商联合体组织,其目的在于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如法国国有矿化公司所组织的联合体。这种一体化物流运作主体资金实力雄厚,经营规模巨大,是法国农产品物流运行的最新形式之一。
2.合同制一体化物流模式。不同的工商企业采用签订合同的方法,与农业供、产、销各环节稳定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高效的综合体,这种综合体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物流效率。
3.合作社一体化物流模式。2005年,法国有13300个共同使用设备合作社。以农业合作社作为组织载体的法国农产品物流一体化发展模式,是对农民与农业更有利、更有效的模式。
四、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构
(一)重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产销一体化结构
着力培养组织化、规模化发展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主体,建立产销一体化模式,破解“菜贱农伤”之困,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以制度创新为前提,机制建设为重点,建立农产品物流的组织形式与结构,核心在于制度可持续,基础在于可持续发展主体的能力建设及其行为规范。
(二)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运行虚拟化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已进入成熟阶段并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一是产销一体化趋势。美国是最早实现产销一体化的国家,一些特定农产品(主要是蔬菜类)合同生产或一体化经营的平均比例由1960年的13%提高到1994年的18%[5]。图2显示中国、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在运输损耗率对比差距。二是直接对接发展趋势。直接对接模式是交易方式的一种形式,生产和市场直接对接。三是建立虚拟现代农产品物流模式。该模式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主体,以网络为集散地,以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交流手段,以共同开拓市场为目标,一般这种虚拟联合体由一个核心单位和几个成员单位组成,形成密切的联盟关系,迅速获得整体系统功能,推进农产品交易方式变革。
图2 国内外农产品运输损耗率对比
(三)建立高铁效应下的铁路冷链物流结构
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时期,农产品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家庭消费,而不是市场需求,即使存在部分商品交换,其交换的规模和范围也非常有限,因而此时物流基础对农产品交换的作用微不足道。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农产品生产的分散性。由于农产品生产依赖于自然资源,包括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因而在地理上相对分散,这决定了农产品供给地与消费地可能存在一定距离,因此需要一个有效的物流基础来为之服务。二是农产品的特性。与工业品相比,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和相对较低的单位价值等特点,这决定了物流成本占农产品包含运费在内的价格的比重较大。对农产品而言,任何物流成本的提高将直接导致更高的消费者价格,或减少农产品交易量。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同一种农产品价格在购销之间会存在一个价差。基础设施越差,价格波动幅度也越大,反之亦然。三是中国的国情。中国国土面积较大,农产品消费需求的主要地区在沿海发达地区,而农产品的主要供给地区在内陆省份,这就要求必须拥有高效的物流基础。否则,沿海地区的农产品市场将被外国所占领,因为中国西部省份的农产品运到沿海地区所花时间,与北美生产的农产品经过太平洋运到沿海地区所花时间相差无几,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内陆省份农产品在沿海地区市场的竞争力。
建立高铁效应下的铁路冷链物流结构,绿色物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目前,我国许多农产品都是通过公路运输完成输送的。然而,在运输远程的、大量的、体积较大的和不易腐烂的农产品方面,铁路运输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目前,我国初步形成“四横四纵”的高速铁路网,原有的客货混运线路将逐步转变为货运专线,运输效率的瓶颈将极大缓解,铁路货运运能释放在即。而且,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分布与高铁的主要枢纽高度重合(乌鲁木齐除外),这将极大释放铁路的货运能力,铁路集装箱运输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在高油价和低碳环保的背景下,铁路运输的优势也是巴菲特投资铁路企业BNSF的重要因素。作为绿色物流方式,铁路理应在冷链运输体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冷藏集装箱良好的技术、经济特性和竞争优势以及在发达国家应用的成功经验都表明冷藏运输集装箱化将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路径。未来中国冷链运输的方向将是依托铁路,实现多式联运,提高运输效率,完善冷链体系。
[1]彭芬,张明玉,曹卫兵.我国农产品物流组织历史演进研究[J].物流科技,2008,(11).
[2]陈丽芬.我国农村流通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J].市场营销导刊,2008,(5).
[3]王雷.回顾与展望——农村流通改革三十年[J].中国市场,2008,(21).
[4]王静.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产品物流制度的变迁及其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5]王敏.美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考察与启示[J].农业质量标准,2006,(2).
[6]范秀荣,李晓锦.日、美、荷农产品物流组织的经验与启示[J].中外物流,2012,(4).
[7]陈淑祥.西方国家农产品流通比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0,(8).
[8]唐步龙.荷兰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2,(1).
[责任编辑:索原]
王静,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陕西西安710063
F5
A
1004-4434(2015)10-0057-0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五十四批面上资助项目(2013M541552);2013年度陕西省社科基金资助研究项目(13D085);西安市科学技术局产业技术创新计划项目CXY1429(1);2015年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5C039)